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Amadori化合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Amadori化合物是羰基化合物和氨基化合物发生美拉德反应生成的一类关键中间产物,除其本身的化学意义外,其后续反应产物对食品的颜色、风味、营养性、安全性、抗氧化性等品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已经报道的Amadori化合物定性定量检测方法主要适用于红参、烟草和极小部分食品品种。本文综述了Amadori化合物的形成机理及其定性定量的检测方法,为建立用于广泛或复杂的食品样品中Amadori化合物的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关键词: Amadori化合物 形成机理 检测方法


水分调控对材料钝化重金属效果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7
摘要:为了研究水分调控对材料钝化土壤重金属效果的影响,进行室内土壤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复合钝化材料DLS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值,并降低土壤有效态Cu、Cd浓度;不同土壤含水率对土壤Cd钝化效应的影响不明显,但可显著影响土壤pH值和土壤有效Cu浓度;室内培养6天后,含水率为最大田间持水量40%处理的pH最高,20%处理最低,而对土壤有效态Cu的影响的结果相反,表现为最大田间持水量40%处理<80%<60%<100%<20%。结合旱地适宜的作物生长含水量范围一般为40%~60%,故在进行重金属污染田间修复实践过程中,推荐土壤湿度为最大田间持水量的40%~60%为宜。


不同改良剂材料对双季稻田砷污染阻控的影响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比表面积大、孔隙多和吸附性强的生物黑炭和生物源石灰(牡蛎壳粉)配施对酸性水稻土砷(As)污染的阻控效果,从而为该区域土壤的As污染治理提供技术参考。通过盆栽试验,比较不同有机肥(猪粪和生物黑炭)与石灰(矿物源石灰和牡蛎壳粉)配施对As污染水稻土[w(As)为40 mg·kg-1]的阻控效果,分析了土壤有效As含量,水稻秸秆、籽粒和大米中As含量的变化,并探讨了土壤有效As含量与水稻As吸收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猪粪配施矿物源石灰及牡蛎壳粉条件下土壤w(有效As)降低29.1%~57.0%,生物黑炭配施矿物源石灰及生物石灰条件下土壤w(有效As)下降35.1%~65.9%;而土壤w(有效As)的降低进一步阻控了水稻秸秆、籽粒和大米中As累积。其中,生物黑炭配施牡蛎壳粉处理的效果最好,其秸秆、籽粒和大米中w(As)分别降低67.6%~68.5%、66.6%~67.8%和76.0%~76.9%。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壤有效As含量与水稻As吸收量可以用指数方程较好地拟合(R2>0.75,P<0.01)。因此,对于酸性水稻土,生物黑炭和牡蛎壳粉可以通过降低土壤有效As来快速阻控水稻秸秆、籽粒和大米对As的吸收,但当土壤w(有效As)小于30 mg·kg-1时,施用改良剂降低土壤As含量的效果不明显。
关键词: 水稻土 土壤As污染 生物黑炭 牡蛎壳 土壤有效As


当前我省粮食产业发展现状的思考
《江西农业 》 2017
摘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农业发展中问题倒逼转型的必然结果,也是新形势下提升农业竞争力的主动选择。粮稳才能安天下!作为粮食大省,江西理应在"稳粮、优供、增效"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探索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江西样板"。基础与优势粮食产业在全国占有突出地位。江西作为粮食大省,以占全国约2.3%的耕地和占全国3.3%的人口,生产了占全国3.6%的粮食;粮食产量位居全国第12位,稻谷产量位居全国第3位。作为我国南方主要的商品粮产地,是建国以来全国两个从未间断输出


小菜蛾对唑虫酰胺的抗性监测、抗性生化机制及交互抗性
《植物保护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对唑虫酰胺的抗性特征,采用生物生化方法测定了江西省5个蔬菜产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唑虫酰胺的抗性水平,并研究了小菜蛾唑虫酰胺抗性品系对其它药剂的交互抗性和生化抗性机制。结果显示,分宜县和高安市小菜蛾田间种群对唑虫酰胺尚未产生明显抗性,永丰县、德安县和余江县小菜蛾种群对唑虫酰胺产生了低水平的抗性,抗性倍数为5.20~8.20倍;小菜蛾唑虫酰胺抗性品系对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和茚虫威有中低水平的交互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11.72、3.44、2.77和2.20倍,而对溴虫腈、定虫隆和丁醚脲无交互抗性;增效剂磷酸三苯酯和胡椒基丁醚对小菜蛾唑虫酰胺抗性品系均有显著增效作用,增效倍数分别为3.42倍和2.64倍;唑虫酰胺抗性品系的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均显著提高,分别为敏感品系的2.18倍和1.64倍。研究表明,小菜蛾对唑虫酰胺产生抗性可能与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的升高有关。


辐照对蛋白质及过敏原的影响研究进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17
摘要:我国辐照食品技术发展迅速,是世界上辐照食品产量最大的国家。辐照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处理时间短、处理量大、非热加工、易于产业化生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水果、蔬菜、海产品等的保鲜过程中,随着研究深入也被用于食品有害物质的降解、品质改善等过程中。尽管国际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强调低剂量辐照(小于10 kGy)对食品加工具有安全性,可以大量推广应用,但由于消费者对辐照食品的加工过程及其作用机制缺乏了解,普遍对其比较谨慎,往往担心产生辐射残留、生成新的危害物、破坏营养组分等。为了揭示辐照对食品组分及其营养安全性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结合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就辐照对食品组分中蛋白质及过敏原的影响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近红外光谱结合膜富集技术测定大米中毒死蜱农药残留
《现代食品科技 》 2017 EI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以纤维滤膜富集大米中的微量农药残留,提高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检测限。向阴性大米样本中喷洒不同浓度毒死蜱标准溶液,制备含农药残留大米样品,以乙腈为溶剂提取大米中的毒死蜱农药,用氮吹仪将提取液浓缩后,使用滤纸富集提取液中的农药,真空冷冻干燥,采集滤纸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运用特征波长筛选方法优选特征变量,建立大米中毒死蜱农药残留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利用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方法从全光谱区优选出子区间[3 4 5 10],进一步用遗传算法从子区间中优选80个变量时,所建模型性能最好。在0.46~11.20 mg/kg浓度范围内,模型对预测集样本的相关系数为0.9798,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604 mg/kg,将该模型预测4个未知农药含量的大米样本,其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快速检测大米中微量农药残留。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样品预处理 特征变量筛选 农药残留 毒死蜱


花生负压入液整荚播种技术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一种花生整荚播种快速浸种新技术,研究了负压入液处理花生荚果中处理压力和处理时间对花生萌芽出苗的影响。研究发现:处理压力和处理时间对花生萌芽有重要影响。在负压较低(0.06MPa)时,随着处理时间增加破壳萌芽率随之增加;在负压较高(0.08MPa和0.1MPa)时,花生破壳萌芽率则会随着处理时间增加而降低;而电导率随着处理时间增加明显增加。整荚播种负压入液处理较好的处理工艺为0.06MPa,处理15min;田间试验显示采用负压入液田间果播的花生出苗率、出苗时间均不低于仁播对照,花生有效分枝、单株结果数和单株饱果数均优于对照,产量也较对照略高。


甘薯新品种赣薯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湖北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赣薯3号是以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Lour.)Burkill]品种苏薯17为母本,采用集团放任授粉杂交选育而成的一个淀粉型甘薯新品种,具有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淀粉含量高,抗黑斑病和根腐病等特点。介绍了赣薯3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Lour.)Burkill] 赣薯3号 选育 栽培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