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一种捕食螨饲养观察装置
《应用昆虫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在室内防止捕食螨逃逸,设计一种防止逃逸行为的饲养观察装置。【方法】对比研究了传统隔水式饲养装置和改进型装置在防止逃逸行为中的效果,及改进型装置对捕食螨发育及繁殖能力有无影响。【结果】改进型装置通过添加瓶塞、棉线、盖玻片组成密闭小室,可有效防止捕食螨的逃逸,逃逸率仅为3.3%。另外,使用该装置后的捕食螨生长发育及繁殖等能力与隔水式饲养法相比未受到显著影响。【结论】本文设计的饲养观察装置可在捕食螨生物学、生态学及农药抗性等基础研究中应用。
人工海水胁迫下芦笋品种耐盐性评价的多元统计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浓度为25%的人工配制海水对25个芦笋品种进行了芽期和苗期的胁迫处理,调查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长、株高、茎数、茎粗、根鲜质量、根干质量以及根体积等10个农艺性状,以各性状耐盐系数作为衡量耐盐性的指标,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芦笋品种的耐盐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调查的10个性状指标在品种间差异显著,因子分析将其集约于3个主因子上,即种子活力因子、根部因子和生长因子,主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2.2%。基于品种因子得分值进行聚类分析,25个芦笋品种可分为4类,即耐盐品种、较耐盐品种、中度耐盐品种和盐敏感品种。本研究建立的人工海水胁迫处理鉴定芦笋品种耐盐性的综合评价方法,可为芦笋材料耐盐性鉴定和耐盐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芦笋 人工海水 苗期胁迫处理 多元统计分析 耐盐性评价
发酵稻壳对亚铁离子和硫离子的吸附-解吸附特性
《环境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发酵稻壳对Fe2+和S2-离子的固定潜力,采用静态批式法研究了发酵稻壳对Fe2+和S2-离子的吸附行为,探讨了反应时间、溶液中Fe2+和S2-浓度、溶液p H、吸附反应环境温度及溶液离子强度对发酵稻壳吸附Fe2+和S2-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解吸附试验了解发酵稻壳吸附态Fe2+和S2-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发酵稻壳吸附Fe2+(r=0.912 1)和S2-(r=0.901 1)的动力学过程均符合Elovich动力学模型,且Fe2+(R2=0.965 1)和S2-(R2=0.936 6)的等温吸附特征可较好地用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描述.发酵稻壳对Fe2+和S2-的吸附为非优惠型吸附,其中对Fe2+的吸附为非自发反应,对S2-的吸附为自发反应.发酵稻壳对Fe2+和S2-的吸附过程是一吸热过程,升温有利于吸附作用的进行,发酵稻壳对Fe2+的吸附主要为配位吸附,而对S2-的吸附主要为阴离子交换吸附.一定p H范围内(1.50~11.50)发酵稻壳吸附Fe2+和S2-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同时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发酵稻壳对Fe2+的吸附量有所增加,而对S2-的吸附量略有减少,进一步证明发酵稻壳对Fe2+的吸附以内层配位为主,对S2-的吸附以外层络合为主.此外,不同p H条件及离子强度下发酵稻壳吸附的Fe2+和S2-解吸率很低,解吸率均小于10.00%.上述结果说明,发酵稻壳对Fe2+和S2-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和环境适应性,吸附态Fe2+和S2-稳定性好,不易再释放.
转Bt水稻种植与杀虫剂使用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转Bt水稻对稻田土壤生物群落的生态风险性,于2012—2013连续2年大田试验调查研究了杀虫剂与转Bt水稻双因子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2年共监测到土壤线虫29个属,其中潜根线虫属Hirschmanniella、托布利线虫属Tobrilus、矛线线虫属Dorylaimus和丝尾垫刃线虫属Filenchus为优势属,相对多度分别为27.12%~37.92%、18.33%~24.19%、10.94%~14.87%和4.59%~15.76%;植物寄生类线虫和捕食-杂食类线虫为优势营养类群,相对多度分别为35.38%~47.62%和39.23%~48.52%;食细菌类线虫和食真菌类线虫的相对多度较低,分别为11.09%~15.20%和0.57%~1.69%。稻田土壤线虫数量、各个营养类群数量、组成以及群落生态指数随季节变化明显;在施用或不施用杀虫剂下转Bt水稻与非转Bt水稻间的土壤线虫数量及群落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影响;但与不施用杀虫剂的稻田相比,施用杀虫剂的转Bt水稻或非转Bt水稻的土壤线虫数量均显著减少。研究表明,转Bt基因水稻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较小,而杀虫剂影响较大。
秸秆、木质素及其生物炭对潮土 CO_2释放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5 CSCD
摘要:研究添加秸秆、木质素及其生物炭后潮土 CO_2释放特征及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为合理利用有机物料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等碳量(1%秸秆/土壤质量比)施入4种物料(秸秆、木质素及其裂解的两种生物炭),分析不同处理土壤 CO_2释放速率、累积释放量和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ROC)及微生物量碳(MBC)含量的变化与相关性。结果发现,土壤中添加不同物料对土壤CO_2释放和有机碳含量有显著影响,秸秆和木质素能提高土壤CO_2释放速率、累积释放量及有机碳矿化强度,均达到极显著差异,但两种生物炭处理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在培养前期(30 d),不同物料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但培养一年后,仅两种生物炭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秸秆及木质素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秸秆和木质素能显著增加 DOC、ROC 和 MBC 等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而两种生物炭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土壤 DOC、ROC(167 mmol·L~(-1) KMnO_4)、ROC(33 mmol·L~(-1) KMnO_4)和MBC直接影响CO_2累积释放量,ROC(333 mmol·L~(-1) KMnO_4)对CO_2累积释放量具有较强的间接作用。相对于秸秆和木质素而言,生物炭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而没有增加CO_2释放量,因此生物炭农用在固碳减排方面更具有积极意义。
