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长期施肥对黄泥田碳和氮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长期施肥下南方黄泥田碳和氮的变异规律及其与硝态氮累积的关系,阐明影响硝态氮累积的主要因素。【方法】以25年定位试验为平台,通过室内分析和统计分析,研究不施肥、施化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条件下黄泥田有机碳(SOC)、全氮(TN)、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和氮素利用率的变化及与硝态氮累积的相关关系。【结果】(1)双季稻区,在提高土壤SOC、TN、碱解氮、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含量方面,有机无机肥配施明显优于单施无机肥,并以配施高量(70%)或低量有机肥(30%)效果最佳。(2)在等养分量条件下,与施无机肥处理相比,配施高量或低量有机肥处理在土壤硝态氮含量和累积量均有显著增加,有机无机肥等比例配施处理的硝态氮含量和累积量有大幅减少,与不施肥处理基本相当。【结论】提高土壤质量以配施高量有机肥效果最好,降低土壤中硝态氮累积量以等比例配施有机无机肥效果最佳。因此,从提高土壤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考虑,该区域有机无机肥配施应注意配施比例。影响硝态氮累积的因素主要有土壤有机碳、全氮、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是土壤微生物量碳。
关键词: 双季稻 长期定位施肥 黄泥田 土壤微生物量 硝态氮


基于钻石模型的江西省水产养殖业在泛珠三角区域内竞争力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11 CSCD
摘要:【目的】了解江西省水产养殖业在泛珠三角区域内的竞争力情况,以促进江西省水产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方法】构建江西省水产养殖业钻石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江西省水产养殖业在泛珠三角区域内竞争力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结果】江西省水产养殖业体系较为健全、经济发展和泛珠三角区域的建立为江西省水产养殖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区位优势明显、交通运输业发达、具有良好的商业环境,同时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建议】纵横兼顾,做好江西渔业产业定位;发展优势产业,突出发展重点;切实贯彻"科技兴渔"战略;坚持水产养殖业结构调整,实现多元化投入;完善市场机制,以促进江西省水产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水产养殖业 泛珠三角区域 产业竞争力 钻石模型 江西省


小麦冠腐病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FPCS3096菌株产孢条件的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真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引起的小麦冠腐病是澳大利亚小麦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为进行病害抗性鉴定和筛选抗病种质资源,需制备大量的病菌分生孢子。本试验以强致病性菌株FPCS3096为材料,开展了该菌株产孢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6种培养基中,以1/2 PDA产孢量最大;在营养生长阶段,在菌丝长满平板后(28℃下需培养6~7 d),延长培养时间(即继续培养),大大促进了后期的产孢,培养12 d的产孢量是培养6 d的4倍,而且在这一阶段,暗培养促进了产孢,连续暗培养的产孢数是连续光培养产孢数的2倍多。试验同时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培养皿内培养基的重量或平板培养基的厚度对产孢有很大的影响,量越多,产孢量越大,当培养基的重量比为2倍多时,产孢的数量比为7~10倍。与本实验室以前采用的在PDA培养基上培养、然后光照产孢的技术相比,现有的技术将产孢数量提高了20~50倍。
关键词: 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 营养生长阶段 暗培养 产孢


石菖蒲提取物及混配剂对水稻褐飞虱的控制研究
《应用昆虫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 Soland)提取物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1的活性及使用浓度,研究了石菖蒲提取物对褐飞虱的触杀毒力,30%石菖蒲乳油及30%石菖蒲扑虱灵混配乳油对褐飞虱的室内盆栽试验及大田试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石菖蒲提取物对褐飞虱3龄若虫及长翅型雌成虫处理48h后的LD50分别为0.64和0.95μg/头。室内盆栽试验表明:30%石菖蒲乳油30倍、30%石菖蒲扑虱灵混配乳油50倍施药3d后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5.56%和96.67%。30%石菖蒲乳油20倍、30%石菖蒲扑虱灵混配乳油300倍,施药7d后,对褐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78.46%和79.76%。


江西红壤旱地木薯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初步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更适宜江西省种植的木薯高产品种,以19个品种(或品系)为材料,对不同品种间产量差异及其与农艺性状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个品种的鲜薯产量高于37.5t/hm2,6个品种的鲜薯产量介于30~37.5t/hm2,4个品种的鲜薯产量介于22.5~30t/hm2,其他4个品种的鲜薯产量低于22.5t/hm2。19个木薯品种中有7个品种的鲜薯产量高于对照品种SC205,其中SC8和GR024-2的鲜薯产量和淀粉含量均表现较高。木薯的生物产量、收获指数、最粗薯粗与鲜薯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鲜薯干物率与鲜薯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单株薯数、鲜薯淀粉含量、株高、茎粗、最长薯长与鲜薯产量相关不显著。


