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除湿风干对土壤主要理化性质检测准确性的影响评价
《现代农业科技 》 2018
摘要:自然风干制备湿土壤样品效率低下,利用风机和除湿机制造干燥的空气循环来模拟自然风干过程实现快速干燥是一条理想的途径,然而该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检测准确性是否有影响尚缺乏文献报道。本研究通过对比除湿风干和自然风干制备土壤的风干速度、水分、p H值、有机质含量、主要重金属(Cr、Cu、As、Mn、Ni、Zn、Cd、Pb、Hg)含量等的差异性来分析除湿风干代替自然风干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除湿风干的干燥速度更快,最终水分含量更低,而p H值、有机质含量和重金属含量则没有显著差异,因而在上述项目的检测中可采用除湿风干的方式制备湿土壤样品以提高制样效率。


基于高光谱的柑橘叶片氮素营养监测模型
《江苏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温柑为试材进行4个施氮水平的野外试验,于不同物候期取样测定叶片光谱反射率、叶片氮含量和叶片氮积累量,筛选叶片氮含量和叶片氮积累量的敏感光谱波段与最佳植被指数。结果表明,柑橘叶片氮素营养监测敏感光谱分别为514、630、633、690、814、868 nm。基于波长690、868 nm的双波段植被指数能够建立最佳的温柑叶片氮含量预测模型并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基于波长514、868 nm的双波段植被指数能够建立最佳的温柑叶片氮积累量预测模型,且预测效果优于叶片氮含量的模型。
关键词: 柑橘 高光谱 叶片氮素营养 敏感光谱 最佳植被指数 监测模型


吸虫器法取样下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 2018
摘要:采用吸虫器法研究了有机稻田和化防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基本组成。研究结果如下:在有机稻田内,共查得节肢动物59种,分属于44科,其中植食类14科,捕食类16科,寄生类4科,中性类10科;在化防稻田内,共查得节肢动物48种,分属于40科,其中植食类12科,捕食类15科,寄生类5科,中性类8科。植食类、捕食类、寄生类和中性类在有机稻田中的相对丰盛度分别为0.6213、0.3014、0.0326、0.0446,在化防稻田中的相对丰盛度分别为0.5977、0.2561、0.0556、0.0906。
关键词: 有机稻田 化防稻田 吸虫器法 取样 节肢动物 群落组成


4种施药器械对水稻基部病虫害的防效比较及经济效益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 2018
摘要:在江西新干县晚稻田开展了利用4种不同施药器械防治水稻基部病虫害(二化螟、稻飞虱和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担架式喷雾器、自走式喷杆喷雾器、植保无人机、电动喷雾器对二化螟的平均防效分别为88.52%、95.21%、75.92%与84.16%,对稻飞虱的平均防效分别为91.83%、93.48%、85.96%与82.69%,对水稻纹枯病的平均防效分别为88.19%、90.87%、82.23%与85.64%;采用以上4种施药器械防治后的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3.96、1∶4.24、1∶3.49和1∶3.59。说明无论是从防治效果还是从经济效益来看,自走式喷杆喷雾器都是最佳的选择。
关键词: 水稻 二化螟 稻飞虱 纹枯病 施药器械 防效 经济效益


稻谷最低收购价大幅下调 粮农怎么看? 怎么办?
《江西农业 》 2018
摘要:粮食事关国运民生,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04年国家在稻谷主产区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2008年开始保持逐年上涨,至2014年连续上涨了7年,2015年保持稳定。随着国际国内粮食供求形势的变化,部分粮食品种阶段性产大于需,库存高企问题凸显,财政负担加重,国内外价差推动进口压力不断增大,种粮农民和其他粮食市场主体主观能动性下降。为此,国家已经于2016年首次下


交联氨基淀粉吸附水中镉离子的影响因素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双醛淀粉和乙二胺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重金属吸附剂——交联氨基淀粉(CASt),采用单因素吸附实验系统考察了pH值、离子强度、吸附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吸附初始浓度等因素对交联氨基淀粉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6、温度为25℃、吸附剂投入量为0.6 g、反应时间为90 min、吸附初始浓度为100 mg/L时,交联氨基淀粉对模拟废水中Cd~(2+)的去除率达到92.46%。吸附过程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进行模拟。由交联氨基淀粉吸附Cd~(2+)后的红外光谱(FTIR)图谱可以看出,交联氨基淀粉与Cd2+是通过配位作用结合的,氨基淀粉对Cd~(2+)的吸附属于化学吸附。


江西省蔬菜适度规模经营分析与展望
《农业展望 》 2018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农业的快速推进,农业经营主体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以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力量。但是,作为传统农业经营组织形式的农户,在农业发展中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保障城市"菜篮子"工程的实施,在城郊地区出现了许多以农户为生产经营主体的集中连片蔬菜种植区,通过"各自种植+统一收购"的经营模式,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在蔬菜产业发展中具有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该模式下农户蔬菜种植面积大小不等,经济效益也存在差异。为更好地发挥农户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加快其从"商品菜农"向"现代菜农"转变,选取江西省集中连片蔬菜种植区的农户为研究对象,利用数据包络方法(DEA)分别测算了蔬菜种植规模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通过测算得出,适宜小规模农户的最佳蔬菜种植规模为0.4~0.6 hm~2,适宜中等规模农户的最佳蔬菜种植规模为2.667~5.333 hm~2,适宜大规模农户的最佳蔬菜种植规模为6.667 hm~2以上。基于研究结论,从因地制宜发展蔬菜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集约化及精细化和品牌化发展、提升农业科技含量等方面对未来江西省蔬菜适度规模经营予以了展望。
关键词: 江西省 集中连片蔬菜种植区 农户 适度规模经营 DEA方法 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