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广聚萤叶甲实验种群生命表
《生态学杂志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在(26±1)℃恒温条件下的饲养观察,组建了广聚萤叶甲实验种群的特定年龄生命表和生殖力表。结果表明:广聚萤叶甲卵、幼虫、蛹和产卵前期的历期分别为7.51、12.14、7.67和4.75d;各虫态的存活率变幅在77%~94%,其中以卵期存活率最高,3龄幼虫存活率最低,且种群存活曲线呈DeeveyⅡ型分布;单雌平均产卵量为193.8粒;种群趋势指数为36.95,世代平均历期为31.37d,内禀增长能力为0.095,周限增长率为1.10。


基于Excel的差旅费报销单处理浅析
《财会通讯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财务会计相关制度的改革,目前使用的差旅费报销单单据的项目已不能满足新的差旅费管理办法的项目要求,财务人员审核时容易出现审核不仔细漏错报的情况。笔者结合实践和单位


杂交晚籼新组合“荣优225”的选育及高产原因分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荣优225"是江西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2007—2008年在江西省区试中2年平均单产7016.25kg/hm2,比对照"金优207"增产6.56%;2009年在南方稻区区试中平均单产7602.75kg/hm2,比对照"金优207"增产8.46%。米质达国优2级,且稻瘟病抗性和稻米品质均优于对照,2009年3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该组合高产的原因:一是在生育期适当延长的基础上显著提高日产量;二是单位面积穗数和单穗重的协同增加,其中以单穗重的贡献率更大,单穗重的提高主要是每穗总粒数的增加所致。最后还对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进行讨论。


栽插密度与施氮量对双季稻上部三叶叶长和叶角的影响
《作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07和2008年,采用裂区设计,以双季早稻中早22和双季晚稻天优华占为材料,研究了栽插密度与施氮量对上部三叶的叶长和叶角的影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低氮情况下,增加栽插密度可提高产量,而在中高氮条件下,适当降低栽插密度有利于获得高产。倒一至倒三叶叶长随施氮量增加而增长,随栽插密度下降而增长。中早22的倒一至倒三叶的基角、开张角和叶长与稻谷产量呈抛物线关系;天优华占的倒一至倒三叶的基角和开张角与稻谷产量呈抛物线关系,而倒一至倒三叶叶长与稻谷产量呈直线关系。产量最高时中早22倒一叶基角、开张角和叶长的适宜值分别为11.37°、7.81°、29.74cm;倒二叶基角、开张角和叶长的适宜值分别为17.27°、16.06°、36.08cm;倒三叶基角、开张角和叶长的适宜值分别为21.76°、24.70°、39.02cm;天优华占倒一叶基角和开张角的适宜值分别为11.62°、12.30°;倒二叶基角和开张角的适宜值分别为32.61°、30.08°;倒三叶基角和开张角的适宜值分别为23.55°、31.21°。


一个新的水稻叶形突变体(tll1)的遗传分析与精细定位
《植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thylmethane sulphonate,EMS)诱变粳稻品种日本晴获得了一个遗传稳定的叶形突变体thread-like leaf1(tll1)。该突变体在杭州表现为矮化、窄叶,极端时仅剩主脉,呈细丝状。将该突变体分别与籼稻品种南京6号、浙辐802和9311进行正反交配组,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性状由1对隐性单基因控制。通过SSR和STS分子标记对F2代分离群体进行遗传定位,将该基因初步定位在第12染色体SSR标记RM247和RM101之间。随后利用已公布的粳稻品种日本晴和籼稻品种9311的基因组序列,发展了7对有多态的STS标记,最终将该基因定位在FL13和FL14之间约94.3kb的区间内,为进一步克隆TLL1基因奠定了基础。
东乡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苗期抗旱性的比较
《生态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旱影响水稻生长发育,不论什么时期发生最终都导致产量损失。研究水稻资源抗旱性有助于水稻抗旱改良和稳定干旱胁迫下水稻的产量。东乡普通野生稻被公认为是栽培稻的祖先,对增强水稻抗旱性可能十分重要。对4份来自3个仅存的居群的东乡野生稻与15份栽培稻进行苗期抗旱性比较,考察了3次重复的盆栽土培试验中8个抗旱指标。表明东乡普通野生稻比栽培稻更为抗旱,表现在最大根长、茎长、根干重、根鲜重、根干鲜重比及抗旱指数等6个性状,而不表现在根数及根茎长比;其中茎长、最长根长、根干重、根鲜重及根系相对含水量对水稻苗期抗旱性影响更大。采用抗旱指数和抗旱总级别值法对水稻抗旱性进行评定,结果表明4份东乡野生稻材料间的抗旱性存在很大差异,且来水桃树下居群的抗性最高,东乡野生稻抗旱性可能与其原生境状况有关。结果认为东乡普通野生稻可作为栽培稻抗旱改良的遗传资源。
关键词: 东乡普通野生稻 苗期 抗旱性 抗旱指数 抗旱总级别


基肥(~(15)N)施用时间对烤烟生长、烟碱含量及氮素来源的影响
《烟草科技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大田试验,应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3种基肥施用时间(从移栽日期开始计算分别提前0,15和30 d)对烤烟生长发育、烟碱含量及氮来源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干物质累积量和烟碱含量均随生育期的推进而逐渐增加。打顶前烟碱含量随着叶位上升而下降,打顶后则相反。提前施用基肥有利于提高烤烟地上部干重。提前施用基肥不影响上、中部烟叶烟碱含量,但提高了下部烟叶的烟碱含量。烤烟各部位烟叶烟碱氮中来源于肥料氮的比例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和叶位上升均逐渐下降,基肥施用时间对烟碱氮中来源于肥料氮的影响不明显。适当提前施用基肥有利于促进烤烟生长发育而对烤烟品质无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