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芦笋茎枯病菌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再生
《植物保护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原生质体的制备是真菌遗传转化的基础,为了解芦笋茎枯病菌Phomopsis asparagi的遗传转化体系,以芦笋茎枯病菌Pa1100为供试菌株,研究了细胞壁裂解酶、酶解时间、稳渗剂等对芦笋茎枯病菌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及稳渗剂对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可制备芦笋茎枯病菌原生质体较为适宜的条件是:CM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分生孢子3 d,以1.5%裂解酶、1%崩溃酶和1.5%蜗牛酶为组合酶解液,33℃水浴酶解4.5 h,以PBS(pH 6.98)与1 mol/L MgSO4混合液为酶解稳渗剂。含0.6 mol/L蔗糖的PDA培养基较适合于芦笋茎枯病菌原生质体的再生。
Bt水稻对褐飞虱及其二种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
《应用昆虫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转cry1Ab/Ac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HH1)对非靶标害虫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及其2种天敌(蜘蛛和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种群发生动态的影响。【方法】试验分HH1处理组、亲本明恢63(MH63)组2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块试验田,定期调查不同处理田块内的褐飞虱及其2种天敌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的数量。【结果】转基因水稻HH1对褐飞虱、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的种群动态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整个水稻生育期的试验结果显示,与亲本对照水稻MH63相比,转基因抗虫水稻HH1对上述3种非靶标昆虫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转cry1Ab/Ac基因水稻HH1的种植不会对褐飞虱及蜘蛛、黑肩绿盲蝽产生负面影响。
维生素D_3对丝毛乌鸡组织白细胞介素2和白细胞介素18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D3对丝毛乌鸡组织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试验选用120只丝毛乌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对照处理饲喂基础饲粮,各试验处理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800、1 600、3 200和6 400 IU/kg维生素D3的试验饲粮。常规笼养6周。采集胸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法氏囊,检测IL-2和IL-18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6 400 IU/kg的维生素D3上调了IL-2基因在十二指肠、法氏囊和盲肠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而未见其在胸腺、空肠和回肠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上调;6 400 IU/kg的维生素D3上调了IL-18基因在丝毛乌鸡胸腺、回肠、盲肠和法氏囊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提示,饲粮维生素D3添加水平与丝毛乌鸡体内IL-2和IL-18基因相对表达量相关,但作用存在组织差异。
低温胁迫对孕穗期水稻叶片内源激素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淦鑫203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低温条件下水稻孕穗期叶片中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3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水稻叶片生长活力下降,其内源激素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即IAA、GA3的含量下降,ABA的含量升高。随着低温胁迫程度的加剧,叶片内部内源激素的变化越来越显著。随着恢复生长时间的延长,IAA、GA3含量呈现逐渐升高变化趋势;ABA含量呈现逐渐降低变化趋势。
育成巨胚稻与其亲本的糙米粒型性状和矿物质含量的比较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育成巨胚稻、引进的粳型巨胚稻和籼型常规稻亲本的糙米粒型性状和矿物质含量的差异,分析了3类水稻的糙米粒型和胚性状指标,检测了糙米中6种重要矿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1)所有巨胚稻的胚大小约为常规非巨胚稻的4倍,笔者育成的巨胚稻遗传了其巨胚稻亲本的巨胚性状,也保留了其常规非巨胚稻亲本的粒型特征;巨胚稻糙米粒重的增加有利于增加绝对胚重,但与相对胚重呈显著负相关性;(2)与‘91-308’相比,4种巨胚稻糙米中钾、镁、钙、铁、锰、锌等矿物质的含量大多数都有大幅度的增加,其平均增加幅度分别为30.2%、9.4%、75.8%、8.3%、58.3%、23.0%;育成巨胚稻糙米的钾、镁和钙含量比其巨胚稻亲本有所增加。结论:杂交选育过程中,育成巨胚稻保持了其常规稻亲本的籼型粒型特征,遗传了粳型巨胚稻亲本的巨胚和高矿物质含量特性。
关键词: 巨胚稻(Oryza sativa L.) 粒型 矿物质
芽期NaCl胁迫下不同基因型芝麻的反应差异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芽期NaCl胁迫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对芝麻种子成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分析了0.4%NaCl胁迫下不同基因型芝麻的反应差异。结果表明:(1)0~0.4%的NaCl浓度对芝麻种子成苗率影响较小,在NaCl浓度为0.6%~0.8%时表现为成苗率下降;芽长和简易活力指数均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不断下降;根长和苗鲜重则因品种不同表现有异,部分品种随NaCl浓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部分品种则表现为不断下降趋势,不同芝麻品种表现差异较大。(2)所有参试品种在0.4%的NaCl浓度胁迫下在根长、芽长、苗鲜重、简易活力指数等测定指标上均表现出下降较为明显,认为0.4%的NaCl浓度胁迫可以作为芝麻种质资源耐盐性筛选鉴定的参考浓度。(3)聚类分析结果将39份种质资源明显聚为两类,即包含12份种质的耐盐类和包含27份种质的不耐盐类。(4)参试的改良品种(系)与地方种质耐盐性差异不大,地方种质的耐盐性指标的多样性指数要大于改良品种(系),即在NaCl胁迫下地方种质所表现的基因型差异要大于改良品种(系)。
