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油菜(模糊匹配)
64条记录
干旱胁迫对不同基因型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干旱胁迫下初花期油菜的农艺性状和产量,为油菜耐旱机制研究和耐旱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在人工控水条件下,以30个油菜品种(品系)为材料,研究初花期干旱胁迫对不同基因型油菜株高、分枝数、主花序长、角果数、角果粒数、千粒质量、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油菜株高、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角果数、单株角果数、角果粒数、单株产量显著减小,而千粒质量表现出增加的趋势。株高、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角果数、角果长度、单株角果数、角果粒数、单株产量的耐旱系数与耐旱性综合评价值呈极显著相关,这些指标可以作为耐旱性鉴定的辅助指标。以耐旱性综合评价值为标准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30个品种(品系)划分为耐旱型、较耐旱型、不耐旱型3种类型,其中耐旱型品种为丰油730、阳光2009、浔油8号。

关键词: 油菜 基因型 干旱胁迫 耐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苗期耐铝基因型筛选和鉴定指标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油菜是中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主要种植于长江以南区域,该区域铝毒害较为严重,铝毒害已成为限制中国南方油菜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探讨油菜苗期耐铝性评判方法,筛选耐铝基因型,以便减少和防止铝毒对油菜的危害。【方法】以浙油50、中油杂12号、南油杂1号等23个江西省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油菜品种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考查铝胁迫处理和对照的株高、根长、根茎粗、地下部干重、地上部干重、叶和根中可溶性糖含量、叶和根中脯氨酸含量、SPAD等性状,以各性状的耐铝系数作为衡量耐铝性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对不同基因型油菜进行耐铝性综合评价。【结果】在铝胁迫下,不同基因型油菜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对铝胁迫的反应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性状的耐铝系数间均存在或大或小的相关性,使它们所提供的信息发生重叠,这些单项指标不能准确评价各油菜品种的耐铝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10个单项指标综合成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可代表油菜耐铝性86.36%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再根据4个综合指标值的贡献率求出其相应的隶属函数值,并依据各综合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重)进行加权,得到不同基因型的耐铝性综合评价值(D值)。通过聚类分析将23个油菜品种划分为3类,浙油50、德油5号、湘杂油2号等3个品种为耐铝类型,中油杂12号、丰油730等13个品种为中度耐铝类型,南油杂1号、创杂油5号等7个品种为不耐铝类型。为了筛选油菜苗期的耐铝性鉴定指标,分析耐铝性鉴定指标与耐铝性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耐铝性评价的数学模型,以D值作为因变量、各指标耐铝系数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到最优回归方程,23个品种苗期的耐铝性预测值与D值极显著相关。并且筛选出株高、根长、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叶中脯氨酸含量等4项对耐铝性有显著影响的指标,可作为油菜苗期耐铝性的鉴定指标。【结论】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油菜苗期耐铝性的综合评价较为可靠,既避免了单一指标的片面性和不稳定性,又揭示了油菜耐铝相关性状与耐铝性的关系。

关键词: 油菜 耐铝性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用量对稻田迟直播油菜产量、效益及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赣油杂5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氮肥用量对江西双季稻区迟直播油菜产量、效益、花后干物质转移及氮肥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氮)相比,施氮显著提高了油菜产量和效益,增产幅度在49.65%~66.75%,效益增幅达50%以上,但当施氮量高于180 kg/hm2,增施氮肥的增产效应不显著,经济效益、干物质转移效率和转移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则明显降低;N150处理与N90和N120处理间氮肥农学利用率(ANUE)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N150与N180、N210和N240处理间氮肥农学利用率(ANUE)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且显著高于N180、N210和N240处理。因此,为达到同步实现油菜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较好地协调油菜高效生产与氮肥合理利用的统一,江西双季稻区迟直播油菜生产适宜施氮量为150~180 kg/hm2。

关键词: 油菜 氮肥用量 产量 效益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林套播下不同共生期对稻田三熟制油菜生长规律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为了确保江西三熟制稻田的三熟高产和克服季节矛盾,在江西双季稻区进行套播油菜共生期试验,设置与水稻共生期分别为10天(D10)、5天(D5)、0天(D0,CK),调查油菜生长及产量形成,为研究稻田三熟制谷林套播油菜简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处理D5、D10与CK油菜成熟期基本一致,但油菜营养生长期分别延长5天和7天,有利于前期营养物质的累积,为最终取得高产奠定基础。(2)共生期延长有利于提高油菜出苗期密度,但其他生育期密度降幅随着共生期延长而增加,导致成苗率和成株率随着共生期延长而下降,成熟期处理D5密度最大、CK次之、D10最小,分别为42.35万株/hm2、40.02万株/hm2、36.68万株/hm2。(3)共生期影响着油菜各期生长状况和产量结构,延长共生期有利于油菜个体生长发育及单株产量形成,但群体产量以处理D5最大、D10次之、CK最小,分别为1564.12 kg/hm2、1430.72 kg/hm2、1402.37 kg/hm2,在单株产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密度来弥补,从而提高群体产量。根据以上结果,建议本区域内稻田三熟制套播油菜共生期以5~10天为宜,5天为佳,在适宜范围内尽可能早播。