养分胁迫对威优916生育后期叶鞘衰老影响的蛋白质组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蛋白质组学角度,对养分胁迫下杂交水稻威优916早衰过程中叶鞘的蛋白质差异表达进行分析,以揭示叶鞘衰老的分子机理。水稻生育后期设清水及常规营养液培养两种处理,分4个时期提取叶鞘蛋白质,经双向电泳分离得到电泳图谱8张,应用Imagemaster 2D Elite 5.0软件对其进行蛋白质差异表达分析,共得到27个发生差异表达蛋白质点,其中19个经质谱分析功能得到鉴定。综合分析相关蛋白质的功能及其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养分胁迫诱导叶鞘中大量的抗性及胁迫应答蛋白质发生差异表达,叶鞘的光合性能降低,呼吸消耗增强,干物质积累减少,导致叶鞘的早衰发生。


纳米增效尿素不同用量对杂交中稻‘中浙优1号’生长发育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南方双季稻地区,以超级杂交稻‘中浙优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纳米增效尿素不同用量对超级杂交中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增效尿素不同施用量条件下,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不同;适宜施氮量能显著促进超级中稻分蘖的发生,成穗和颖花分化,保证较高的LAI和叶SPAD值,形成较强的光合生产能力,最终形成较多的生物量,提高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增加产量。此试验以施氮量225kg/hm‘2中浙优1号’产量最高,以180kg/hm‘2中浙优1号’氮肥吸收利用程度最高;综合考虑到产量和经济成本及氮素吸收利用等因素,纳米增效尿素折施纯氮量180kg/hm2是双季稻地区中稻‘中浙优1号’合理的施用量。
东乡野生稻苗期耐冷性的遗传分析
《植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强耐冷材料龙稻5号(Oryza sativa ssp.japonica)和冷敏感材料协青早B(O.sativa ssp.indica)为对照品种,以萎蔫率和死苗率为鉴定指标,利用江西东乡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协青早B//协青早B构建的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s)群体(BC1F9)进行苗期耐冷性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0°C冷处理7天后,228个BILs群体的平均萎蔫率为67.4%,平均死苗率为70.8%。将死苗率≤20%的株系,在更低温度(8°C昼/5°C夜)下处理5天,结果显示5243和5335为强耐冷材料,可用于构建东乡野生稻QTL(quantitative traitloci)近等基因系(near-isogenic lines,NILs)。实验结果显示,群体萎蔫率和死苗率均呈偏态的连续分布,暗示东乡野生稻苗期耐冷性表现为质量-数量性状遗传特征,由主基因-多基因控制。
关键词: 耐冷性 东乡野生稻 近等基因系 质量-数量性状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的亚致死效应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亚致死浓度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生长发育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采用饲料混毒生物测定法,确定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亚致死剂量(LC25和LC50),并研究其对甜菜夜蛾的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亚致死浓度的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甜菜夜蛾幼虫历期和蛹期显著延长,幼虫体重和蛹重显著减轻,羽化率、单雌产卵量和下一代卵的孵化率均下降,说明亚致死浓度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种群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亚致死浓度的氯虫苯甲酰胺处理甜菜夜蛾3龄幼虫后,其体内的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表明亚致死浓度的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的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些结果证明,亚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导致甜菜夜蛾幼虫体内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的下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种群生命参数的变化。此外,在亚致死剂量下,氯虫苯甲酰胺能够降低甜菜夜蛾种群的发育速率和繁殖力,这对甜菜夜蛾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有积极意义。


内切酶接头引物对柿属SSAP分子标记扩增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SSAP(sequence-specificam plification polymorphism,序列特异扩增多态性)是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系统进化研究的有力工具之一。根据10个SSAP引物组合对28份柿属基因型的扩增结果探讨内切酶因素对SSAP逆转座子分子标记扩增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MseI和EcoRI组合消化的SSAP反应系统,且均以3个碱基作为末端选择性碱基的前提下,MseI与逆转座子引物组合的SSAP扩增性能优于EcoRI与逆转座子引物组合。研究结果为有目的和高效选择内切酶引物进行植物种质资源SSAP分析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