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稻粒黑粉病的发生与穗层及包颈关系的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1992
摘要:本调查研究分析表明杂交稻制种田母本稻粒黑粉病的发生与穗层及包颈有很大的关系,穗层越高,发病率越低。主茎高度低于分蘖,发病率则明显高于后者,在重病田中这一关系表现得更为明显;同一蘖位中,下层穗发病率为上层穗的2.34~4.69倍。包颈率与发病率呈正相关。6184/006。江农ⅡA/HR1004两组合株高(简称A.B组合株高)相当,其包颈率B/A=2.36,发病率B/A=3.59;同一穗层中,包颈株的病粒率明显高于不包颈株;如果包颈率较低,包颈对病粒率影响较小。


秋大豆区试品种产量稳定性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 1992
摘要:通过对我省近年育成的秋大豆新品种在区域试验中的产量结果进行丰产性及稳产性的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产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品种与年份、地点间均存在交互作用,并且它们的互作均达到显著水平。品种8101—011丰产性居首位,而稳产性不够强,可作为特定地区的应用品种。品种矮选05丰产性居第二位,稳定性较好,是一个有希望的推广品种。


我们是怎样进行科技扶贫的
《江西农业科技 》 1991
摘要:一、项目与效益 根据省里领导和有关部门部署,我院在弋阳、余干等赣东北六个县开展科技扶贫工作,首先面临的是拿什么去扶贫?拿钱、拿物我院拿不出。我院的优势是科学技术,用科学技术扶贫无经验,但坚信事在人为。于是,我院于1986年5月,先后两次派出专家组赴弋阳县,经实地考察后与该县建立了扶贫关系。当年开始组织实施了“瘦肉型猪示范生产基地”、“柑桔苗木繁殖生产基地”、“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的技术指导;并协助引进资金和良种苗木,以及“柑桔保鲜”。


水稻螟虫中长期电算测报推广应用
《江西农业学报 》 1991
摘要:本研究在收集整理全省20个县(市)测报站20多年积累的大量稻螟观察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影响稻螟种群动态的生态因素分析,选取22个待选因子,以易于普及的PC-1500袖珍计算机为工具,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预报因子,建立预测模式。同时辅以时间序列分析和模糊聚类分析进行补充和印证。时间序列分析采用随机过程论的处理方法,把稻螟虫情变化的时间序列分解为周期项和随机项,经叠加后用于预报;模糊聚类分析是利用样本因子数据之间的模糊等价关系进行分类预报。以上三种预报方法既可独立进行预报,又可相互补充和印证,从而提高了预报的准确度。


不同水禽胴体品质的比较
《江西农业学报 》 1991
摘要:对饲养到13周龄的豁鹅、莲花白鹅,北京鸭和大余麻鸭的胴体品质进行了测定和相关分析,并结合保存、利用这些水禽品种资源进行了有关讨论。


南方早稻地膜保温育秧的综合效应与配套技术
《江西农业学报 》 1991
摘要:本研究针对南方早稻冷害烂秧的制约因素,对地膜平盖育秧的温光和生物效应影响因素,配套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阐明了地膜育秧的科学规律,制订的12条配套技术适用南方早稻和一季中稻育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