关键词: 谷林套播 共生期 稻田三熟制 油菜 生长规律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肥料运筹对稻田套播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研究 2014

摘要:为给稻田套播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提供配套简化配方施肥技术,于2012~2014年在江西进行大田试验,以常规施肥为对照,采用配方施肥、控氮配方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技术对稻田套播油菜生长发育、主要经济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和控氮配方施肥对套播油菜个体生长、经济性状、产量及构成、经济效应有较大影响,各方面指标普遍优于传统农民习惯施肥。从实际出发,配方施肥技术可在套播油菜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油菜 施肥 生长发育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氧化碳对主要油料的灭菌效果探讨

湖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花生、油菜与葵花子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二氧化碳与空气的配比对主要油料的灭菌效果。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二氧化碳对花生仁和油菜子的灭菌效率随浓度增加而提高,而对花生果和葵花子的灭菌效果随浓度增加是先提高而后降低,当充入气体为纯二氧化碳时对花生仁和油菜子的灭菌效果最佳;当二氧化碳所占比例为50%时对花生果和葵花子的灭菌效果最佳。

关键词: 花生 油菜 葵花子 二氧化碳 灭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省油菜机械化生产模式与应用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摘要:从种植面积,产量、技术及应用效果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江西油菜机械化生产的主推模式和技术要求,探讨了江西油菜机械化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江西 油菜 机械化 免耕直播 机械化收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油菜生产机械化的现状与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摘要:概述了江西油菜生产及机械化水平的现状,指出了发展油菜生产机械化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增加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作用;分析了目前制约江西油菜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发展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油菜 机械化 现状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及技术简化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对64份甘蓝型油菜品系(种)进行小孢子培养,研究不同基因型、花蕾低温预处理、简化分离洗液配方等对产胚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因型是影响油菜小孢子培养效果的关键因素,不同基因型材料产胚率变幅在0~31.23个/蕾;(2)低温预处理花蕾能够提高胚状体诱导频率,且随着预处理时间的延长,产胚率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3)简化分离洗液配方对后期产胚率影响不显著;(4)32℃热击培养1 d后倒置显微镜下小孢子的培养反应,即小孢子膨大的数量及比例是快速评估最终产胚率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 油菜 小孢子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减量与底施运筹对油菜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3

摘要:[目的]研究氮肥减量与底施运筹对油菜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以"赣油杂5号"为试验材料,固定氮(N):磷(P2O5):钾(K2O)比例为1:0.5:0.5,设置氮肥减量(150kg/hm2)和推荐施氮(180kg/hm2)2个施氮水平,底施比例100%、80%和60%的不同处理,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氮肥减量与底施运筹对油菜产量及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在相同氮肥底施运筹条件下,推荐施氮处理油菜株高、茎粗、主花序长、有效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生物产量均显著高于氮肥减量施肥处理;推荐施氮处理油菜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在中等基础肥力下均显著高于氮肥减量施肥处理,在高基础肥力下虽略高于氮肥减量施肥处理,但未达显著水平。氮肥减量施肥下氮肥利用率、氮素吸收效率、氮肥偏生产率和氮收获指数显著高于推荐施氮处理;而推荐施氮处理氮肥农学效率在中等土壤基础肥力下显著高于氮肥减量施肥处理,在高土壤基础肥力下显著低于氮肥减量施肥处理。在氮磷钾一致的基础上,N60%底施运筹处理在经济性状、产量构成性状、产量、效益和氮素吸收利用上均显著高于N80%和N100%底施运筹处理。说明合理施肥不但能够维持油菜产量,还可以减少氮肥投入,提高氮肥利用率。一定条件下油菜氮肥降低到150kg/hm2可行;N60%底施仍然是目前油菜生产最佳的氮肥推荐底施比例。[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油菜高产高效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关键词: 油菜 氮肥减量 基追比例 产量 氮高效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