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油菜(模糊匹配)
62条记录
氮肥用量对稻田迟直播油菜产量、效益及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赣油杂5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氮肥用量对江西双季稻区迟直播油菜产量、效益、花后干物质转移及氮肥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氮)相比,施氮显著提高了油菜产量和效益,增产幅度在49.65%~66.75%,效益增幅达50%以上,但当施氮量高于180 kg/hm2,增施氮肥的增产效应不显著,经济效益、干物质转移效率和转移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则明显降低;N150处理与N90和N120处理间氮肥农学利用率(ANUE)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N150与N180、N210和N240处理间氮肥农学利用率(ANUE)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且显著高于N180、N210和N240处理。因此,为达到同步实现油菜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较好地协调油菜高效生产与氮肥合理利用的统一,江西双季稻区迟直播油菜生产适宜施氮量为150~180 kg/hm2。

关键词: 油菜 氮肥用量 产量 效益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林套播下不同共生期对稻田三熟制油菜生长规律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为了确保江西三熟制稻田的三熟高产和克服季节矛盾,在江西双季稻区进行套播油菜共生期试验,设置与水稻共生期分别为10天(D10)、5天(D5)、0天(D0,CK),调查油菜生长及产量形成,为研究稻田三熟制谷林套播油菜简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处理D5、D10与CK油菜成熟期基本一致,但油菜营养生长期分别延长5天和7天,有利于前期营养物质的累积,为最终取得高产奠定基础。(2)共生期延长有利于提高油菜出苗期密度,但其他生育期密度降幅随着共生期延长而增加,导致成苗率和成株率随着共生期延长而下降,成熟期处理D5密度最大、CK次之、D10最小,分别为42.35万株/hm2、40.02万株/hm2、36.68万株/hm2。(3)共生期影响着油菜各期生长状况和产量结构,延长共生期有利于油菜个体生长发育及单株产量形成,但群体产量以处理D5最大、D10次之、CK最小,分别为1564.12 kg/hm2、1430.72 kg/hm2、1402.37 kg/hm2,在单株产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密度来弥补,从而提高群体产量。根据以上结果,建议本区域内稻田三熟制套播油菜共生期以5~10天为宜,5天为佳,在适宜范围内尽可能早播。

关键词: 谷林套播 共生期 稻田三熟制 油菜 生长规律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肥料运筹对稻田套播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研究 2014

摘要:为给稻田套播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提供配套简化配方施肥技术,于2012~2014年在江西进行大田试验,以常规施肥为对照,采用配方施肥、控氮配方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技术对稻田套播油菜生长发育、主要经济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和控氮配方施肥对套播油菜个体生长、经济性状、产量及构成、经济效应有较大影响,各方面指标普遍优于传统农民习惯施肥。从实际出发,配方施肥技术可在套播油菜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油菜 施肥 生长发育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氧化碳对主要油料的灭菌效果探讨

湖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花生、油菜与葵花子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二氧化碳与空气的配比对主要油料的灭菌效果。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二氧化碳对花生仁和油菜子的灭菌效率随浓度增加而提高,而对花生果和葵花子的灭菌效果随浓度增加是先提高而后降低,当充入气体为纯二氧化碳时对花生仁和油菜子的灭菌效果最佳;当二氧化碳所占比例为50%时对花生果和葵花子的灭菌效果最佳。

关键词: 花生 油菜 葵花子 二氧化碳 灭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省油菜机械化生产模式与应用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摘要:从种植面积,产量、技术及应用效果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江西油菜机械化生产的主推模式和技术要求,探讨了江西油菜机械化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江西 油菜 机械化 免耕直播 机械化收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油菜生产机械化的现状与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摘要:概述了江西油菜生产及机械化水平的现状,指出了发展油菜生产机械化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增加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作用;分析了目前制约江西油菜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发展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油菜 机械化 现状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及技术简化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对64份甘蓝型油菜品系(种)进行小孢子培养,研究不同基因型、花蕾低温预处理、简化分离洗液配方等对产胚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因型是影响油菜小孢子培养效果的关键因素,不同基因型材料产胚率变幅在0~31.23个/蕾;(2)低温预处理花蕾能够提高胚状体诱导频率,且随着预处理时间的延长,产胚率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3)简化分离洗液配方对后期产胚率影响不显著;(4)32℃热击培养1 d后倒置显微镜下小孢子的培养反应,即小孢子膨大的数量及比例是快速评估最终产胚率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 油菜 小孢子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减量与底施运筹对油菜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3

摘要:[目的]研究氮肥减量与底施运筹对油菜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以"赣油杂5号"为试验材料,固定氮(N):磷(P2O5):钾(K2O)比例为1:0.5:0.5,设置氮肥减量(150kg/hm2)和推荐施氮(180kg/hm2)2个施氮水平,底施比例100%、80%和60%的不同处理,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氮肥减量与底施运筹对油菜产量及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在相同氮肥底施运筹条件下,推荐施氮处理油菜株高、茎粗、主花序长、有效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生物产量均显著高于氮肥减量施肥处理;推荐施氮处理油菜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在中等基础肥力下均显著高于氮肥减量施肥处理,在高基础肥力下虽略高于氮肥减量施肥处理,但未达显著水平。氮肥减量施肥下氮肥利用率、氮素吸收效率、氮肥偏生产率和氮收获指数显著高于推荐施氮处理;而推荐施氮处理氮肥农学效率在中等土壤基础肥力下显著高于氮肥减量施肥处理,在高土壤基础肥力下显著低于氮肥减量施肥处理。在氮磷钾一致的基础上,N60%底施运筹处理在经济性状、产量构成性状、产量、效益和氮素吸收利用上均显著高于N80%和N100%底施运筹处理。说明合理施肥不但能够维持油菜产量,还可以减少氮肥投入,提高氮肥利用率。一定条件下油菜氮肥降低到150kg/hm2可行;N60%底施仍然是目前油菜生产最佳的氮肥推荐底施比例。[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油菜高产高效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关键词: 油菜 氮肥减量 基追比例 产量 氮高效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度与施肥对赣油杂5号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12

摘要:为确定新育杂交油菜品种赣油杂5号直播生产的适宜密、肥参数,在大田小区试验条件下,进行了密度(22.5万、37.5万、52.5万株/hm2)与施肥水平(N0、N8、N12、N16)对赣油杂5号产量及产量结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处理与不施肥对照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中低密度条件下,施肥水平N12与N16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与N8差异显著;在高密条件下,高施肥水平没有增产作用,反而减产。不同密度间的总体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以22.5万~37.5万株/hm2为宜,过高的密度对增产不利。江西适播期内,赣油杂5号的适宜密度为22.5万~37.5万株/hm2,适宜施肥量为氮180、磷(P2O5)90、钾(K2O)90和硼砂16.5 kg/hm2。

关键词: 油菜 密度 施肥水平 产量 产量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播期对赣油杂5号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12

摘要:进行了不同直播播种期对赣油杂5号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赣油杂5号的成熟期推迟,花期和全生育期缩短;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千粒重逐渐减少;角果长度、角粒数和角粒重表现先增后减;10月15日前播种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10月下旬以后播种处理减产显著。因此,赣油杂5号的适播期较长,最适播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关键词: 油菜 播期 赣油杂5号 产量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