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595条记录
桑叶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饲料博览 2017

摘要:桑叶纤维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既能缓解畜牧业发展中蛋白质饲料短缺的现状,又能有效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提高生产性能,增强免疫机能;影响营养物质代谢,改善胴体品质;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近来在动物生产中应用广泛。文章对桑叶的营养价值、生物学功能以及在动物生产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关键词: 桑叶 生物学功能 动物生产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喉气管炎混合感染的诊治

中国兽医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传染性鸡喉气管炎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快,临床诊断有时复杂,特别是在混合感染的情况下,若不能及时准确诊治,可造成极高的死亡率,对养殖户损失巨大。笔者就一起由鸡大肠杆菌、传染性鸡喉气管炎混合感染因未能正确诊治而造成严重损失案例的诊治经验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15年10月,本市某区一规模化养禽场鸡发生突发性大面积死亡。详情:该场存栏鸡约5 000只,6天前突然发病,开始几日仅零星死亡,后逐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田水利建设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灰色关联分析

湖南农业科学 2017

摘要: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深入探究农田水利建设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更好地发展农田水利来促进农业生产。分别选取8个投入指标以及8个产出指标,运用灰色系统模型,分别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田水利建设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生产投入要素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到灌溉面积和有效灌溉率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联度分别为0.635 349和0.594 240,依次位居第13和15位,有效灌溉面积位居第5位,有效灌溉率位居第8位。从结果可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农田水利投入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作用并不明显,表明农田水利建设对促进农业综合生产力还有着较大的潜力,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农田水利建设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灰色系统模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个水稻耐冷主效QTL-qCT10的分离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东乡野生稻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耐冷性最强的稻种资源之一,研究耐冷性遗传特征,挖掘耐冷基因,对把耐冷优良特性应用到水稻育种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合前人对东乡野生稻耐冷性定位结果,以东乡野生稻为供体亲本,协青早B(XQZB)为受体亲本,结合分子标记,回交构建近等基因系,再用耐冷近等基因系与协青早B杂交加自交,得到F2群体作为试验材料,对耐冷主效QTL-qCT10进行分离鉴定。最后把qCT10界定在第10染色体分子标记In Del10-9与InDel10-22间224.5 kb范围内,是一个新主效耐冷QTL。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探明东乡野生稻强耐冷性遗传机制,为培育强耐冷水稻品种打下基础。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耐冷性 QTL 分离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响应面法优化咸蛋腌制工艺

江西农业学报 2017

摘要: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了用冰乙酸预处理鸭蛋后真空入味腌制咸蛋的工艺条件。各因素影响咸蛋蛋黄硬化率的大小顺序为:食盐浓度>腌制时间>真空度,其中食盐浓度和腌制时间对蛋黄硬化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得到的真空入味腌制咸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真空度-0.07 MPa、食盐浓度20%、腌制时间21 d,在此条件下咸蛋蛋黄的硬化率达到96.91%。

关键词: 咸蛋 腌制工艺 响应面法 蛋黄硬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CC2541的生猪光电式心率测量方法研究

南方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制一款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Photoplethysmographic,PPG)原理的生猪心率测量耳标,实现生猪心率的在线监测。【方法】依据PPG原理,采用So C芯片CC2541、光电式心率传感器、MPU6050等研制一款基于CC2541蓝牙4.0的生猪心率测量耳标,分析生猪心率信号的运动干扰来源,同时采集人体模拟生猪运动下的心率信号,导入MATLAB软件,以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处理分析PPG信号、运动信号的频域特征及低频采样对心率数据提取结果的影响,并将FFT移植到CC2541中直接提取心率数据。【结果】猪耳与传感器间的相对运动是生猪心率信号干扰的主要因素。当猪耳与心率传感器间的夹持压力在0.6~1.5 N时,传感器能输出完整的PPG信号波形,在生猪安静状态下能准确获取心率数据,在生猪运动状态下通过FFT算法也可有效提取心率数据。在CC2541的RAM容量限制下,采样数为128点,能满足FFT算法提取心率数据。通过CC2541中FFT处理得到的心跳频率为2.813 Hz,生猪心率=2.813 Hz×60 s=168.78次/min,生猪安静状态下人工测量的心率为160.00次/min,二者基本相符。【结论】基于CC2541蓝牙4.0的生猪心率测量耳标具有体积小、抗运动干扰强、功耗低的特点,适合对生猪进行长期动态的心率监测,为开展生猪健康预警、动物福利、行为建模等研究提供一种新手段。

