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595条记录
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团聚体特性及不同组分钾素分配的影响

土壤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祁阳红壤旱地长期施肥定位试验,选取CK(不施肥)、NP(氮磷肥配施)、N P K(氮磷钾肥配施)、N P K M(氮磷钾肥和猪粪配施)和N P K S(氮磷钾肥和秸秆半量还田)处理,于试验26年(2016年)玉米收获后采集不同施肥处理原状土壤(全土),分析土壤团聚体组分中全钾、非交换性钾和交换性钾含量变化,并进一步探讨土壤团聚体组分钾对全土钾的贡献率及其与作物吸钾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在所有处理中,NPKM处理下>2 mm、1~2 mm和0.5~1 m m的团聚体组分比例最高,但0.0 5 3~0.2 5 m m和<0.0 5 3 m m的团聚体组分比例则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而NPKS处理下>2 mm、1~2 mm和0.5~1 mm的团聚体组分比例则无显著增加。(2)与NPK处理相比,NPKM处理各团聚体组分中非交换性钾和交换性含量分别增加24.37%~49.04%和82.02%~176.3%,且NPKM处理下较大的团聚体组分(>0.5 mm)中全钾、交换性钾和非交换性钾对全土全钾、交换性钾和非交换性钾的贡献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6.25%~31.97%、5.72%~43.16%和6.33%~41.98%),而在较小粒级团聚体组分(<0.25 mm)中则呈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14.37%~21.44%、17.04%~33.66%和34.40%~43.84%)。(3)NPKS处理各团聚体组分的非交换性钾和交换性钾含量以及各团聚体组分钾对全土钾的贡献率均与NPK处理无显著差异。(4)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当>0.25 mm团聚体组分钾对全土钾的贡献率增加1%时,作物吸钾量相应增加9.92~11.89 kg hm-2。长期化肥配施猪粪可显著改善红壤旱地的团聚体组分,进而提高团聚体组分钾对全土钾的贡献能力,促进作物对钾素的吸收。

关键词: 土壤钾 团聚体 红壤 长期试验 猪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果园常用生长调节剂对脐橙生殖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园艺与种苗 2018

摘要:[目的]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发育及抗逆性的影响。[方法]结合传统应用的多效唑、细胞分裂素、爱多收,研究碧护联合应用上述生长调节剂在脐橙保花保果,脐橙产量和果品质量方面的作用。[结果]碧护15 000倍+多效唑1 000倍能够有效增加总蕾花和有效花数量,降低畸形花数量。碧护各梯度浓度能够提高平均座果率,在50~65 mg/kg范围内,座果率调高1.7~2.6倍。[结论]碧护各浓度均有不同程度增产作用,能够提高脐橙的糖酸比。

关键词: 碧护 植物生长调节剂 座果 增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乡野生稻低温发芽力QTL定位及超级稻耐冷改良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低温发芽力是限制直播稻种子成苗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低温发芽力遗传及分子机制对选育适宜直播的优良水稻新品种意义重大。本研究利用东乡野生稻和超级稻沈农265通过多代回交和自交的方法构建的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根据农艺性状和低温发芽力的综合表现,筛选了10份综合农艺性状良好且低温发芽力较强的株系,为超级稻沈农265低温发芽力的改良提供了基础材料。采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SA),共检测到4个标记与低温发芽力连锁,分别是2号染色体RM324和RM166、5号染色体RM534和9号染色体RM257。进一步通过连锁分析,鉴定出15个低温发芽力相关QTL,分别位于第1、2、4、5、6、7和11号染色体,这些QTL的LOD值介于2.57~5.00之间,QTL贡献率介于11.48%~17.72%之间。其中位于2号染色体的qGP-2-1和qGP-2-4与BSA法检测到的连锁标记RM324和RM166一致,这两个位点可用于低温发芽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超级稻沈农265 回交重组自交系 低温发芽力 QTL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冠层高光谱信息的水稻生长监测应用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与传统的诊断方法相比,光谱与成像技术具有快速、准确、无损探测和获取水稻养分生理信息的优势,是水稻生长监测和田间精细化管理以及指导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介绍高光谱技术常用的数据处理与变换方法、建模与模型验证方法,总结国内外近40年来光谱分析技术在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养分、叶绿素含量、植被指数、病虫害和水分等作物生长信息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剖析水稻光谱诊断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提高水稻精确管理水平和实现精准农业提供技术支撑。最后指出,基于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利用数码相机RGB(red,green,blue)和HSV(hue,saturation,value)等2种颜色模型以及在多因子交互作用条件下进行水稻参数分析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高光谱技术 水稻 生长信息 数码相机 多因子交互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提取物对奶牛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国奶牛 2018

