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农户油菜种植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稳定发展油菜产业事关我国食用油安全战略,为扩大全国油菜种植面积,需要对农户油菜种植行为展开研究.基于江西省325份油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二元选择Logit模型,从农户生产特征、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等维度实证分析影响农户油菜种植意愿的因素.研究表明:油菜种植面积、机械化水平、菜油售价、肥田效果、旅游开发增收效果、直接补贴力度、农机补贴情况和农业保险参保情况对农户油菜种植意愿具有正向影响,种植成本和水稻补贴力度则具有负向影响.其中菜油售价、旅游开发增收效果、农机补贴情况和农业保险参保情况在1%水平上显著,机械化水平和直接补贴力度在5%水平上显著.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可从加大补贴力度、完善农业技术支持体系、推广机械化种植、提高农业保险覆盖率、开发油菜观光旅游项目等方面制定政策措施.


江西油菜根肿菌生理小种鉴定及品种抗病性鉴定
《植物保护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油菜根肿病在江西省多市均有分布,尤以上饶婺源、吉安永新、九江瑞昌等地发生严重。为明确江西省油菜主产区根肿菌的生理小种,采用SCD鉴定系统对江西油菜主产区根肿菌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结果共鉴定出3个生理小种类型:Pb1、Pb5和Pb12。为筛选出适于江西根肿病发病地区种植的油菜材料,开展了油菜材料对根肿菌的抗性测定。室内盆栽抗性测定表明,育种中间材料‘P360429001’‘2018362481’‘P360924009’‘P360281040’‘中油杂12’‘华油杂62R’和‘华双5R’的病情指数均低于或等于30.00,其中‘华油杂62R’和‘华双5R’表现为中抗水平。田间抗性测定结果表明,‘华油杂62R’‘秦优DK4’‘阳光50’和育种中间材料‘P360429001’‘ZS115R’的根肿病病情指数均低于30.00,但只有‘华油杂62R’对Pb1生理小种表现出中抗水平。本研究针对性地筛选出适于江西油菜根肿病发病地区种植的油菜材料,对江西油菜根肿病的防控和创制抗病性油菜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甘蓝型油菜耐密性综合评价及其鉴定指标筛选
《江西农业学报 》 2024
摘要:以从江西省油菜主产区收集到的109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材料,分析了不同密度条件下根茎粗、株高、角果层厚度、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角果数、结角密度、单株角果数、角果粒数、千粒重、角粒重、单位角果皮面积、单株生物量、经济系数、产量等性状的基因型差异,以各性状的耐密系数作为衡量耐密性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法,对不同基因型油菜进行了耐密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油菜品种(系)各性状对密度的反应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显著.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15个单项指标综合成7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可代表油菜耐密性86.62%的原始数据信息量.通过隶属函数法得到了各品种的耐密性综合评价值(D),并对D值进行聚类分析,将109个油菜品种划分为4种耐密类型.通过建立耐密性评价的数学模型进行了耐密性预测,筛选出角果层厚度、主花序角果数、角果粒数、单位角果皮面积、经济系数、产量等6个对耐密性有显著影响的指标,可作为油菜耐密性的鉴定指标.
关键词: 油菜 耐密性 鉴定指标 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油菜产量和品质、肥料利用率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揭示化肥减量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油菜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规律,为油菜生产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以甘蓝型油菜"浙油 938"和"赣油杂 8 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对照不施肥(CK)、常规施肥(T1)、优化施肥(T2)、有机肥替代 15%化肥(T3)、有机肥替代 30%化肥(T4)5 个处理,研究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油菜产量及品质、肥料农学利用率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施肥和优化施肥,施用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油菜的产量和肥料农学利用率,当有机肥替代率达到 30%时,油菜的增产率最高,为36.24%~46.36%;此时,油菜的品质较高,含油量和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 38.6%和 5.77%.此外,T4 处理能够提升土壤质量,改良土壤结构,活化有效养分,进而提高土壤肥力,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常规施肥分别提高了 6.70%~34.27%、9.25%~17.00%和 32.45%~83.78%;土壤pH值和阳离子交换量较常规施肥分别提高了 2.73%~4.22%和 12.65%~55.33%,土壤容重降低了 5.79%~16.30%.化肥减量与有机肥配施能够提高油菜产量,改善油菜品质,且提升土壤养分含量.该试验条件下以有机肥替代 30%化肥处理的效果最佳,能够促进养分的循环利用,兼顾油菜优质丰产和土壤良好理化特性.


农户油菜种植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江西省325个油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稳定发展油菜产业事关我国食用油安全战略,为扩大全国油菜种植面积,需要对农户油菜种植行为展开研究。基于江西省325份油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二元选择Logit模型,从农户生产特征、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等维度实证分析影响农户油菜种植意愿的因素。研究表明:油菜种植面积、机械化水平、菜油售价、肥田效果、旅游开发增收效果、直接补贴力度、农机补贴情况和农业保险参保情况对农户油菜种植意愿具有正向影响,种植成本和水稻补贴力度则具有负向影响。其中菜油售价、旅游开发增收效果、农机补贴情况和农业保险参保情况在1%水平上显著,机械化水平和直接补贴力度在5%水平上显著。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可从加大补贴力度、完善农业技术支持体系、推广机械化种植、提高农业保险覆盖率、开发油菜观光旅游项目等方面制定政策措施。


