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595条记录
红壤旱地玉米开花期土壤酶活性对长期施肥的响应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周转和作物生长密切相关,因此,研究驱动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和作物养分吸收的关键土壤酶活性因子十分重要。【方法】基于始于1986年的红壤旱地长期施肥定位试验,于试验进行31年时的早玉米开花期(2017年6月18日)采集不施肥(CK)、氮磷钾化肥(NPK)、两倍氮磷钾化肥(2NPK)、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单施有机肥(OM) 5个处理的土壤样品,分析土壤蔗糖转化酶(INV)、脱氢酶(DEH)、纤维素酶(CEL)、脲酶(UR)、多酚氧化物酶(PHOX)、酸性磷酸酶(ACP)和β-葡萄糖苷酶(BG)的变化规律,并利用冗余分析(RDA)探讨了驱动红壤旱地速效养分和玉米氮磷钾含量的关键土壤酶活性因子。【结果】与CK处理相比,施肥可以显著增加红壤旱地的土壤酶活性,且以NPKM处理的土壤酶活性最高。NPKM处理下INV、DEH、UR、PHOX、ACP和BG活性分别比OM处理增加了13.7%、13.5%、10.6%、10.5%、5.6%和13.4%,比2NPK处理增加了32.4%、112.2%、22.8%、33.3%、27.6%和50.4%。但是,在氮磷钾化肥用量之间,呈现出2NPK处理的CEL和UR活性显著高于NPK处理(增幅为26.0%和50.6%),而INV、DEH、PHOX、ACP和BG均无显著差异。土壤pH、有机碳、速效氮磷钾和植株氮磷钾含量也呈现出NPKM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规律。RDA结果表明,INV、CEL和UR是影响土壤速效氮磷钾和植株养分含量的关键酶活性因子(R2> 0.90,P <0.001)。【结论】在红壤旱地上,玉米开花期土壤酶活性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规律不同,其中有机无机肥配施更有利于提高土壤酶活性,且纤维素酶和脲酶活性对氮磷钾化肥用量改变的响应比较敏感。土壤蔗糖转化酶、纤维素酶和脲酶可以作为关键酶活性因子表征玉米开花期红壤旱地的养分周转和迁移。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红壤旱地 开花期 长期施肥 冗余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不同施肥红壤磷素特征和流失风险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长期施肥对红壤磷素吸附固持的影响,分析不同施肥土壤磷流失风险及影响因素。在南方丘陵区红壤上开展了持续25年的长期定位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CK)、施氮肥(N)、施磷肥(P)、施钾肥(K)、施氮磷钾肥(NPK1)、施2倍量氮磷钾肥(NPK2)、单施有机肥(OM)和氮磷钾配施有机肥(MNPK)。研究了不同施肥下土壤全磷、Olsen-P、Mehlich1-P、CaCl2-P含量及磷吸持指数(PSI)、磷饱和度(DPS)的变化,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对磷的吸附和解吸特征,并分析了土壤磷指标与土壤有机碳、pH、CEC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学磷肥有利于补充土壤磷素,特别是土壤全磷,并使Olesn-P和Mehlich 1-P有增加趋势,而对CaCl2-P影响不显著;施用化肥对DPS影响不显著,单施磷会降低PSI,低量氮磷钾提高了PSI,高量氮磷钾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长期施用有机肥(猪粪)土壤全磷增加,而Olsen-P、Mehlich 1-P和CaCl2-P则大幅累积, PSI显著降低, DPS显著增加。长期施用化肥处理土壤对新添加磷的吸附较强,长期施用有机肥降低了土壤对新添加磷的吸附;土壤全磷、Olsen-P、Mehlich1-P、CaCl2-P、PSI、DPS及最大吸附容量(Qm)与土壤pH、CEC、土壤总有机碳(TSOC)、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冷水提取水溶性有机碳(CWSOC)和热水提取水溶性有机碳(HWSOC)]间相关性较高;土壤磷指标和土壤有机碳、pH、CEC指标之间存在典型相关关系,第1对和第2对典型变量的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和0.951,达显著水平。研究表明,施用有机肥是调节土壤磷的供给和保持的重要措施,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pH可能是反映红壤磷素供应和流失的关键指标。

关键词: 红壤 长期施肥 有机肥 土壤磷 吸附解吸特征 典型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乳酸菌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猪业科学 2018

摘要:通过对乳酸菌的分类、代谢、培养与保存,乳酸菌的生理功能,并就乳酸菌在养猪生产中的典型应用进行综述,指出乳酸杆菌培养物具有的商用开发价值。

关键词: 乳酸菌 分类 乳酸菌素 发酵饲料 乳酸杆菌培养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大豆新品种赣豆10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大豆科技 2018

