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growth(模糊匹配)
118条记录
双季稻机插育秧床土选择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选择适宜双季稻地区机插育秧床土,以双季杂交早稻组合金优299以及杂交晚稻组合天优122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分析了水稻干细土、菜园干细土及旱地干细土等不同类型床土对双季机插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秧苗素质及大田产量来衡量,3种类型床土育秧优势排序为,菜园干细土>水稻干细土>旱地干细土。具体来说,菜园干细土处理秧苗的根系多而发达,茎基宽而百苗干重大,秧苗健壮成秧率高,成秧率比其它两处理分别平均高3.53%、4.23%;漏蔸率低,机插质量好,漏蔸率平均分别低于其它两处理达3.5%、2.5%;活棵返青快,基本苗充足,有效穗多产量高,实际产量平均分别高于其它两处理达5.40%、7.10%。综上所述,菜园土是在江西等地区比较理想的机插双季稻育秧床土。

关键词: 土壤 作物 生长 机插 双季稻 不同类型床土 秧苗素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栽培基质对崇明水仙品质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栽培基质对崇明水仙营养和生殖生长的影响,为改善崇明水仙栽培技术落后现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9种复合基质(分别设置为C1~C9处理)栽培崇明水仙,在对比分析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各项指标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其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经栽培观察,C1处理(园土∶泥炭∶黄沙=3.0∶5.0∶2.0)和C2处理(园土∶泥炭∶珍珠岩=3.0∶5.0∶2.0)的崇明水仙的分株数、株高、叶片数、叶宽、叶厚、植株粗度、开花效果及子球发育状况均优于其他处理。经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C1处理得分最高,为4.494分,表明C1处理对崇明水仙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有明显优势;C2处理得分为3.178分,仅次于C1处理;其他处理的崇明水仙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较差,得分为2.081~3.028分。【结论】园土∶泥炭∶黄沙(3.0∶5.0∶2.0)和园土∶泥炭∶珍珠岩(3.0∶5.0∶2.0)两种复合基质的配置方式更利于崇明水仙生长;建立的崇明水仙综合评价模型可供崇明水仙栽培和进行综合评价参考。

关键词: 崇明水仙 栽培基质 营养生长 生殖生长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Topflor对盆栽崇明水仙生长及开花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15

摘要:用不同浓度的Topflor水溶液对盆栽崇明水仙(Narcissus tazetta L.var.chinensis Roem.)的种球进行不同时间的浸泡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其生长、开花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Topflor处理对株高和花葶高度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能明显提高叶片数及其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种球仔球的数量和质量,但对开花历期、开花数、叶宽的影响不显著。在不同处理中,以10 m L/L Topflor浸球10 min的处理对盆栽崇明水仙生长和开花的综合效果最佳。

关键词: 崇明水仙 盆栽 Topflor 生长 开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粮中添加益生菌对崇仁麻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5

摘要:试验研究了日粮中添加乳酸粪肠球菌和乳酸粪肠球菌复合菌对崇仁麻鸡B系的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刚出壳、体重相近、健康的崇仁麻鸡B系雏母鸡270只,按要求分成3组,每组90只,分别饲喂乳酸粪肠球菌及复合菌,饲养试验时间为58 d。结果表明:乳酸粪肠球菌组的料肉比分别降低了2.31%,而复合菌组的料肉比降低了1.15%。

关键词: 乳酸粪肠球菌Ⅰ型 复合微生物添加剂HL020型 生长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方中草药对中华绒螯蟹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和抗病力的影响

水产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水温23.5~28.5℃下,将体质量(6.76±0.1)g的中华绒螯蟹随机分为6组,置于24个100cm×50cm×50cm的玻璃缸中,每组4个平行,每个平行30只中华绒螯蟹,投喂含有0(对照组)、0.1%、0.5%、1.0%、1.5%、2.0%复方中草药的饲料60d。试验结果表明,除0.1%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各试验组中华绒螯蟹的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组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最高(P<0.05);血清和肝胰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最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血清中酸性磷酸酶活性,除0.1%和2.0%组(P>0.05)外,其他各处理组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0.5%、1.0%和1.5%组中华绒螯蟹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和肝胰脏组织中溶菌酶活性均随饲料复方中草药添加量的增加先升后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胰脏中丙二醛的含量随着复方中草药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除0.1%组外,其他组的中华绒螯蟹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免疫保护率显著性升高(P<0.05)。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0%的复方中草药,中华绒螯蟹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抗病力较强。

