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长期施肥对水稻土不同功能有机质库碳氮分布的影响
《土壤学报 》 2016 CSCD
摘要:土壤有机质(SOM)对于维持农业生产力、提高土壤质量和增加土壤固碳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红壤水稻土35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借助近期发展的物理―化学联合分组方法,探讨了长期施肥对水稻土不同功能SOM库含量、SOM库碳氮含量变化和分配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尤其是有机无机配施处理显著增加了未保护游离SOM库(cPOM和fPOM)和纯物理保护SOM库(iPOM)在土壤中的含量以及它们的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含量。未保护游离SOM库的SOC和TN含量占总有机碳和全氮比例在有机无机配施处理下最高,分别达35.9%和33%。与CK相比,有机无机配施使生物化学保护库非水解游离粉...
红壤旱地毛叶苕子不同翻压量下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
《草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翻压量的毛叶苕子在红壤旱地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采用尼龙网袋埋田法在江西东乡红壤甘薯地进行了180d的田间腐解试验,研究了低(15000kg/hm~2)、中(22500kg/hm~2)、高(30000kg/hm~2)3个翻压量下毛叶苕子的干物质腐解规律和养分释放率。结果表明,总体上毛叶苕子腐解存在前期迅速、后期缓慢的现象,翻压180d后毛叶苕子干物质的最终腐解率达到70.19%~84.18%。碳、氮、磷、钾、镁、硫、铜、锌均在翻压后的前20d大量释放,钙、锰的释放较慢,铁在翻压前期出现"富集"现象。增加翻压量不会改变毛叶苕子整体的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但会对养分的释放率和释放速率产生影响。不同翻压量下毛叶苕子碳、氮、磷、钾的释放率和释放速率分别可用幂函数y=ax~b和指数衰减模型v=v_0e~(-kx)进行拟合,回归分析表明增加翻压量对毛叶苕子碳、氮完全释放的延缓效应最大(延缓354~406d和791~1358d)、磷次之(延缓87~122d)、钾最小(延缓16~27d)。增加翻压量可以显著提高毛叶苕子碳、氮、磷、钾的释放速率,但仅局限于翻压后的前10或20d。增加翻压量后毛叶苕子大部分的养分仍在翻压后的前20d释放,后期的释放量并未得到大幅提高,为后茬作物"持续"供应养分的能力有限。因此,实际生产中应充分结合后茬作物的需肥特性,制定毛叶苕子合理的翻压量。本研究可为中国南方红壤旱地绿肥作物的科学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土壤重金属处理对烟草中As、Cd、Hg和Pb的累积与分布的影响
《中国烟草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不同重金属处理烟草中重金属的累积及分布特征,进行了高、中、低浓度的砷(As)、镉(Cd)、汞(Hg)、铅(Pb)及其复合处理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烟叶中As、Cd和Pb元素含量随时间变化规律为:初期>收获期、中期,Hg为中期>收获期>初期。重金属污染胁迫下,烟草中重金属累积分布特征为:As和Pb为根>茎>叶,Cd为茎>根>叶,Hg为根>叶>茎(对照:叶>根>茎)。烟草中重金属(除Hg)含量总体随外源添加浓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p<0.05)。复合处理烟叶中重金属含量低于单元素处理。烟叶中重金属增幅顺序为As>Cd>Pb>Hg,As和Cd处理间烟草(根、茎和叶)中As和Cd含量均差异显著。可见,烟草对土壤As和Cd污染最为敏感,烟草种植时应尽量选择土壤As和Cd含量较低的区域以避免其过度累积。


基于ITS序列分析18个茶树菇菌株的亲缘关系
《西南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ITS序列分析方法,对供试18株(4株野生菌株、7株工厂化栽培菌株、5株经钴60辐照诱变菌株和2株搭载神十的航天诱变菌株)茶树菇菌株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菌种的ITS序列长度为703~721 bp,与Gen Bank数据库中茶树菇菌种的ITS序列相似度为99%以上,在种的水平上证明供试菌种为茶树菇。运用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将供试菌种聚为6个类群,其中Cha3与Cha3shen,AS-2与AS-2-600,AS-1与AS-1shen、AS-1-700,分别聚在了不同的类群,说明这7株茶树菇菌株可能由于辐照或航天诱变后使得ITS序列存在着种内的变异。ITS序列分析结果从系统发育角度反映出了研究菌株的遗传关系,是进行茶树菇菌株遗传分析及科学鉴定的重要工具。


