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595条记录
籼型黄米糯稻不育系选育及利用技术

江西农业学报 1993

摘要:本研究对新育成的籼型野败黄米糯不育系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配组优势表现,黄米色泽遗传分析,以及该不育系的利用技术作了初报。

关键词: 黄米糯稻 不育系 利用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胺仲乳油的气相色谱分析

农药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介绍了用气相色谱仪,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胺仲乳油含量的方法。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作内标,选用DC-200、OV-17/Chromosorb W AW DMCS作固定相,结果的重现性、稳定性均较满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培养力的差异及再生植株诱导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1993

摘要:以42个水稻品种为材料,采用幼胚、幼穗与成熟胚三种外植体,分别接种于M_1、M_2和M_3三种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后,再转入二种分化培养基D_1与ID_2上诱导再生植株。通过统计分析,筛选出再生绿苗率高的基因型有东野-1、P_16、P_11、P_10与P_23等五个:外植体选用幼胚最佳,幼穗次之;愈伤组织诱导基以M_1与M_3效果较好;分化培养基D_1的诱导再分化能力高于D_2。

关键词: 水稻 培养力 植株再生 统计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新品种“赣早籼28号”对白背飞虱的抗性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1993

摘要:赣早籼28号是近年选育出来的抗白背飞虱并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1990~1992年在省内外推广50余万亩。本研究表明:该品种在苗期集团鉴定圃中,虫口分布数量比TN_1显著减少;着卵量比TN_1,ARC6650、N22品种显著减少;秧苗受害程度最轻,表现为抗级。取食该品种若虫历期延长,成虫寿命缩短,若虫存活率、成虫产卵量、蜜(?)量、内禀增长力等均比三个对照品种小,该品种的抗虫机制以抗生性为主,兼有拒食性和拒产卵性。

关键词: 赣早籼28号 白背飞虱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630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色氨酸快速测定

氨基酸杂志 1993

摘要:本文对色氨酸分析程序进行了研究,编制了快速、定量测定色氨酸的专用分析程序,分析周期仅30分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术茎段培养快速繁殖及细胞组织学研究

武汉植物学研究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在白术茎段培养的培养基中添加0.5—1.0mg/L的GA_3,可以促进芽的分化增殖和伸长。茎段培养在Ms+BA 5+NAA 0.1+GA3 0.5-1.0(mg/L)培养基中,芽的增殖倍数达7.7。细胞组织学研究表明,愈伤组织主要起源于髓部的薄壁细胞,愈伤组织分化出分生组织结节和鸟巢状维管结节。芽的起源有3种形式:①腋芽的萌动,②在愈伤组织中通过内起源和外起源分化形成芽,③从形成的畸形胚上由内起源分化形成芽。嫩茎接入1/2Ms+NAA 0.5培养基中可通过内起源诱导生根。

关键词: 白术 茎段 分生组织结节 畸形胚 内起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挥科技优势 服务“三高”农业

江西农业科技 1992

摘要:“七、五”以来,我院根据江西农业生产和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搞好科研工作三个层次纵深配置的同时,对全院科研方向进行了调整,大力加强了科技开发,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为科技兴农和“三高”农业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坚持以科研为中心,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鱼的人工饲养技术

江西农业科技 1992

摘要:金鱼是世界著名的观赏鱼类。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我国金鱼出口量逐年增长,海地区每年销香港的金鱼就达数百万尾,然而我国的金鱼还远远不能满足外销的需要。现将其人工饲养技术介绍如下: 1.养殖池的建造 金鱼的养殖池要建在避风向阳的地方,池深50厘米,水深45厘米,四周边缘比地面高出7~10厘米。池底要有一定的倾斜度,并设有排水口。池的上部要有一个出水口,以便注水和换水。若用水泥建造养殖池,用前要除去碱性(因为强碱性的水不利于金鱼的生长发育),具体方法是:养殖池建成后,每升水加2.5克的稀磷酸液灌满水池,浸泡1~2天,再用清水洗净。池边可建有食物台,安2~4台微型增氧器,以便增加氧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应科技改革要求 强化科研财务管理

江西农业科技 1992

摘要: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技术市场的逐步开拓,科技成果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科研单位资金来源多样化,从客观上推动了科研单位运行机制的转变。作为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科研财务部门,只有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才能更好地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促使科研部门多出成果、多出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品种02428和8504的广亲和性遗传

中国水稻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以02428、8504和CPSLO 17与籼型测验种南京11、IR36、测49和模型测验种巴利拉、秋光、丰锦测交,F_1杂种的小穗育性为78.8%~97.9%,其平均值02428为90.2%,8504为82.4%,CPSLO 17为90.9%。以CPSLO 17作对照,研究了02428、8504的广亲和性遗传,推测它们的广亲和性遗传都是由一对主基因控制的,广亲和基因与色素原基因C~+连锁位于第Ⅰ连锁群上,遗传规律符合单位点孢子体-配子体互作模式,并受微效基因的修饰作用。

关键词: 广亲和性 遗传 色素原基因 连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