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与植食类、捕食类亚群落发生量的相关性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群落多样性指数在增强稻田生态系统抗性中的作用,运用线性相关性分析法,采用扫网、吸虫器和目测3种调查方法,对有机稻田和化学防治稻田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与植食类、捕食类亚群落的发生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3种调查方法中有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与植食类害虫发生量均呈负相关,2010年扫网法和2011年目测法的结果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7和-0.79;化学防治稻田中二者无显著相关性。有机稻田和化学防治稻田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与捕食类亚群落发生量均没有显著相关性。表明农业措施对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与植食类亚群落发生量之间的相关性会产生直接效应制约,而对其与捕食类亚群落之间的相关性无直接效应制约。
关键词: 群落多样性指数 植食类亚群落 捕食类亚群落 线性相关


包装材料对不同水分含量花生贮藏效果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找到适宜的包装材料,使花生在贮藏过程中最大程度避免环境影响,延缓花生品质劣变,本文通过高温高湿加速老化实验,通过测定花生酸价、过氧化值,进行感官评价,研究包装材料对不同水分含量花生贮藏效果。实验结果显示:水分含量6.5%的花生用高阻隔性的EVOH或PE/PA七层共挤膜包装贮藏品质更优;水分含量12.0%的花生用PE/PA复合膜包装贮藏品质更优;水分含量25.3%的花生不适合采用密闭性包装。研究发现,水分含量在安全水分内的花生适合用高阻隔性材料包装;对于水分含量略高于安全水分的花生,适合用低气密性的包装材料;对于较高水分的花生,则不适合用密闭性包装方法包装。


二月兰不同翻压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室内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绿肥二月兰(Orychophragmusviolaceus)不同翻压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翻压二月兰可有效降低石灰性土壤pH值,45000kg·hm-2(处理Ⅰ)和90000kg·hm-2(处理Ⅱ)翻压量的土壤pH值在培养结束时(120d)分别比对照降低了0.24和0.41个单位;翻压二月兰可显著提高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培养结束时处理Ⅰ、Ⅱ的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0.06g·kg-1、2.00mg·kg-1、26.28mg·kg-1和0.09g·kg-1、3.32mg·kg-1、63.00mg·kg-1;土壤有效氮含量在翻压15天时达到峰值,此时处理Ⅰ、Ⅱ的有效氮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2.95mg·kg-1和21.70mg·kg-1,但培养60天后各处理有效氮含量相近;翻压二月兰可在培养前期(22d)较大幅度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但22天后处理间差异缩小,培养结束时处理Ⅰ、Ⅱ的有机碳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0.06g·kg-1和0.33g·kg-1;翻压二月兰可降低土壤碳氮比,培养结束时处理Ⅰ、Ⅱ的碳氮比分别比对照下降了2.02和1.51个单位,降幅分别达到20.82%和15.58%。
降解菌LW3对氯嘧磺隆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添加外源接种细菌对土壤氯嘧磺隆污染修复的影响,利用从长期污染土壤分离到的氯嘧磺隆降解菌LW3,在实验室模拟情况下,研究其对氯嘧磺隆污染土壤的修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降解菌接种量越高,氯嘧磺隆降解效果越好,但在接种量到达1.0×106CFU/g干土后,再增加接种量对降解率的增加效果就不太明显。土壤降解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初始p H 7。在土壤含水量低于40%时,菌株对土壤氯嘧磺隆的降解率随着土壤的含水量的升高而增加;而在淹水情况下时,氯嘧磺隆的降解受到严重抑制。


江西省橘类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现状与对策
《南方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江西省橘类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江西省柑橘产业突破现有格局,发挥品牌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江西省橘类农产品发展历程及资源分布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结果】江西省橘类农产品种植历史悠久、橘类资源广泛分布;江西省共有9件橘类地理标志农产品。目前,江西省橘类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存在品种单一、熟期过于集中,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意识薄弱、生产管理不规范,橘类商品贮藏、加工研究薄弱,柑橘农产品质量标准较低、产业化模式落后等问题。【建议】通过加强优质橘类品种培育、扩充橘类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加强政府引导、提高品牌效应、严格按标准生产、加强加工技术研究、维护稳定现有市场、积极拓展新的贸易市场等措施,促进江西省橘类地理标志农产品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橘类 地理标志农产品 发展历程 分布情况 存在问题 对策 江西省


