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沼液浸种增强早稻秧苗抗寒效应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1992
摘要:本研究历经三年通过一系列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沼液浸种能有效地提高早稻秧苗的抗寒能力,可防止烂秧,提高成苗率8%~15%。其主要生理效应有以下几方面,(1)在低温胁迫下有效地降低了早稻秧苗叶片细胞膜的透性,电导率和钾离子外渗相应下降。(2)相对地提高了秧苗叶内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和膜脂脂肪酸不饱和度。(3)缓解了低温胁迫下秧苗叶片叶绿素、抗坏血酸含量下降和过氧化物酶以及根系活力的降低。(4)保持了秧苗叶内较高的含水量,减轻叶片的枯萎程度。(5)经沼液浸种的秧苗在低温后的恢复时期,存活率和秧苗素质明显高于对照。


杂交早稻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江西农业科技 》 1992
摘要:通过对杂交早稻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结实率,其次为千粒重,穗长和穗粒数,各因素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江西苧麻炭疽病的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苧麻炭疽病(Colletotrichum boehmeriae Saw.)是苧麻上发生普遍而严重的病害之一。此病可危害苧麻叶片和茎杆,特别是茎杆感病后,植株生长受阻,原麻呈现红褐色斑点,纤维强度减弱,严重影响苧麻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本文有对苧麻炭疽病的研究结果。一、苧麻炭疽病病原生物学特性1.温度对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的影响。室内常规法测试结果表明,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高抑


江西省二化螟抗药性及其防治对策
《江西农业学报 》 1992
摘要:本试验从1985~1989年,在江西省13个县市、进行了常用药剂对二化螟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南昌、新余的二化螟对甲基1605已产生中等程度的抗药性;对甲胺磷产生中等程度抗药的地区是新余。还有八个地区的二化螟对甲基1605,五个地区对杀虫双,二个地区对甲胺磷产生了低度抗药性。此外,南昌地区的二化螟对马拉硫磷与乙酰甲胺磷产生了交互抗药性。但对乐果仍较为敏感。从抗性机制方面的研究表明,抗药性是由二个以上等位基因所控制,酯酶活性增高及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率降低是二个较主要的原因。解决和延缓抗药性发展的对策是禁用或限制使用已产生抗药性的药剂。通过复配农药的室内及田间筛选试验,得出甲氯菊酯或嘧啶氧磷加杀虫双是具有延缓抗药性和增效作用的复配杀虫剂。


花药培养在杂交水稻中的应用
《江西农业学报 》 1992
摘要:本文就杂交水稻花培育种的技术、程序和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花培技术、花粉植株遗传、纯合选优育种和“三系”、“两系”的提纯等,尤其阐述了我国花药培养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特色。


不同湿度下白背飞虱实验种群生命表
《植物保护学报 》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分析了五种湿度梯度条件下白背飞虱的种群增长,并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相对湿度43%—100%范围内,卵、若虫历期差异不显著;卵孵化率、若虫存活率、世代存活率、成虫产卵量和寿命、内禀增长力和种群趋势指数随湿度的增加呈抛物线趋势。卵孵化、若虫存活、世代存活的最适湿度范围为80%—92%,在80%的相对湿度下,成虫寿命最长,产卵量最多,不产卵的个体最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