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424条记录
不同施N水平对黑麦草产量和品质的效应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3 CSCD

摘要:在红壤岗地上进行黑麦草氮肥施用试验,采用2种施肥结构(单施化肥、沼肥+化肥)和4种施N水平(0,150,250,350kg/hm2)。结果证明:黑麦草的产量随施N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且草的N、P含量,亦随施N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从而改善了草的营养品质。在等N条件下单施化肥的增产效果优于沼肥+化肥。肥料N的利用率和单位N素的贡献,则随施N水平的提高而递减,但单位面积的利润则仍以高N水平为最大。考虑到沼肥成本可以不计,则两种施肥结构的经济效益较为接近,且沼肥的生态社会效益好,因此沼肥+化肥的高施N水平仍不失为一种可选用的施肥方式。

关键词: 黑麦草 施N水平 氮肥利用率 增产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印度改良木豆在江西的试种及开发应用前景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各地的试种观察表明,印度改良木豆品种抗旱性强,耐高温和贫瘠,在江西省种植均可完成1个世代周期,正常年份,赣南可以越冬;前期生长慢,后期生长快,根深叶茂,鲜草产量高,籽粒产量高的可达2 000 kg/hm2以上;籽粒营养丰富,既可作蔬菜鲜食,也可晒干后煮食或炒食,还可加工成其他食品;木豆的茎叶是很好的饲料和肥料,干茎秆也是好的燃料;木豆的水保和改土效果也十分明显;但其抗寒性和耐渍性较差,虫害严重。最后分析和探讨了其开发利用途径和前景、存在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木豆 改良品种 生育特性 开发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稻瘟病菌DNA指纹分析及遗传宗谱结构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3 CSCD

摘要:应用Rep-PCR (Repetitiveelement-basedPCR)分子指纹技术 ,完成了江西 99个稻瘟病菌株DNA指纹谱型的分析。结果表明 ,以相似度 75 %为界 ,可以将江西省不同稻区采集的 99个菌株划分为 1 4个遗传宗谱。其中 ,4、1和 1 0三个宗谱为优势宗谱 ,宗谱 4有 3 7个菌株 ,宗谱 1有 1 8个菌株 ,宗谱 1 0有 1 2个菌株 ,分别占总数的 3 7.3 7%、1 8.1 8%、1 2 .1 2 % ,宗谱 5、2、7、1 2、3、1 3的菌株数分别为 7、6、5、5、2和 2株 ,其余 5个宗谱所含菌株数均为 1株。宗谱GL4分布最广 ,在赣东丘陵山地区 (GD)、赣南山地丘陵区 (GN)、赣西丘陵山地区 (GX)、赣北鄱阳湖平原区 (GB)和赣中吉泰盆地区 (GZ) 5大稻区均有分布。其次是宗谱 1、5和 1 0 ,在GD、GN、GX和GB 4大稻区有分布。同一稻作区的病菌存在多个不同的遗传宗谱。从中可以看出江西省稻瘟病菌群体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关键词: 稻瘟病菌 Rep-PCR DNA指纹分析 遗传宗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东乡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初探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SLP标记对东乡野生稻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在 14对SSLP标记引物中 ,12对引物扩增的产物呈现多态 ,多态性探针百分率为 85 .71% ,共扩增出 70条多态性带 ,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多态性带 5 .83条 ,表明东乡野生稻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东乡野生稻 9个居群内及居群间存在一些差异较大的材料 ,同时也存在一些相同或遗传距离很小的材料 ;居群内平均遗传距离为 0 .2 3~ 0 .4 7,居群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 .4 0~ 0 .5 5 ,居群间的遗传距离略大于居群内的遗传距离 ,为此 ,必须对东乡野生稻现有居群进行严格的保护。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赣亚1号的选育与应用