稻草与苜蓿组合对山羊瘤胃内蛋白微循环效率及增重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9只体况良好,体质量相近(41.3±1.2)kg,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都麻羊半同胞羯羊,随机分成3组,饲以稻草基础日粮,分别补饲25%(MSL25)、50%(MSL50)与75%(MSL75)的苜蓿(MSL),在进行增重性能组合效应研究的同时,采集各组瘤胃液以获取瘤胃原虫和细菌,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细菌的荧光强度,进行瘤胃原虫对细菌吞噬作用的组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瘤胃原虫对细菌的吞噬作用。瘤胃原虫的细菌吞噬量与吞噬速率,均随苜蓿补饲水平的增加而减少,当补饲水平达到50%时,趋于平稳。各补饲水平组的吞噬量在60 min达到饱和,此时吞噬量自高到低的排序为MSL25(381.91)>MSL50(377.02)>MSL50(376.47),括号中的数字为吞噬量,单位为cells/cell。2、增重性能。1MSL25、MSL50与MSL75的日增重分别为19.14 g/d、40.40 g/d与49.26 g/d(P<0.05);2MSL25、MSL50与MSL75单位增重所需的饲料分别为44.14、23.69与21.26,其中MSL50与MSL75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MSL25、MSL50与MSL75每公斤增重饲料成本分别为58.49元/kg、48.56元/kg与59.01元/kg,其中MSL25与MSL75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结论,山羊稻草基础日粮补饲50%的苜蓿可提高瘤胃内蛋白微循环效率,改善增重性能,降低饲料成本。


行/株距比对超高产早稻产量和上部三叶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11和2012年,采用再裂区设计,以超高产早稻中嘉早17和淦鑫203为材料,在31.20万蔸/hm2密度下,研究了行/株距比对不同品种产量和上部三叶形态特征的影响及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两品种施氮处理的产量均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淦鑫203的产量在不施氮时以RS/IS5.0(40.0 cm×8.0 cm)和RS/IS2.8(30.0 cm×10.7 cm)略高,在施氮时以RS/IS2.8和RS/IS2.0(25.0 cm×12.8 cm)显著高于RS/IS5.0和RS/IS1.3(20.0 cm×16.0 cm);而中嘉早17的产量在不施氮时以RS/IS2.0和RS/IS1.3显著高于RS/IS5.0和RS/IS2.8;在施氮时以RS/IS2.8、RS/IS2.0和RS/IS1.3显著高于RS/IS5.0。淦鑫203以RS/IS2.8和RS/IS2.0,中嘉早17以RS/IS2.0和RS/IS1.3有利于水稻高产和氮高效,而RS/IS5.0不利于水稻高产和氮高效。RS/IS对倒一叶的开张角和叶面积,倒二叶的基角,倒三叶的基角、叶长、叶宽和叶面积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淦鑫203倒二叶的开张角、叶宽和倒三叶的叶面积与产量正相关,而中嘉早17倒二叶的基角、叶宽和倒三叶的开张角、叶宽与产量正相关。
关键词: 超高产早稻 行/株距比 施氮量 上部三叶 叶片形态


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测定猪尿中金刚烷胺与金刚乙胺的残留量
《分析测试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UPLC-ESI-MS/MS)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建立了猪尿中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尿样经乙腈超声提取,Oasis MCX固相萃取柱净化后,使用Eclipse Plus C18柱(RRHD 1.8μm,2.1 mm×100 mm)进行分离,以甲醇-0.1%甲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定性定量测定。色谱保留时间和质谱碎片的离子丰度比定性,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2种待测物在0.2~2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该方法测得在猪尿样液中,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的检出限(LOD)均为0.05μg/L,定量下限(LOQ)均为0.2μg/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9.7%~102.8%,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2.8%~4.2%。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UPLC-ESI-MS/MS) 金刚烷胺 金刚乙胺 猪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