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595条记录
江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乐平等五县(市)为例

农业科技管理 2017

摘要:文章在对江西乐平等五县(市)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五县(市)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总结了五县(市)蔬菜产业发展的经验做法,分析了五县(市)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蔬菜新技术推广较难、蔬菜生产供应不稳定、蔬菜加工环节薄弱等,并提出了明确发展思路、集成政策支持、科学规划蔬菜生产、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培育壮大江西蔬菜品牌等促进五县(市)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江西 蔬菜产业 发展现状 存在的问题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瓜第一雌花节位的遗传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苦瓜熟性机理,本试验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对强雌系苦瓜‘Q11-2’与强雄系BK0604杂交组合多个世代群体的第一雌花节位进行了联合分析,结果表明,‘Q11-2’与BK0604第一雌花节位遗传符合两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该杂交组合的B1、B2、F2群体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5.09%、46.29%和85.12%,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48.77%、9.39%。这将有助于在今后育种中早期进行选择。

关键词: 苦瓜 第一雌花节位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下红壤旱地的固碳效率

土壤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红壤旱地的有机碳含量普遍较低,通过外源添加有机肥是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红壤旱地长期肥料试验为基础,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探讨碳投入与玉米产量及土壤碳储量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可以大幅提升红壤旱地的有机碳含量,氮磷钾+有机肥(NPKM)和有机肥(OM)处理在27年间的增加速率分别为0.08 g/(kg·a)和0.06 g/(kg·a),有机碳储量的增加速率分别为0.24t/(hm~2·a)和0.16 t/(hm~2·a);与不施肥(CK)处理相比,NPKM和OM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51.5%和42.0%,有机碳储量则分别增加57.1%和45.7%。进一步分析表明,有机碳投入量与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速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971 5,P<0.001),且线性拟合方程(y=–0.158+0.086x)表明,双季玉米种植下红壤旱地的固碳效率为8.6%,当有机碳投入量为1.84 t/(hm~2·a)时,红壤旱地的有机碳储量保持平衡。因此,施用有机肥是提高红壤旱地有机碳储量的有效途径,固碳效率和土壤有机碳平衡点则可以有效指导红壤旱地有机肥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红壤旱地 长期施肥 有机碳投入量 拟合方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冷藏对厌氧发酵接种物活性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17

摘要:设计3个冷藏组(7、14、21 d)和2个对照组(未处理、常温21 d),通过厌氧发酵接种物的理化指标(p H值、VFA、TIC、NH4+-N)测定、菌落结构分析和厌氧发酵产甲烷能力测试,研究了4℃冷藏处理对厌氧发酵接种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物在4℃冷藏过程中,代表产甲烷菌的优势条带随冷藏时间的延长出现了亮度下降,并有少量条带丢失的现象;其厌氧发酵产甲烷能力出现下降,前15 d的日产甲烷速率明显低于未处理组的;但冷藏处理能够减缓氨氮浓度的增高,有助于接种物的厌氧发酵活性的恢复。

关键词: 冷藏 接种物 厌氧发酵 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湿地植物灰化苔草对淹水的生态响应

水生态学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灰化苔草(Carex cinerascens)对淹水水位及持续时间的生态响应,明确鄱阳湖湿地植物在洪水胁迫下的生存策略。2015年,模拟野外淹水状况,比较了不同水深(未淹水、部分淹水、完全淹水)、不同淹水持续时间(50 d、100 d)条件下灰化苔草的生长、分株及物质分配等的变化情况。总生物量随着水位上升及淹水持续时间延长而下降,水位、淹水时间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总生物量均产生极显著影响,淹水会显著降低灰化苔草总生物量,且这种影响随着水位上升及淹水持续时间延长更加明显。淹水显著降低了株高、减少了分株数,退水后分株数因为"秋草"现象有所上升。生物量分配方面,叶、根状茎分配比上升,不定根分配比下降。虽然淹水抑制了灰化苔草的生长,但整个试验期间无植株死亡。灰化苔草通过调整自身生长来适应淹水的胁迫环境。