摘要:植物可产生多种多样的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多糖、皂苷、单宁、生物碱类以及挥发油类等。这些有机化合物源自次生代谢物,是植物提取物的主要组分,具有广泛的抗微生物(细菌、酵母与真菌)活性,故又称植物源抗生素。一些植物提取物具有酚类性质,在瘤胃不易被微生物降解,过瘤胃后能发挥免疫调节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植物提取物对反刍动物免疫调节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免疫应答 奶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十字花科蔬菜品种对根肿菌4号和9号小种的抗性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江西省内根肿病菌的生理小种类群分布,分别在婺源县4号小种区域和南昌县9号小种区域设立田间病圃,于2016年9—12月对108个十字花科蔬菜(花椰菜、包菜、萝卜、大白菜、小白菜)品种进行抗性鉴定,并随机选取其中29个品种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十字花科不同种间蔬菜对根肿菌不同小种的抗性存在差异,种内品种对同一小种的抗性也存在差异;花椰菜、包菜和萝卜对9号小种均有抗性,上海黑叶五月慢、新奶白、京绿乌塌菜3个小白菜品种和京夏王、北京桔红心、京春娃2号等13个大白菜品种对9号小种有抗性;参试品种对4号小种的抗性不如对9号小种的,但仍筛选到紧花6、紧花16、松花2等10个花椰菜品种和满堂红萝卜品种可在4号小种区域种植。

关键词: 十字花科蔬菜 根肿菌 抗性鉴定 品种布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缓/控释肥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吸收和平衡的影响

土壤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江西省双季稻区连续2年设置大田定位试验,设置不施氮(CK)、分次优化施肥(OPT)、一次性基施缓/控释肥(100CRF)和一次性基施80%缓/控释肥(80CRF)4个施肥处理,研究施用缓/控释肥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吸收与利用、土壤矿质氮累积以及系统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与OPT处理相比,100CRF、80CRF处理2年4季水稻产量均无显著差异,但100CRF处理水稻吸氮量显著提高(P<0.05),在2013年早晚稻分别提升32.58%(P<0.05)和15.41%(P<0.05),80CRF处理与OPT处理无显著差异。施用缓/控释肥与分次优化施肥比较,能提高早晚稻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表观残留率,降低土壤氮素损失率。在双季稻连作体系,土壤中矿质氮含量在同生育期均表现为早稻高于晚稻,100CRF、80CRF处理与OPT处理在分蘖期、抽穗期、成熟期均无显著差异,但土壤NO–3-N在晚稻成熟期100CRF处理显著高于OPT处理(P<0.05)。2年平均100CRF和80CRF处理氮损失量比OPT处理分别减少65.34 kg/hm2(33.08%)和90.64 kg/hm2(45.89%)。氮盈余量分别减少51.63 kg/hm2(29.41%)和85.13 kg/hm2(48.49%)。因此缓/控释肥施用可促进双季稻获得高产,增加植株氮素吸收,维持了较高的土壤氮素水平并减少氮素损失,当前生产条件下,缓/控释肥减量20%,双季水稻在维持高产的同时氮肥利用率最高,氮素损失最低,是一种较为合适的施肥方式。

关键词: 双季稻 缓/控释肥 产量 氮素吸收 氮素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反刍动物日粮蛋白质能量比的研究进展

饲料博览 2018

摘要:蛋白质和能量是影响反刍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等方面的重要因素。蛋白质能量比是日粮中单位能值所对应的粗蛋白质水平,能够反映日粮中蛋白质和能量的平衡。适宜的蛋白质能量比有助于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等,因此在配制反刍动物日粮时要注意平衡蛋白质能量水平,从而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文章从蛋白质代谢、能量代谢和蛋白质能量比对反刍动物的繁殖、生产性能方面的影响作以综述。

关键词: 蛋白质 能量 反刍动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草药在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猪业科学 2018

摘要:中草药具有提高猪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增强猪免疫性能和改善肉品质的作用,而且中草药毒副作用小,在动物体内易被分解,无残留,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中草药可以作为一种安全、绿色添加剂在猪生产中进行应用。

关键词: 中草药 添加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比例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粤晶丝苗2号为材料,开展不同比例有机无机肥配比试验,探究不同比例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条件下水稻的生长情况,以筛选出最佳施肥方案,进而获得高产水稻生长模式。结果表明,水稻在T3处理(有机肥11 250kg/hm~2,尿素169.8 kg/hm~2,过磷酸钙468.75 kg/hm~2,氯化钾187.5 kg/hm~2)下的茎蘖数、总穗数、千粒重、结实率和产量等指标均达到最大值,且总穗数、千粒重、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是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比例。

关键词: 水稻 有机肥 无机肥 生长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