关键词: 复方中草药 中华绒螯蟹 生长性能 非特异性免疫 抗病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春覆盖对长江中下游绿芦笋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了明确不同覆盖方式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绿芦笋早春生长的影响,促进嫩茎提早萌发,以芦笋品种‘井冈701’为试材,研究了地膜、小拱棚、稻草、草木灰等覆盖方式对芦笋嫩茎萌发、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拱棚和单层地膜均能显著提高地温,促进嫩茎提早萌发与采收,并能大幅提高前期产量和春季总产量,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其中小拱棚处理效果最佳,可提高地温2.1~6.7℃,比对照提早20天采收,产量比对照提高18.57%,每666.7 m2收益比对照提高了136.67%。稻草覆盖对芦笋的生长、产量和效益的促进作用较小,而草木灰则不能显著提高相关指标。试验筛选出了一种能使早春绿芦笋采收时间大大提前,且产量显著提高的简便农艺方法,对于促进本区域甚至全国的芦笋均衡供应以及提高芦笋种植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绿芦笋 早春覆盖 生长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捕食螨饲养观察装置

应用昆虫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在室内防止捕食螨逃逸,设计一种防止逃逸行为的饲养观察装置。【方法】对比研究了传统隔水式饲养装置和改进型装置在防止逃逸行为中的效果,及改进型装置对捕食螨发育及繁殖能力有无影响。【结果】改进型装置通过添加瓶塞、棉线、盖玻片组成密闭小室,可有效防止捕食螨的逃逸,逃逸率仅为3.3%。另外,使用该装置后的捕食螨生长发育及繁殖等能力与隔水式饲养法相比未受到显著影响。【结论】本文设计的饲养观察装置可在捕食螨生物学、生态学及农药抗性等基础研究中应用。

关键词: 捕食螨 装置 少毛钝绥螨 逃逸 发育 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节肥控污施肥模式对双季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15

摘要:利用田间小区试验,以不施肥和农民习惯施肥模式为对照,研究节肥控污施肥模式对双季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氮肥吸收利用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节肥控污施肥模式的双季稻的有效穗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均比农民习惯施肥模式有所增加而增产。与农民习惯施肥模式相比,节肥控污施肥模式能减少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最终提高成穗数;能提高双季稻中后期的LAI和剑叶SPAD值及光合势,增加光合物质积累量;同时也能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稻株对土壤氮素的依赖。本试验中,节肥控污施肥模式可实现在农民习惯施肥模式节氮磷20%的基础上,取得双季稻的高产稳产,实现节肥控污,是双季稻区较为理想的施肥模式。

关键词: 双季稻 节肥控污施肥模式 生长发育 产量形成 氮素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粮中添加益生菌对樱桃谷鸭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5

摘要:试验研究了日粮中添加乳酸粪肠球菌和复合益生菌对樱桃谷肉鸭的生长性能和排泄粪便中大肠杆菌数的影响。选用同一日龄、健康的樱桃谷雏鸭480只,按试验要求分成3组,每组160只,分别饲喂乳酸粪肠球菌及复合益生菌,饲养试验时间为45 d。结果表明:乳酸粪肠球菌组和复合菌组的料肉比分别降低了3.69%和5.74%,且养殖过程中两组肉鸭排泄粪便中的大肠杆菌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关键词: 乳酸粪肠球菌 复合益生菌 生长性能 大肠杆菌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植物对Pb胁迫的生物响应及累积特征

江西农业学报 2015

摘要:选择江西Pb矿区分布频率高、且原位植株体内含Pb量大于500 mg/kg的茼麻、空心莲子草、青葙、加拿大蓬和鳢肠为研究对象,采用温室土培模拟胁迫试验,研究Pb胁迫下5种植物的生物响应和累积特征。结果表明,随着Pb胁迫水平的提高,青葙、加拿大蓬和鳢肠3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不断下降,而茼麻和空心莲子草的叶绿素含量则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随着Pb胁迫水平的提高,5种植物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均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高于其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幅度。所有供试植物根系的Pb吸收量均随着胁迫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茼麻、空心莲子草、青葙和加拿大蓬4种植物地上部分的Pb吸收量随着胁迫浓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而鳢肠在5000~15000 mg/kg胁迫水平下,其地上部分对Pb的吸收量随着Pb胁迫浓度的升高而上升,但至18000~20000 mg/kg胁迫水平时,因转运能力的大幅下降,从而导致其地上部分的Pb吸收量持续下降。5种供试植物中,以茼麻地上部分对Pb的吸收能力和转移能力最强,空心莲子草则对Pb胁迫表现出良好的耐性,这2种植物在高含Pb量土壤均能生长良好,且生物量较大,可用于Pb污染土壤的修复。

关键词: 植物 Pb胁迫 叶绿素 生物量 累积特征 土壤修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