关键词: 生猪 PPG原理 心率监测 运动干扰 CC254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化肥和有机肥施用对双季稻根茬生物量及养分积累特征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作物根茬还田不仅促进作物吸收的养分归还农田系统,而且可以培肥土壤。然而,在双季稻区,有关不同施肥措施下根茬生物量的变化及养分积累特征则仍不明确。【方法】基于1981年开始的进贤双季稻长期定位试验,于2012年分别采集早晚稻成熟期不施肥(CK)、氮磷钾肥(NPK)、2倍的氮磷钾肥(2NPK)和氮磷钾肥与有机肥配施(NPKOM)处理的水稻秸秆、籽粒、根茬和土壤样品,分析不同施肥处理下根茬生物量及氮磷钾养分积累量的变化趋势,探讨影响根茬生物量及养分积累量的关键肥力因子。【结果】根茬生物量和养分积累量及占总植株的比例均呈现出早稻季明显高于晚稻季,且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可以显著提升水稻的根茬生物量及氮磷钾养分积累量。与NPK处理相比,NPKOM处理的早稻根茬生物量及氮磷钾积累量分别增加了20.58%、17.34%、270.66%和37.89%,晚稻季根茬生物量及氮磷钾积累量的增幅为23.85%、17.88%、262.55%和37.96%。但是,在早稻季,NPKOM处理的根茬生物量及氮钾养分积累量占总植株的比例则分别比NPK处理降低了22.18%、33.90%和26.70%,晚稻季NPKOM处理的降幅分别为4.91%、39.41%和27.06%,而根茬磷素的比例则呈增加趋势。进一步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在所有肥力指标中,土壤全磷和有效磷是影响水稻根茬生物量及氮磷钾养分积累量的关键肥力因子(P<0.05)。【结论】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显著增加根茬生物量及氮磷钾养分积累量,但却显著降低了根茬氮钾养分占总植株的比例。且当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施肥措施主要通过土壤磷含量调控早晚稻的根茬生物量及养分积累量。

关键词: 根茬生物量 养分积累 土壤肥力 双季稻 长期试验 化肥 有机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育秧方式及多效唑对机插双季晚稻的影响

杂交水稻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培育适宜双季晚稻机插的健壮秧苗,提高机插双季晚稻产量,以杂交晚稻品种五丰优T025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育秧方式、喷施多效唑对机插秧苗素质、大田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旱育秧苗根量、发根力、假茎宽、成秧率均高于湿润育秧秧苗,机插大田后叶面积指数、大田干物质生产量和实际产量均高于湿润育秧处理;在秧苗1叶1心时喷施200 mg/kg多效唑可提高秧苗发根力、假茎宽以及成秧率,且机插大田后秧苗返青快,叶面积指数、大田干物质生产量、有效穗数和实际产量均明显增加;旱育秧并在秧苗1叶1心时喷施200 mg/kg多效唑处理秧苗素质明显优于其他处理,机插后大田生长优势明显,有效穗数、实际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双季晚稻机插育秧选择旱育秧并在秧苗1叶1心时喷施200 mg/kg多效唑较为合理。

关键词: 双季晚稻 机插 育秧方式 多效唑 秧苗素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与地下水特征关系研究

土壤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黄河三角洲表层土壤盐分含量与地下水特征的关系,对研究区内土壤盐分含量及地下水进行原位监测,分析土壤盐渍化和地下水特征,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地下水埋深、电导率、p H和主要离子含量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表层盐分含量均值为3.90~6.31 g kg-1,表层以下土壤盐分含量均值为2.54~3.44 g kg-1,属于中度及以上盐渍化程度;地下水埋深平均值为1.16~1.71 m,普遍较浅;地下水阴离子以Cl-为主,阳离子以Na+为主,两者分别占阴、阳离子总量的比例约为65%。关联分析表明,不同地下水特征指标与土壤表层盐分含量的密切程度不同,同一特征指标与土壤表层盐分含量的密切程度在不同时期间差异显著,总体而言,土壤表层积盐与地下水电导率、Na+、Cl-的关系较为密切,与p H、CO32-和HCO3-之间的关系较弱。在防治土壤盐渍化中,应当加强对地下水电导率、Na+、Cl-的控制与管理。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土壤盐渍化 地下水 灰色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配方施肥对红翅槭幼树生长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以红翅槭A苗、B苗为供试材料,根据N、P、K 3要素不同水平设3种不同的养分比进行施肥,通过对红翅槭树木生长及生理指标测量分析,筛选相对合理的施肥配方。结果表明:不同的配方施肥对红翅槭幼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N、P一定时,增加K肥有利于地径、树高的增大;K一定时,增加N、P肥有利于红翅槭A苗叶面积的增大和有利于红翅槭A苗、B苗叶绿素含量的增大。所设3个施肥处理中,促进红翅槭幼苗生长的最优配方为配方2,即每株红翅槭幼苗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3、10、5 g/株,对红翅槭A苗地径、树高、叶面积、叶绿素值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

关键词: 配方施肥 红翅槭 生长指标 生理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