关键词: 灰化苔草 水位 淹水时间 生态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有机培肥模式下双季稻田碳汇效应与收益评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基于1981年开展的有机肥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肥种类、用量和施用方式对稻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系统碳固定与净碳汇的影响,并对各处理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为实现农业低碳、高值、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所选取的有机肥处理包括:不施肥对照(CK);早稻施用绿肥紫云英15 t·hm-2,晚稻不施有机肥(M1);早稻施用两倍绿肥紫云英30 t·hm-2,晚稻不施有机肥(M2);早稻施用绿肥紫云英15 t·hm-2和猪粪15 t·hm-2,晚稻不施有机肥(M3);早稻施用绿肥紫云英15 t·hm-2+晚稻施用猪粪15 t·hm-2和冬季稻草覆盖4 500 kg·hm-2(M4);长期施用化肥(NPK)等5个处理。每5年于晚稻收获后采集土样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并测定每年的早晚季水稻产量与生物量,用于估算系统收益与碳收支(5年平均)。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水稻产量均显著提高(P<0.05),增幅为30.88%~96.52%,且随着施肥年限的增加,M4处理增产作用最大。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红壤稻田土壤固碳能力,且有机肥用量增加系统土壤固碳能力增强,M2、M3、M4处理土壤固碳量显著高于M1、NPK和CK处理;稻田植株固碳量也显著提高(P<0.05),M4和M3最高,双季稻植株固碳量为6.76~8.83 t(C)·hm~(-2)·a~(-1)。长期施用有机肥下稻田系统净碳汇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施肥处理(M1、M2、M3、M4、NPK)系统净碳汇增加1.43~3.93 t(C)·hm~(-2)·a~(-1),系统碳汇效应显著(P<0.05)。同一处理不同施肥年限由生产活动所引起的碳排放量保持不变,系统净碳汇量差异主要表现在系统固碳量上,其变化趋势与水稻产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降低了化肥投入,稻田生态系统经济效益显著增加(P<0.05),并以M4处理最高,达25 683.7$·hm~(-2)·a~(-1)。综上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双季稻田碳汇效应与经济效益(P<0.05),绿肥紫云英与猪粪和秸秆配施稻田生态系统碳汇效益与经济效益较单施绿肥紫云英优势明显。

关键词: 双季稻田 有机培肥模式 产量 固碳量 碳汇效应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粮食产业的发展困境和应对策略——兼论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能否取消

江西农业学报 2017

摘要:通过对当前我国粮食产业发展困境的梳理,从正反两方面对取消粮食最低收购价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针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应实施渐进式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形成价格的决定性作用,探索建立"价补分离"制度,并辅以"外科手术"式措施,最终实现我国粮食产业平稳、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粮食产业困境 最低收购价政策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播期和氮肥用量对油菜新品系159GP10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对油菜新品系159GP10进行了不同播期(9月30日、10月10日、10月20日、10月30日)与不同施氮量(N 0、90、180、240、360 kg/hm2)对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处理下,生育进程前期所经历天数相差较大,初花后,生育进程天数变化不大。不同氮肥处理下对油菜生育进程也有较大影响,不施氮处理成熟期最早,比360 kg/hm2处理的成熟期提前8天。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绿叶数、最大叶长和叶宽均呈现逐渐增加趋势,但是植株根茎粗以180 kg/hm2最高。不同播期处理下随着播期的推迟和施氮的减少,油菜单株的株高、有效分枝数、主序长、全株角果数都相应减少,特别是全株总角果数减少达显著水平(P<0.05)。不同播期处理下,产量以10月10日处理最高(3315.84 kg/hm2),产量表现为10月10日>9月30日>10月20日>10月30日;不同氮肥处理下产量以180 kg/hm2最高(3157.18 kg/hm2)。

关键词: 播期 氮肥用量 油菜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草覆盖对花生木薯间作系统产量和土壤性状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研究了稻草覆盖对丘陵红壤旱地作物产量提升及土壤改良的效果,以期为南方丘陵红壤旱地土壤培肥、改良及稻草资源合理利用提供指导。通过设置不覆盖稻草、稻草覆盖和稻草覆盖+腐秆菌3个处理,分析了不同稻草覆盖对作物产量、土壤水分、土壤生物活性及土壤速效养分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覆盖能显著提高花生、木薯产量,而添加腐秆菌对花生、木薯产量增产效果不明显;稻草覆盖可明显促进土壤速效养分的积累,其中以速效钾提高最大,并显著提高土壤生物活性;稻草覆盖能明显提高土壤含水量,但主要影响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本试验条件下,稻草覆盖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若增施腐秆菌可加速稻草秸秆的腐解,促进土壤速效养分的积累。

关键词: 红壤旱地 稻草覆盖 间作 产量 土壤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蔬菜流通研究综述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摘要:蔬菜流通作为农产品流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文章对蔬菜流通的主体、蔬菜流通模式(传统流通模式、"农超对接"和"农社对接"模式)、蔬菜流通效率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针对蔬菜流通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指出以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关键词: 蔬菜流通主体 流通效率 流通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