摘要:赣豆10号为优质高产的南方春大豆新品种,2015—2016年参加江西省春大豆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214公斤/公顷,较对照中豆40增产9.16%,粗蛋白含量为40.1%,粗脂肪含量为22.8%,属高油大豆品种,适宜在江西省大豆产区种植。

关键词: 赣豆10号 春大豆 新品种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通过猪营养工程技术实施妊娠母猪的精准营养与饲喂

猪业科学 2018

摘要:文章以系统动物营养学为指导,结合妊娠母猪营养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种母猪场的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在卢德勋(2004)提出的猪营养工程技术架构下,阐述了实施妊娠母猪精准营养与饲喂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精准营养 猪营养工程技术 妊娠母猪 精准饲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速溶剂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底泥中氯硝柳胺及其降解产物

分析测试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底泥中氯硝柳胺及其降解产物(5-氯水杨酸和2-氯-4-硝基苯胺)的方法。以中性氧化铝作为池内吸附材料,集提取和净化于一步,乙腈-水(3∶1,体积比)作为萃取溶剂,优化了温度和静态萃取时间等参数。在优化条件下,氯硝及其降解产物在0.1~20.0μg/L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0.04~0.1μg/kg和0.2~0.5μg/kg。用于底泥中氯硝柳胺及其降解产物的分析,在0.5、1.0、2.0μg/kg加标水平下,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3.5%~101.9%,相对标准偏差为3.7%~6.7%。该方法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应用于实际样品分析。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 氯硝柳胺 降解产物 加速溶剂萃取 底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推进江西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的对策

农业科技管理 2018

摘要:文章阐述了江西省区域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现状,并对区域农业协同创新水平不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从稳步推进江西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的建设、逐步解决江西省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问题、加快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一体化的进程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江西省区域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科技 协同创新 供给侧改革 对策 江西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叶绿素含量和穗部性状的QTL及其相互关系分析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叶绿素是光合作用主要色素,叶绿素含量的高低和动态变化直接影响水稻穗部籽粒产量的形成。以典型直立穗粳稻品系沈农0530-9和大穗型高产籼稻北陆129杂交衍生的F2和F2∶3群体为试材,对不同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与穗部性状进行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分析。与直立穗粳稻沈农0530-9相比,高产籼稻北陆129不同生育时期均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且生育中后期叶绿素降解较为缓慢;不同生育时期亲本和遗传群体的叶绿素含量存在明显动态变化特征,叶绿素含量与穗部性状存在明显相关性,其中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叶绿素含量与穗部性状关系最密切。共检测到26和25个控制不同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和穗部性状相关的QTL,分布在1~11号染色体上;叶绿素含量与穗部性状相关QTL位点具有明显的遗传重叠和相对独立遗传特性,分布于第1、2、3、6和7号染色体上的QTL簇在控制叶绿素含量和穗部性状方面具有明显的遗传重叠效应,5个染色体区域包含22个相关的位点,占QTL总数44.0%,其他QTL位点遗传相对独立,其中位于第3染色体R3M10~RM6676区域和第6染色体RM587~RM19660区域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效性,不同生育时期的叶绿素含量和穗粒性状的遗传重叠效应较为明显;第2染色体RM1347~RM6247区域的qCJ2a、qCH2a、qCM2、qCD2、qTGW2、qGN2、qPW2和qSSR2是一个新的影响叶绿素含量和穗粒性状的多效性主效QTL,暂将其命名为qCHY2,该区域来自沈农0530-9的增效等位基因对生育中后期叶绿素含量具有明显的降低效应,具有明显降低穗粒数和籽粒充实性状的效应。研究结果进一步阐明了叶绿素含量和穗部性状间存在相互独立与相互依赖两种遗传关系,也为相关主效QTL簇的精细定位和功能解析奠定基础。

关键词: 水稻 叶绿素含量 穗部性状 QTL定位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印度蔊菜(Rorippa indica)有丝分裂进程观察与核型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2018

摘要:以印度蔊菜Rorippa indica (L.) Hiern的子房壁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观察了蔊菜体细胞染色体有丝分裂进程,并选取良好的中期分裂相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蔊菜核型为2A型,属于基本对称型;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48=12sm+28m+6M+2st;染色体绝对长度在1.19~2.41μm范围内,其中长度小于2μm的染色体占77%。

关键词: 印度蔊菜 有丝分裂 核型分析 细胞遗传 子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瓜枯萎病研究进展

中国瓜菜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苦瓜是江西省蔬菜产业的重要种类之一,但其产量和品质受到枯萎病的严重影响。该病害是由尖孢镰刀菌侵染引起的一种土传维管束病害。目前,化学药剂防治是主要的防治方法,但化学防治易产生环境污染、农药抗性及农药残留等问题。笔者综述了苦瓜枯萎病的发病规律、抗性鉴定、致病机制、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苦瓜枯萎病抗性育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苦瓜 枯萎病 致病机制 综合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