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595条记录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喹乙醇代谢物残留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2018

摘要: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动物源性食品中喹乙醇代谢物残留量测定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估,建立了数学模型,分析了动物源性食品中喹乙醇代谢物的不确定度来源,通过对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计算,得出当动物源性食品中喹乙醇代谢物残留量为0.39!g/k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6!g/kg(k=2)。评定结果表明,测量重复性和回收率所引入的不确定度最大。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动物源性食品 喹乙醇代谢物 不确定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云英-早稻-晚稻农田系统的生态功能服务价值评价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紫云英是南方双季稻区最主要种植的冬季绿肥作物,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髓,曾对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针对紫云英-早稻-晚稻系统的生态功能服务价值进行综合评估,有助于人们更深入了解紫云英对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及其直接贡献,有利于恢复发展与推广种植紫云英等稻区冬季绿肥作物和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论文以连续8 a的大田定位试验数据为基础,选取农产品与轻工业原料供给、大气调节与净化、土壤养分累积和水分涵养等功能服务价值,采用生态经济学方法,构建紫云英-早稻-晚稻系统的生态功能服务价值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冬闲-早稻-晚稻和紫云英-早稻-晚稻系统生态功能服务总价值分别为64 230.89元/(hm~2·a)和87 438.46元/(hm~2·a),后者较之前者平均显著增加36.13%。该评价体系的各项功能服务指标中,冬闲-早稻-晚稻和紫云英-早稻-晚稻生态系统的农产品与轻工业原料供给服务价值分别达到38 777.03元/(hm~2·a)和56 635.83元/(hm~2·a),占系统功能服务总价值的比例均超过60%;其次为大气调节与净化和水分涵养服务价值(占比15%~22%),而土壤养分累积服务价值最低(占比<2%)。紫云英-早稻-晚稻系统的土壤养分累积服务价值主要表现为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和碱解氮的累积价值。由此可见,紫云英-早稻-晚稻系统能更好地兼顾经济和生态价值,而且评估结果还可为恢复发展与推广种植紫云英等稻田冬季绿肥作物的生态补偿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田定位试验 紫云英-双季稻 稻田系统 生态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方式对油菜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研究

湖南农业科学 2018

摘要:为了探索油菜高效轻简化施肥方式,项目组开展了不同施肥方式对油菜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种植油菜复合肥全部作为基肥一次性撒施后,结合耕地用旋耕机将肥料旋入土壤中,可以较好地满足油菜各生意期对养分的需求,植株农艺性状较好,产量较高,同时能获得相对较高的净收益;基肥施入部分肥料后,在抽薹期和初花期追肥中耕,油菜植株农艺性状最好,产量最高,但是扣除劳动力成本后净收益为负值。

关键词: 油菜 施肥方式 产量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富硒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初报

热带农业科学 2018

摘要:提高稻米中的硒含量、增加人们膳食中的硒摄入量是我国居民的一条重要补硒途径。为发掘高富硒水稻(Oryza sativa L.)种质资源,他们收集了80个水稻品种,在江西省丰城市天然富硒土壤进行种植,对其糙米硒含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稻糙米硒含量范围为0.024 9~0.142 6 mg/kg,基因型差异明显,其中‘IR19735’、‘黑帅’、‘乌严粳’、‘黑占96’、‘豫南黑籼糯’等的糙米硒含量较高,可作为高富硒水稻种质资源应用于富硒水稻新品种的选育;粳稻糙米硒含量高于籼稻,但差异不显著,而有色稻米硒含量极显著高于白色稻米,因而食用富硒有色稻米可能更有利于补硒。

关键词: 水稻 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昌小菜蛾种群动态、天敌种类调查及4种药剂的应用

湖南农业科学 2018

摘要:协调寄主、天敌与农药之间的关系是合理使用高效低毒药剂控制害虫的基础。为此,调查了江西南昌地区小菜蛾的种群动态和天敌种类,并评价了4种药剂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及其对捕食性天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昌地区小菜蛾成虫和幼虫每年均有2个发生高峰,即春峰和秋峰,春峰主要发生在4~6月,秋峰发生在10~11月;该地区小菜蛾天敌有16种,其中菜蛾绒茧蜂、菜蛾啮小蜂、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和异色瓢虫是优势天敌,其种群数量与小菜蛾的种群数量呈现出天敌追随现象;综合分析4种杀虫剂的影响,认为在生产上宜优先选择施用6%乙基多杀菌素SC和24%甲氧虫酰肼SC,2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C不宜单独用于小菜蛾的防治,需与乙基多杀菌素等速效性好的药剂配合使用或在小菜蛾种群数量较低的情况下使用,而10.5%三氟甲吡醚EC则应在小菜蛾重发生、而天敌又很少时应用。