杂交水稻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赣亚 1号是江西省滨湖农科所用广亲和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 64S与粳型恢复系Hb -0 1配组选育而成的两系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 ,是目前国内亲缘关系最远的实用型亚种间组合。 2 0 0 1年 12月通过江西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2 0 0 2年 2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具有株型理想、产量高、米质较优、抗性强、耐肥抗倒、弱感光、易制种、适应性广等特点 ,适宜在长江流域作中稻栽培

关键词: 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 赣亚1号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东乡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初探

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 2003 CSCD

摘要:利用SSLP标记对东乡野生稻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14对SSLP标记引物中,12对引物扩增的产物呈现多态,多态性探针百分率为85.71%,总共扩增出了70条多态性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多态性带5.83条,表明东乡野生稻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东乡野生稻9个居群内及居群间均存在差异较大的材料,各居群内及居群间也存在一些相同和遗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标记

植物抗病基因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03 CSCD

摘要: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植物病理学中的广泛应用 ,为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 4 0个植物抗病基因结构与功能的明确 ,有利于深入研究病原菌与寄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制定更为有效的植物病害防治措施。本文对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策略、结构与功能、抗病分子机制 ,以及植物抗病基因在转基因分子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抗病基因 克隆 抗病机制 植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拮抗细菌菌株Bacillus spp.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水稻纹枯病的抑制

植物保护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6个Bacillus spp.和1个Pseudomonas sp.P-13(G-对照菌株)在PPM培养基上的相互作用。在总共42个组合中,有27个组合是可亲和性的。在以B5423为单剂之一的5个组合中,亲和性的组合有4个。在温室条件下通过分批播种,在水稻分蘖盛期喷以B5423-R(B5423的标记菌株,是利福平抗性的突变体)为单剂之一的4个亲和性组合的菌悬浮液,以检测该组合中B5423-R在水稻茎基部的种群数量。结果发现,与单剂B5423-R相比,在应用1~7天内,组合B5423-R+B45中,B5423-R的群体数量显著性降低;组合B5423-R+B95、B5423-R+B77中,B5423-R的群体数量与单剂无显著差异;组合B5423-R+B4313中,B5423-R的群体数量在应用1~4天内与单剂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应用第7天显著地高于单剂。离体叶片纹枯病病斑面积的抑制试验表明,与各自的单剂相比,组合B95+B5423及B95+B77显著地抑制了纹枯病病斑面积;而组合B45+B80、B45+B5423和B45+B95纹枯病病斑面积显著地高于各自的单剂;其余10个组合与各自的单剂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Bacillus*spp. 亲和性 相互作用 水稻纹枯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乡野生稻耐冷性的遗传改良初步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3 CSCD

摘要:以强耐冷优异种质资源———东乡野生稻为骨干亲本 ,采用“双重”低温加压筛选法对粳稻耐冷性进行遗传改良 ,取得了良好效果 ,育成的 491 3— 1粳稻品种 (品系 )其耐冷水平 ,在苗期 (二叶一心 )冰箱 0℃处理48h,完好无损 ;在南昌自然条件下越冬再生 3年 ,通过生产示范 ,产量、品质和抗性都得到了较理想的效果。并且育成了粳型三系不育系和两用系不育系 ,可以在南昌越冬 ,可望实现杂种优势固定大面积应用于生产。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粳稻 强耐冷 遗传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乡野生稻核基因组SSLP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03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SSLP标记对东乡野生稻进行多态性分析 ,结果表明 :在 14对SSLP标记引物中 ,12对引物扩增的产物产生多态 ,总共扩增出了 70条多态性带 ,平均每对引物扩增的多态性带数为 5 8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取自同一居群的部分材料遗传差异较小 ,甚至有些材料完全相同 ,但也有些材料遗传差异较大 ,不同程度地分布在各个类群组。这些结果表明东野 9个居群的天然小群体可能就是一个大的群落 ,因此必须对东野现有居群进行严格的保护。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遗传多样性 核基因组 微卫星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