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非结构蛋白p44在Bac-to-Bac系统中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
《生物技术通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寻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pCPV 1)p44蛋白的功能,构建了DpCPV 1基因组S8片段的原核表达体系,表达纯化蛋白后免疫家兔制备了多克隆抗体。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了3种重组的杆状病毒质粒(Bacmid-p44、Bacmid-p44-e GFP和Bacmid-e GFP)。转染昆虫细胞Sf9进行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和蛋白的亚细胞定位观察。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Bacmid-S8在昆虫细胞Sf9中表达实际蛋白的大小为35 kD,比在原核系统中表达的蛋白(44 k D)略小;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44-e GFP的融合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发现,融合p44的绿色荧光蛋白(eGFP)主要聚集在细胞质中,而未融合的eGFP则分布于整个细胞,说明DpCPV 1的p44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多克隆抗体 真核表达 细胞定位


东乡野生稻耐冷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作物杂志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东乡野生稻是分布于世界最北的普通野生稻,耐冷性较强,具有较高的育种利用价值。随着水稻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东乡野生稻耐冷分子机制也得到初步的研究。综述近年来东乡野生稻耐冷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旨在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桑叶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桑叶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始重[(87.10±5.33)kg]基本一致的健康"杜×大×长"三元杂交育肥猪16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含5%、10%、15%桑叶粉饲粮,试验期5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5%和10%的桑叶粉对育肥猪平均日增重影响不显著(P>0.05);添加15%的桑叶粉显著降低育肥猪平均日增重和显著提高料重比(P<0.05)。2)添加5%和10%桑叶粉对屠宰后45 min、24 h肌肉剪切力和p H影响不显著(P>0.05),可提高肌肉的大理石纹评分,但差异不显著(P>0.05);当桑叶粉添加15%时,平均背膘厚和肌肉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3)添加5%、10%、15%桑叶粉能显著提高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P<0.05),降低肌肉中丙二醛的含量(P>0.05),有效提高肌肉的抗氧化能力。4)添加5%、10%、15%桑叶粉血清尿素氮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脂肪酶活性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中添加15%桑叶粉能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含量(P<0.05)。综合各项指标,饲粮中添加10%的桑叶粉对育肥猪生长速度影响较小,但可有效提高肉品质。


饲粮阴阳离子差水平对小鼠血钙浓度及胃肠道组织钙结合蛋白-D9k 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在前期建立了动物胃肠道钙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检测体系与表达谱分析的基础上,旨在进一步确定饲粮阴阳离子差(DCAD)水平对动物血钙浓度和胃肠道组织钙结合蛋白-D9k(Ca BP-D9k)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为揭示低DCAD水平防治动物低血钙症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将12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40只,自配种前3 d起分别饲喂DCAD水平为+300(高DCAD水平组,HD组)、+150(对照组,CON组)、-50(低DCAD水平组,LD组)的饲粮。检测母鼠产前20 d(-20 d)、产前5 d(-5 d)、产后当天(0 d)、产后3 d(+3 d)血钙浓度和胃肠道组织Ca BP-D9k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HD组相比,LD组显著提高了围产期内0 d、+3 d小鼠血钙浓度(P<0.05),显著上调了小肠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与结肠Ca BP-D9k mRNA相对表达水平(P<0.05),这一效应在-5 d、0 d表现最为显著(P<0.05),并在+3 d提高了小鼠空肠与结肠的Ca BP-D9k mRNA相对表达水平(P<0.05)。统计结果显示,十二指肠、空肠与结肠3个位点的Ca BP-D9k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DCAD水平、血钙浓度具有显著的关联性(P<0.05)。由此可见,降低DCAD水平可上调动物小肠及结肠肠段Ca BP-D9k mRNA相对表达水平,同时伴随更高的血钙浓度。这可能是低DCAD水平有效维持动物围产期血钙稳恒,降低低血钙发生率的重要途径。


优质、高产甜玉米新品种赣科甜6号的选育
《种子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赣科甜6号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T 14-6-6"为母本,"T 1-2-4"为父本,组配选育而成的甜玉米单交种。2013—2014年参加江西省鲜食甜玉米区域试验,株高195.1cm,穗位高60.2cm,株型为半紧凑型,穗型为筒型,穗长19.3cm,穗粗4.9cm,穗行数15.6,每行粒数34.3粒,鲜出籽率73.6%,鲜百粒重37.3g,单穗净重为255.1g,籽粒淡黄色,平均鲜穗单产为11 283.4kg/hm2,品质得分87.9分,优于对照粤甜16号(85分),居参试品种第1位。2015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赣审玉2015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