施镁对红壤耕地油菜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 2023
摘要:为明确镁肥对红壤耕地油菜的增产提质效果,在典型红壤丘陵区(江西进贤)的水田和旱地分别设置了0、15、30、45和60 kg/hm2 等5个镁肥施用量试验,研究了施用镁肥对油菜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镁肥显著增加了油菜籽粒产量,当镁肥施用量介于34.9~46.7 kg/hm2时,油菜籽产量达到最高.与不施用镁肥相比,增施镁肥增加了油菜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质量,但对收获密度影响不显著;施用镁肥显著提高了油菜籽含油率,但降低了油菜籽的蛋白质含量,对油菜籽的含水率和硫甙含量则无显著影响;施用镁肥显著增加了单位面积籽粒油脂产量和蛋白产量,当镁肥施用量介于30~45 kg/hm2时,两者均达到最高;在脂肪酸组成方面,施用镁肥对籽粒油酸含量和亚麻酸含量均有显著提升效应,同时降低了亚油酸和芥酸含量,而对其他脂肪酸组分的影响较小.综合上述,红壤耕地镁肥施用量介于30~45 kg/hm2时,有利于提高油菜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及千粒质量,并提高了籽粒含油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蛋白产量,协同实现了增产提质.


播期与密度对油蔬两用型油菜中油杂19产量的影响
《土壤与作物 》 2023
摘要:为了探讨播期、密度对油蔬两用型油菜产量及构成的影响,为其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本文以中油杂19为试验对象,2020~2021年在典型的酸性红壤旱地开展摘薹方式、播期、密度三因素裂区试验,主区设置为蕾薹期摘主序和蕾薹期不摘薹,裂区为播期处理,分别为10月3日和10月13日(常规播期),副裂区为密度处理,行株距分别为30 cm×10 cm(33.3×10~5株·hm-2,D1),30 cm×12 cm(27.8×10~5株·hm-2,D2),30 cm×15 cm(22.2×10~5株·hm-2,D3),30 cm×20 cm(16.7×10~5株·hm-2,D4),分析不同处理下生育进程、菜薹产量、菜籽产量及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摘薹与未摘薹相比,初花期、终花期、成熟期推迟6 d~15 d,株高、有效分枝部位高度分别显著降低10.6%、63.1%,茎增粗、一次有效分枝数分别增加7.89%、21.9%,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基本不变,千粒重显著降低9.59%,油菜地上部干物质量和籽粒产量随着密度减小而降低,但降幅小于未摘薹处理;播期延后10 d,蕾薹期推迟达12 d,株高显著降低,茎粗显著减小;随密度减小,生育进程不受影响,薹粗、单株角果数显著增加,菜薹产量、地上部干物质量和菜籽产量显著降低。因此,油蔬两用型油菜中油杂19菜薹、菜籽产量受密度和播期共同影响,油蔬两用型油菜中油杂19栽培上提倡适当密植早播,从而兼顾菜薹和菜籽产量。


油菜缓释配方肥施用效果研究
《作物研究 》 2023
摘要:为探究缓释配方肥在油菜上的施用效果,2021—2022年在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以常规肥、缓释配方肥和6个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开展不同肥料对油菜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研究,以期为当地油菜轻简化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缓释配方肥可延长油菜生育期,提高菌核病抗性与肥料利用率,增加单株角果数与千粒质量,从而获得更高产量.与常规肥处理相比,施用缓释配方肥的油菜生育期延长1~2 d,菌核病发病率降低14.95%,肥料偏生产力提高22.73%,株高增加2.64%,单株角果数增加3.37%,千粒质量增加3.87%,产量为1893.63 kg/hm2,增产6.68%.缓释配方肥处理比常规肥处理增收1722.56元/hm2,增幅为31.42%.缓释配方肥在实现肥料一次性施用的同时,保证了丰产,节省了肥料、人工成本,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达到了油菜生产节本、增产、增效的目标.


有机无机氮配施对红壤旱地油菜光化学效率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 2022
摘要:为提高红壤旱地油菜的产量和累积氮肥利用效率,并阐明相关生理机制,以大面积推广的华油杂62和华油杂9号为试验材料,在南昌进行了田间试验,设置了5个施肥处理(#代表添加菜籽饼):T0,0;T1,180;T2,270;T3,180#;T4,270#.结果表明:(1)华油杂9号的平均产量较华油杂62的显著高出41.70%;(2)添加有机肥能提高越冬期油菜叶片的电子传递速率和PSⅡ光化学总量子产量,且不同施氮量对蕾薹期2个品种倒数第2至第4叶的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影响最为明显;(3)施氮量能够显著影响不同分枝部位的籽粒产量,其中倒数第2至第4分枝的产量高于其他分枝;(4)T1的产量和氮肥回收利用率较T3的分别高出0.92%(P>0.05)和1.09个百分点.研究表明,增施氮肥对倒数第2至第4叶的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和分枝产量影响最为明显.红壤旱地油菜适宜氮肥用量为180 kg/hm2,并采用全部无机肥或采用部分有机肥替代无机肥,都能够保持较高的产量和氮肥回收利用率.


早熟、耐迟播油菜新品种赣油105的选育
《作物研究 》 2021
摘要:为培育适合南方双季稻区生产的早熟油菜品种,选用Altex为母本,川油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对杂交后代进行系统选育,培育出早熟、稳产、优质、成熟期熟相好、耐迟播、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早熟油菜新品种赣油105,于2020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2015—2016年度江西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和2016—2017年度江西省油菜新品种联合测试试验表明,赣油105两年平均产量为1719.8 kg/hm2,比对照中油杂12号增产3.1%,两年平均产油量为715.5 kg/hm2,比对照中油杂12号增产3.0%.该品种全生育期183.2 d,株高145.8 cm,单株有效角果数134.6,每角果粒数21.9,千粒质量3.8 g,芥酸含量0.1%,籽粒硫代葡萄糖甙含量15.2μmol/g,含油量42.5%.赣油105适宜在江西和湖南省南部等南方双季稻三熟制冬油菜区种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