关键词: 小菜蛾 种群动态 天敌 杀虫剂 影响 南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种质氮素营养效率的鉴定及评价指标筛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甘蓝型油菜种质氮素营养效率的鉴定及评价方法,筛选合理的次级评价指标和氮素营养高效基因型,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设置低氮(45kg/hm~2)、中氮(180kg/hm~2)和高氮(270kg/hm~2)3个施氮水平,测定了416份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种质植株性状及氮素吸收效率(NAE)、氮素利用效率(NUE)和氮收获指数(NHI)。各性状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对氮的敏感性不同,低氮下第一次有效分枝数的变异程度最大,单株籽粒重次之;中氮和高氮处理水平下单株籽粒重的变异程度均表现为最大,低氮胁迫加大了种质间的差异。油菜种质氮素营养效率基因型间差异明显,表现中效类型的种质最多,高效和低效的较少。油菜种质间成熟期NAE的鉴定与评价应选择在低氮处理下,以单株籽粒重、单株地上干重和株高为间接指标进行选择效果明显;油菜种质间成熟期NUE的鉴定与评价应选择在高氮处理下,以单株地上干重、第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籽粒重和每角粒数为间接指标进行选择效果明显;油菜种质间成熟期NHI的鉴定与评价应选择在低氮处理下,以单株籽粒重、单株地上干重和茎基粗为间接指标进行选择效果明显。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种质 氮素营养效率 单株籽粒重 单株地上干重 茎基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比较及抗病种质资源的筛选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出一种简单迅速且行之有效的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在同一条件下,采用6种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对25个未知抗性油菜品种进行鉴定比较,进而明确最佳鉴定方法,然后利用该法对25份油菜育种材料进行鉴定和筛选。结果表明,初花期活体叶片菌丝块接种法、花期琼脂块叶腋接种法和盛花期牙签茎秆接种法与大田接种法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954 0、0. 941 6、0. 860 4,这3种方法均可有效反映抗、感品种的差异,2种苗期鉴定方法的鉴定效果较差。根据抗性鉴定方法的比较结果,选用初花期活体叶片菌丝块接种法,对25份油菜育种材料进行抗性鉴定,筛选获得了2份高抗材料。

关键词: 油菜 菌核病 抗病性 鉴定方法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摘要:作为农业科研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科研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一直是学者们研究和关注的重点。从我国农业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入手,分析了农业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国有资产管理 问题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脂饲料中添加绿原酸对草鱼生长性能和脂质代谢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高脂饲料中添加绿原酸(CGA)对草鱼生长性能和脂质代谢的影响。选择健康、初始体重为(7.53±0.30)g的草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C(对照)、200CGA、400CGA、600CGA组分别饲喂CGA添加水平为0、200、400、600 mg/kg的高脂饲料(粗脂肪含量约为9.00%),每组3重复,每重复30尾,饲喂11周。结果表明,与C组相比:1)400CGA组鱼终末体重、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终末体重增加15.90%,增重率提高22.96%,蛋白质效率提升17.75%,同时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降低14.86%;2)200CGA、400CGA组血清总胆固醇(T-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提高(P<0.05);3)试验组肝胰脏甘油三酯(TG)、T-CHO、L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胰脏肝脂酶(HL)、总脂酶(TL)活力显著提高(P<0.05),400CGA、600CGA组肝胰脏HDL-C含量显著提高(P<0.05),400CGA组肝胰脏脂蛋白脂酶(LPL)活力显著提高(P<0.05);4)透射电镜切片结果显示,400CGA、600CGA组肝胰脏细胞内脂滴体积小、数量少、分布较稀疏。结果提示,高脂饲料中CGA添加水平为400 mg/kg时,可促进草鱼机体脂质代谢,改善生长性能。

关键词: 草鱼 绿原酸 高脂饲料 生长性能 脂质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防控措施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摘要:[目的]探讨小菜蛾的综合防治效果。[方法]测定了3种单项防治技术(菜农化学自防、性诱区和化防)和1个综合防治技术(性诱+化防)对甘蓝种小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不同处理区甘蓝上的小菜蛾幼虫发生量为:综防区≈化防区﹤自防区﹤性诱区﹤不妨区。不防区的捕食性天敌最多,分别在11月2日、11月9日达到高峰(1.16和1.22头/株);自防区的捕食性天敌数量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在0.04~0.18头/株。整体上,化防区和综防区的天敌数量相似,但高于自防区,低于性诱区和不防区。综防区和化防区的一级甘蓝比例均比自防区高,分别为71.6%和66.8%。综防区的投入收益比在各处理中最高(1∶7.84)。[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小菜蛾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小菜蛾 化学防治 性诱 综合防治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