关键词: 芝麻 NaCl胁迫 基因型 耐盐性 反应差异 种质资源
垄作免耕影响冷浸田水稻产量及土壤温度和团聚体分布
《农业工程学报 》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垄作免耕对冷浸田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同时,观察其耕层土壤温度和土壤团聚体结构的变化,旨在为冷浸田的综合治理技术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湖北省冷泉烂泥型冷浸田为对象,采用垄作免耕栽培田间定位试验方法,设计垄高10(LG10)、15(LG15)、20 cm(LG20)和平作(CK)4个处理种植中稻。研究结果表明,起垄(垄高10和15 cm)能显著(P<0.05)提高冷浸田水稻产量,2011年和2012年垄高15 cm较CK分别增产10.95%和18.51%;与CK处理相比,垄作土壤平均增温范围为0.4~1.2℃,在0~5 cm土层内,垄作处理的土壤大团聚体(>1 mm)含量明显提高;在>5~25 cm土层内,土壤大团聚体含量LG15最高、CK最低、而LG20和LG10处于两者之间。垄高15 cm对大团聚体形成的影响大于垄高10和20 cm。垄作对冷浸田表层(0~5 cm)和下层(>5~25 cm)土壤团聚体形成的影响存在差异,起垄后表层土壤大团聚体数量高于下层。但是,不同起垄高度与土壤温度和土壤大团聚体的变化不存在对应的数学正相关。综上所述,冷浸田合适的免耕起垄高度为15 cm。
关键词: 土壤 温度 农作物 冷浸田 垄作 免耕 水稻产量 土壤团聚体
双季稻田添加脲酶抑制剂NBPT氮肥的最高减量潜力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添加脲酶抑制剂(Urease inhibitor,UI)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在尿素(Urea,U)中添加1%的脲酶抑制剂NBPT(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是目前研究使用证明效果最可靠的添加比例。针对当前稻田氮肥施用水平过高的问题,本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目前脲酶抑制剂添加比例下稻田氮肥的减施潜力以及脲酶抑制剂的节肥增效机理。【方法】本试验在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双季稻田进行,脲酶抑制剂用量NBPT为尿素用量的1%。尿素用量设五个水平为N 90、112.5、135、157.5和180 kg/hm2,分别依次记为U1、U2、U3、U4和U5,7个处理为CK(不施氮肥)、U1+UI、U2+UI、U3+UI、U4+UI、U5+UI、U5(U5为传统施氮量,N 180 kg/hm2为农民习惯施氮量),三次重复。U1~U5处理施氮量分别是在农民习惯施氮量的基础上降低50%、37.5%、25%、12.5%、0%。通过取样分析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各处理对土壤脲酶活性、硝酸还原酶活性、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以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含量,研究NBPT对水稻两个主要生育期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比较各处理的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来得出氮肥的减施潜力,在此基础上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以上各指标对产量的影响,探明脲酶抑制剂(NBPT)在双季稻田的增效机理。【结果】1)在双季稻田,添加NBPT后,施氮量为N 135 kg/hm2的籽粒产量达到最高。与传统施氮(单施尿素N 180 kg/hm2)处理相比,早、晚稻可分别增产8.54%和12.87%,氮肥当季利用率分别提高6.78%和9.46%,可节约氮肥25%;2)与传统施氮相比,添加NBPT显著降低了水稻分蘖期的土壤脲酶活性和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了孕穗期的铵态氮含量,而对此时期的脲酶活性无显著影响,NBPT对两个时期的硝酸还原酶活性、硝态氮含量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无明显影响,可见基施的NBPT主要是降低尿素水解速率方面效果显著,并且NBPT具有时效性,其主要是在水稻孕穗期之前起作用,在生态上较为安全;3)从各项土壤指标与水稻产量相关性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来看,水稻分蘖期与孕穗期稻田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而且孕穗期的影响大于分蘖期,其余指标则对产量无明显影响。【结论】由于脲酶抑制剂NBPT减缓了分蘖期尿素的水解作用,提高了孕穗期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为水稻后期生长提供充足的氮肥,在双季稻减肥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在本试验土壤条件下,尿素中添加1%的NBPT,可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将传统施氮肥量减少25%,是适于稻田应用的脲酶抑制剂。
农业业态概念和新业态类型及其形成机制初探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业态"概念肇始于零售业领域,逐渐拓展到其他产业领域。农业业态是指不同农产品(服务)、农业经营方式和农业经营组织形式通过组合所呈现的形态。农业新业态的内涵则是指具有可持续与稳定成长性,能达到一定规模的新型农业业态。从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角度,可以把农业新业态归纳为农业与服务业交叉融合型新业态、农业子产业之间的整合融合型新业态、高新技术对农业渗透融合型新业态、综合融合型新业态等四大类型。市场需求、市场竞争、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延伸和相关产业渗透、科技进步、农业政策等多种合力的共同作用是形成农业新业态的动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