初花期干旱对甘蓝型油菜生理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初花期是油菜生殖生长的关键时期。为研究干旱对这一时期油菜的影响,在人工控水条件下(当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45%~50%时计为干旱胁迫开始,处理持续10d,然后复水;CK正常灌水,保持田间持水量在80%~85%),利用4个具有不同耐旱性的甘蓝型油菜品种浔油8号、阳光2009、浙油50和华油杂13号,研究生理特性、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10d后,耐旱性品种(浔油8号和阳光2009)的叶片SPAD值、可溶性蛋白质、MDA含量变幅不大,可溶性糖含量小幅下降,CAT酶活性小幅增加,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其中浔油8号和阳光2009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1倍和2.9倍)。相比之下,敏感性品种(浙油50和华油杂13号)的叶片SPAD值、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减少,MDA含量显著增加,CAT酶活性变幅不大,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但增幅小于耐旱品种。初花期干旱影响油菜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为敏感性品种的株高、一次分枝数、相对分枝高、主花序长、主花序角果数、角果长、单株角果数、角果粒数和单株产量均显著下降,而且降幅明显大于耐旱性品种。
光谱预处理对LIBS检测脐橙中Cu的偏最小二乘定量模型影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15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对脐橙中Cu元素进行快速检测,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进行定量分析,探索光谱数据预处理方法对模型检测精度的影响。针对实验室污染处理后的52个赣南脐橙样品的光谱数据,进行不同数据平滑、均值中心化和标准正态变量变换三种预处理方法。然后选择包含Cu特征谱线的319~338nm波段进行PLS建模,对比分析了模型的主要评价指标回归系数(r)、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采用13点平滑、均值中心化的PLS模型3个指标分别达到了0.992 8,3.43和3.4,模型的平均预测相对误差仅为5.55%,即采用该前处理方法模型的校准质量和预测效果都最好。选择合适的数据前处理方法能有效提高LIBS检测果蔬产品PLS定量模型的预测精度,为果蔬产品LIBS快速精准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芝麻繁育特性研究Ⅱ:异花传粉媒介的确定
《作物杂志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人为控制昆虫的活动,对芝麻传粉媒介及其访花行为进行了研究和观察。结果显示,芝麻是自交结实率较高的作物,在没有虫媒的情况下,相对结实率达90.26%;风媒对芝麻异株传粉基本没有作用;小型昆虫有利于芝麻同株或同花传粉,可以提高芝麻相对结实率1.87%,但对异株传粉基本不起作用;大型昆虫对芝麻异株传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自身没有花粉的情况下,昆虫异花传粉可以使芝麻相对结实率高达43.70%;昆虫是芝麻传粉、特别是异花或异株传粉的主要媒介。芝麻传粉昆虫主要以蜜蜂、切叶蜂等为主,访花高峰主要集中在10∶00~13∶30,年份间存在一定差异。
干旱胁迫对不同基因型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干旱胁迫下初花期油菜的农艺性状和产量,为油菜耐旱机制研究和耐旱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在人工控水条件下,以30个油菜品种(品系)为材料,研究初花期干旱胁迫对不同基因型油菜株高、分枝数、主花序长、角果数、角果粒数、千粒质量、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油菜株高、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角果数、单株角果数、角果粒数、单株产量显著减小,而千粒质量表现出增加的趋势。株高、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角果数、角果长度、单株角果数、角果粒数、单株产量的耐旱系数与耐旱性综合评价值呈极显著相关,这些指标可以作为耐旱性鉴定的辅助指标。以耐旱性综合评价值为标准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30个品种(品系)划分为耐旱型、较耐旱型、不耐旱型3种类型,其中耐旱型品种为丰油730、阳光2009、浔油8号。
基于RNA-seq的能源植物芒转录组分析
《生物工程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芒(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是多年生C4草本植物,可为能量和纤维素产品生产提供高品质的木质纤维素材料,是一种理想的能源植物。采用Illumina Hi Seq?2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芒花芽和叶芽进行转录组分析。经拼接组装共获得98 326个Unigene,序列平均长度822 bp,N50为1 337 bp。将Unigene序列与NR、NT、Swiss-Prot、KEGG、GO和COG数据库进行比对(Evalue<1e-5),共有74 134条Unigene获得了基因注释,占总Unigene的75.40%。其中,通过GO功能分类,45 507个Unigene映射到GO不同的功能节点上;通过KEGG pathways分析,共有36 710个Unigene参与了128个代谢通路;比对到同源序列比例最高的物种分别为高粱(37 731,60.86%)、玉米(16 258,26.22%)、水稻(3 065,4.94%),共占所有同源序列的92.02%。此外,获得了芒C4关键酶相关基因24个。这些注释信息的完成为芒功能基因及相关候选基因的发掘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