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Rice breeding(模糊匹配)
147条记录
实践八号种子卫星诱变水稻Ⅱ-32B的形态变异

分子植物育种 2009 CSCD

摘要:航天诱变具有诱变频率高、有益变异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作物遗传育种研究。利用我国第一颗育种专用卫星"实践八号"对Ⅱ-32B水稻干净种子进行航天诱变,经过4代的定向选育,SP4代各株系已稳定,表现出丰富的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各株系相应性状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剑叶长变异系数最大,穗长的多样性指数(H')最高,与结实率呈负相关的性状最多。形态多样性变异谱广、变异幅度大的这些材料将为航天诱变水稻育种与遗传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 水稻 实践八号种子卫星 诱变 形态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激素对早稻剑叶和根系衰老特性影响的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09

摘要:水培条件下探讨了在水稻齐穗过程中,不同种类激素对水稻剑叶和根系中活性氧代谢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外源激素对水稻衰老特性的影响不尽相同。在水稻齐穗时,叶片和根系的丙二醛含量之间的差异并不大。喷施不同外源激素7 d后,与对照相比较,激动素可降低叶片中丙二醛含量40.4%,使叶片中的O2-产生速率降低到33.56μg/gFW.min。三十烷醇可使叶绿素含量提高58.3%,并使O2-产生速率降低到34.79μg/g FW.min。喷施三十烷醇的水稻叶片和根系中CAT酶的活性最高,分别比同时期清水对照的高出25.9%和65.9%。喷施14 d后,三十烷醇可提高叶绿素含量136.5%,可使剑叶中O2-产生速率降低到34.79μg/g FW.min,叶片和根系中CAT活性仍高出对照212.1%和158.8%。虽然三十烷醇延缓水稻衰老的作用很显著,但赤霉素可使水稻结实率提高4.1%,6-苄基腺嘌呤的增产幅度却是最大。

关键词: 激素 早稻 水稻 剑叶 根系 衰老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高光效育种研究进展及展望

江西农业学报 2009

摘要:从高光效育种的提出着手,综述了水稻高光效育种的概念、遗传机制及途径,讨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水稻高光效育种的前景。

关键词: 水稻 高光效育种 问题 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水稻空间育种进展及前景

江西农业学报 2009

摘要:通过空间育种途径,对水稻恢复系早稻402、中稻明恢63、838、752等进行改良,育成了新的恢复系,与不育系配组育成了如晚稻SP优I98、丰优航98等优势强的杂交稻新组合。介绍了育成各品种的特性。

关键词: 江西 水稻 航天育种 恢复系 杂交稻 新组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不育系江农早4号A的特性及高产繁殖技术

江西农业学报 2009

摘要:江农早4号A为野败型不育系,株形紧凑,茎秆深紫色,苗期较耐寒,不育株率100%,其突出特点是抗稻瘟病和稻飞虱,配合力强,所配组合千粒重大、结实率高。通过选择最佳抽穗扬花期,培育合理健壮群体,加强田间管理和适时适量喷施"920"等措施,可使江农早4号A繁殖获得高产。

关键词: 水稻 不育系 江农早4号 特征特性 繁殖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三系不育系赣香A的选育

江西农业学报 2009

摘要:三系不育系赣香A是江西省农科院水稻所利用多个保持系亲本进行杂交和复交,育成了赣香B,再用金23A测交并连续回交转育的一个籼型不育系。经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花粉镜检和套袋自交结实的调查,其典败99.12%,圆败0.55%,染败0.33%,无正常染色花粉粒,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100%。赣香A开花习性较好,柱头外露率高(66%~78%)、繁殖制种产量高,可达3000~4500 kg/hm2;株高约76 cm,茎秆较粗、大穗大粒、配合力强;播始历期64~77d,叶片12~13叶,感温性、早熟性遗传力强;对稻瘟病抗性好且较耐高温和低温,适应性广;后期落色好,不早衰。

关键词: 赣香A 水稻 三系不育系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型染色体置换片段在杂交粳稻中的配合力分析

作物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10个以粳稻为遗传背景、籼稻为供体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及6个粳稻测验种,按NCII设计,分析了籼粳亚种间杂种在10个染色体区段上的配合力效应及遗传力等参数。结果表明,除千粒重外,各置换系主要产量构成性状的GCA值均高于背景亲本Asominori,其中带有第12、第4、第1和第11染色体片段的AIS84、AIS27、AIS3、AIS80和AIS76置换系产量相关性状的GCA综合表现最好。说明在染色体片段水平上,水稻籼粳亚种主要产量构成性状的杂种优势都大于粳亚种内的杂种优势,对粳稻基因组导入籼稻X24-2~R367(Chr.12)、R1854~R288(Chr.4)、C970~C955(Chr.1)、C1350~R257(Chr.11)和X52~R2913(Chr.11)染色体片段,可显著提高杂交粳稻的产量水平。同一亲本所配的不同组合及同一组合在不同性状间的特殊配合力差异较大,最高或最低SCA的组合可来自不同GCA的亲本组合类型,表明在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在双亲一般配合力均高的前提下结合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是超高产杂交稻育种中亲本选择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 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东野1号苗期耐冷性遗传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东乡野生稻转育而来的粳稻品种东野1号具有很强的耐冷性。对以东野1号与弱耐冷粳稻和籼稻品种配置的赣早籼49/东野1号和粳稻0298/东野1号的杂交后代进行了苗期耐冷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东野1号在幼苗3叶期强耐冷性遗传属于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基因效应为加性和显性效应,受1对细胞核显性基因所控制;耐冷性遗传表现为超亲优势;用东野1号作轮回亲本,回交1代的耐冷性比亲本东野1号的耐冷性更强。因此,在以东野1号为耐冷基因供体与籼稻杂交后代的耐冷遗传育种研究中,很有可能选育到耐冷性强的籼稻品种。

关键词: 水稻 东野1号 耐冷性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铁的生理功能与富铁水稻的研究进展

江西农业学报 2008

摘要:简述了铁的生理功能以及人体缺铁后的主要病症,对稻体中铁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以及铁在稻体中富集的分子机理,外源物质对铁富集的影响和富铁水稻品种的选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富铁水稻选育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水稻 富集 机理 生理功能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苗期水稻叶片发育进程的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蛋白质组学角度对杂交水稻汕优63苗期的叶片蛋白质组变化进行研究,以揭示水稻苗期叶片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方法】蛋白质点经双向电泳得到分离,并采用Imagemaster 2D Elite5.0软件对所得到的双向电泳图谱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图谱分析共得到差异蛋白质点41个,其中三叶期后新增蛋白质点17个,包括9个仅在三叶期出现特异的特异蛋白质点,13个蛋白质点表达丰度先逐渐增强随后减弱或在消失,其它11个蛋白质点中,自二叶期开始表达丰度呈现下降的蛋白质点有3个,保持上升的有6个,不规律出现的有2个;其中的15个蛋白质点经质谱分析得到鉴定。【结论】蛋白质是细胞功能执行者,受细胞功能或细胞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上述蛋白质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与水稻苗期分蘖发生有关系。

关键词: 水稻 分蘖 蛋白质组学 差异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