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农业供给侧改革形势下的江西省农业品牌策略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针对江西农业与农产品市场现状,深刻剖析了农业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政府、企业以及农业行业社团组织3个层面提出了江西农业品牌发展策略。


江西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南方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江西省水稻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提高江西省水稻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及提升产业竞争力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研究,了解江西省水稻生产、区域分布及种植收益情况,分析其水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结果】江西水稻生产历史悠久,2014年水稻播种面积居全国第2位,总产量居全国第3位,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2位;2004~2014年江西省水稻播种面积基本上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划为双季稻种植区和单、双稻混作区两大类型、10个主区,其中,赣北丘陵平原双季稻区种植面积最大(32.77%);江西省稻谷总产值呈逐年增加趋势,但其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有所波动,水稻生产在全省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江西省水稻产业发展中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单产较低;缺少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优质品种;水稻生产的基础条件薄弱;产业化水平低、延伸产品少、品牌效应不强;农民种植水稻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建议】通过提升水稻品种竞争力,提升水稻生产要素竞争力,提升政策竞争力,提升科技竞争力,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打造江西省稻米区域品牌,以促进江西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水稻产业 水稻生产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 江西省


矿质营养元素阻控植物镉积累:从机制到应用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许多矿质营养元素能通过沉淀和吸附作用降低土壤中镉的有效性,同时也能与镉竞争细胞质膜上的转运体从而降低植物对镉的吸收。因此,通过合理的养分管理正确处理矿质营养元素和镉之间的关系,实现阻控作物对镉的吸收,被认为是一种费用低、周期短、效率高的技术措施。此外,通过其他农艺措施或分子育种手段调控矿质营养元素与镉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能是2种降低作物镉积累的有效措施。本文主要根据近年来相关的研究进展,综述了矿质养分元素和镉之间的关系如何影响土壤中镉的有效性以及植物对镉的吸收。同时,以这些交互关系为基础,探讨了减控作物可食部位镉积累的策略。


基于“遂昌模式”经验的江西省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网络经济时代。电子商务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市场交易模式,并因其跨区域、低成本、高效率等优势而得到迅速发展。江西省县域农产品丰富且独特,但由于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难卖、贱卖事件频繁发生。为了开拓农产品销路,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逐渐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一些特色模式。尽管如此,江西省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县域互联网、交通运输、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落后,农户触网意识不强,网商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弱,专业电商人才缺乏,平台建设落后等。基于此,以典型的遂昌县农产品电子商务为例,总结经验和启示,并结合江西省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对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亏缺对双季超级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亏缺对双季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季超级稻生育前期土壤水分亏缺对株高存在较大影响,其中均以拔节孕穗期受土壤水分亏缺影响最重,早稻株高下降4.53%~11.1%,晚稻下降3.09%~10.04%,且水分亏缺程度越重,株高下降越多,而生育后期影响较小。双季超级稻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亏缺处理的叶、穗、根及总的干物质积累量均低于浅水灌溉对照,且均表现为随土壤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剧而积累量越少,根冠比也表现为相同规律。但土壤水分亏缺却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茎鞘的发育,产生补偿作用,但作用较小。双季超级稻所有土壤水分亏缺处理的产量均低于对照浅水充分灌溉,早稻产量为对照的58.73%~99.42%,晚稻产量为对照的55.15%~96.74%。各生育期的双季稻产量均表现为随土壤水分亏缺的加剧而下降严重。双季超级稻产量受水分亏缺影响敏感程度排序:早稻为拔节孕穗期>有效分蘖期>抽穗开花期>无效分蘖期>乳熟期,晚稻为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有效分蘖期>乳熟期>无效分蘖期。水分亏缺对双季超级稻有效分蘖期的穗数和拔节孕穗期的穗粒数影响程度最大,可引起大幅减产。无效分蘖期和乳熟期受水分亏缺影响减产程度较小。
关键词: 双季超级稻 土壤水分亏缺 生育时期 敏感程度 生长发育 产量


栽培模式对稻米品质特性的影响
《中国稻米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超级稻组合88S/1128和常规优质稻品种湘晚籼17号为材料,探讨了不同栽培模式(旱作覆膜、水作覆膜、旱作不覆膜、常规栽培等)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品种一致表现为旱作覆膜栽培的糙米率、精米率最高,水作覆膜栽培的整精米率最高;同一品种不同栽培模式的粒长和长宽比无显著差异,但覆膜栽培的垩白粒率、垩白大小更高。88S/1128旱作覆膜与常规栽培相比,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胶稠度变小、糊化温度升高;而湘晚籼17号旱作覆膜与常规栽培相比,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胶稠度变大、糊化温度降低。2个品种蛋白质含量表现一致,均为旱作不覆膜>常规栽培>旱作覆膜>水作覆膜。稻米品质性状变异度最大的为外观品质,其次为蒸煮食味品质,碾米品质变异度相对较小。


使用无针注射器对猪群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 2017
摘要:传统的有针注射器易损坏,使用时劳动强度大,给猪群注射疫苗过程中容易造成交叉感染。无针注射器是借助高压射流透过皮层将药物注射动物体内,具有药液吸收效果好、防止交叉感染、防止针头断裂、提高肉品质量、减少动物保定、提高注射效率等优点,在畜牧养殖行业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