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金沙柚实生后代四倍体诱导研究
《中国南方果树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获得金沙柚四倍体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氨磺乐灵和氟乐灵分别对金沙柚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幼芽期诱导处理和幼苗期诱导处理。结果表明,浸种处理以0.3%氨磺乐灵处理24 h效果较好,多倍体诱导率可达8.57%;幼芽期诱导以采用0.05%秋水仙素处理8 h效果较好,多倍体诱导率可达20.83%;幼苗期以0.3%秋水仙素的诱导效果最佳,多倍体诱导率可达58.90%。


节水灌溉对双季晚稻农田生态及水肥利用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大田双季晚稻为试验对象,通过设置淹水灌溉(T1)、间歇灌溉(T2)和精准灌溉(T3)3种灌溉方式,研究比较不同灌溉方式下水稻的群体建成、温光利用特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与T1比较,T2和T3 2种节水灌溉方式的稻田群体结构得到优化,田间温光条件改善,氮磷养分的吸收和转化速率加快,干物质生产量及肥水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且T3的增产和节水效果要优于T2。具体表现为T1较T2和T3的最高茎蘖数分别增加7.28%和8.86%;T3的成穗率较T1和T2分别提高20.47%和3.98%;在拔节期和抽穗期,T3的透光性较T1的分别提高41.39%和32.79%,较T2分别提高11.17和12.50%;田间温度在拔节期较T1和T2分别提高1.32℃和0.38℃,在抽穗期分别提高1.33℃和0.16℃;T3在抽穗前和抽穗后的干物质积累速率较T1分别提高14.58%和15.13%,氮积累速率分别增加8.17%和173.95%,磷积累速率分别增加3.70%和35.59%;T3总水分经济利用效率和总水分生物利用效率较T1分别增加72.34%和93.83%。


幼穗分化期低温条件下灌水对早稻温度调节、产量形成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可减轻水稻幼穗分化期低温胁迫的技术途径及其生理生态机制,本研究以超级杂交早稻品种淦鑫203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灌水方式和水层深度,即日排夜灌,灌溉水深4~5 cm(H1)、日排夜灌,灌溉水深8~10 cm(H2)、深水灌溉,保持水深8~10 cm(H3)3个处理,以稻田湿润处理,水层0~1cm为对照(CK),研究幼穗分化期遭遇低温条件下不同灌水方式和水层深度对双季早稻有关温度、生理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期间,不同灌水处理后叶片温度、土层温度和冠层温度较CK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其中H2增温效果最好;低温期间各处理稻株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细胞间CO2浓度(Ci)、叶片气孔导度(Gs)均逐渐降低,以H2降低幅度最小;受低温影响,各灌水处理抗性酶活性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H2处理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幅度、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幅度均低于其他处理,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上升幅度低于其他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高;各灌水处理均可达到增产效果,其中以H2效果最佳,遭遇低温明显的2014年第一播期和2015年第二播期H2较CK分别增产5.66%和4.80%;产量结构上,各灌水处理较CK在单株有效穗数、穗长、结实率、千粒重上均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其中H2效果最好。综上,日排夜灌8~10 cm水深是增强早稻幼穗分化期抵御低温最为有效的农艺措施。本研究结果为制定抵抗水稻幼穗分化期低温的农艺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紫云英-早稻-晚稻农田系统的生态功能服务价值评价
《自然资源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紫云英是南方双季稻区最主要种植的冬季绿肥作物,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髓,曾对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针对紫云英-早稻-晚稻系统的生态功能服务价值进行综合评估,有助于人们更深入了解紫云英对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及其直接贡献,有利于恢复发展与推广种植紫云英等稻区冬季绿肥作物和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论文以连续8 a的大田定位试验数据为基础,选取农产品与轻工业原料供给、大气调节与净化、土壤养分累积和水分涵养等功能服务价值,采用生态经济学方法,构建紫云英-早稻-晚稻系统的生态功能服务价值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冬闲-早稻-晚稻和紫云英-早稻-晚稻系统生态功能服务总价值分别为64 230.89元/(hm~2·a)和87 438.46元/(hm~2·a),后者较之前者平均显著增加36.13%。该评价体系的各项功能服务指标中,冬闲-早稻-晚稻和紫云英-早稻-晚稻生态系统的农产品与轻工业原料供给服务价值分别达到38 777.03元/(hm~2·a)和56 635.83元/(hm~2·a),占系统功能服务总价值的比例均超过60%;其次为大气调节与净化和水分涵养服务价值(占比15%~22%),而土壤养分累积服务价值最低(占比<2%)。紫云英-早稻-晚稻系统的土壤养分累积服务价值主要表现为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和碱解氮的累积价值。由此可见,紫云英-早稻-晚稻系统能更好地兼顾经济和生态价值,而且评估结果还可为恢复发展与推广种植紫云英等稻田冬季绿肥作物的生态补偿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高富硒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初报
《热带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提高稻米中的硒含量、增加人们膳食中的硒摄入量是我国居民的一条重要补硒途径。为发掘高富硒水稻(Oryza sativa L.)种质资源,他们收集了80个水稻品种,在江西省丰城市天然富硒土壤进行种植,对其糙米硒含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稻糙米硒含量范围为0.024 9~0.142 6 mg/kg,基因型差异明显,其中‘IR19735’、‘黑帅’、‘乌严粳’、‘黑占96’、‘豫南黑籼糯’等的糙米硒含量较高,可作为高富硒水稻种质资源应用于富硒水稻新品种的选育;粳稻糙米硒含量高于籼稻,但差异不显著,而有色稻米硒含量极显著高于白色稻米,因而食用富硒有色稻米可能更有利于补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