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畜禽黑色素及其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黑色素对畜禽乌骨及体色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通过近年来在人和鼠上的试验结果表明,与黑色素相关的基因有很多,作者对一些影响畜禽黑色素的主要基因及其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


辣椒属栽培种主要表型性状的因子分析
《中国蔬菜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应用因子分析,将辣椒属5个栽培种96份种质资源的14个表型性状集约于5个主因子上,F1为果实质量因子,F2为株型因子,F3为果形因子,F4为熟性因子,F5为辣味因子。这5个主因子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在80%以上,基本保持了14个表型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采用正交因子和斜交因子模型分析了表型性状间的遗传作用关系,并探讨了各因子间的关系及其生物学意义。


构建适宜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特征的财务管理制度
《农村经济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自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以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蓬勃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合作社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已成为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本文从目前国内对合作社财务管理的研究出发,分析合作社财务管理的优劣势和特点,以期为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的构建提供参考。


合理利用鄱阳湖湿地种植季节性农作物初探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文章阐述了鄱阳湖湿地概况及历史利用情况,湿地种植季节性农作物的8项有利条件,重要意义及主要政策措施,提出实行"三为主",即能手大面积承包、村委会带头组织、农户自筹资金为主,并提出做到"三结合"、坚持"三原则"、防止"三种倾向"。


粳稻粒形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检测
《中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对粳稻粒形性状的QTL检测,为粳稻粒形性状相关QTL的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大粒粳稻DL115与小粒粳稻XL005杂交获得的F2代200个个体为作图群体,在北京进行稻谷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千粒重等粒形性状的鉴定。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利用SSR标记对上述粒形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座检测。【结果】上述粒形性状在F2群体均呈正态连续分布,表现为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共检测到与粒形性状相关的QTL16个,分布于第2、3、5和12染色体上。其中qGL3a、qGW2、qGW5、qGT2、qRLW2、qRLW3、qGWT2和qGWT3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15.42%、40.89%、13.54%、33.43%、13.82%、13.61%、12.51%和10.1%,为主效QTL。其中,qGW2、qGT2、qRLW2和qGWT2均位于第2染色体上的RM12776-RM324区间。在所检测到的16个QTL中,4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来源于小粒亲本XL005,而其余QTL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源于大粒亲本DL115。基因作用方式主要表现为加性或部分显性。【结论】粳稻粒形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第2染色体RM12776-RM324区间是分别与粒宽、粒厚、长宽比和千粒重相关的4个主效QTL的共同标记区间,与其相邻的2个标记(RM12776和RM324)应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探讨其利用价值。大粒亲本对稻谷粒长、粒宽、粒厚和千粒重等性状的增效作用显著。
EST辅助的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AFLP标记转化
《作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广泛应用于轮回选择和杂种优势利用,不育基因标记的开发与应用对于基因克隆和育种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基于AFLP标记SA12MG14的序列信息,从拟南芥整合数据库中,检索与标记序列同源的甘蓝型油菜EST,结合标记和EST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转化成新的SCAR标记。获得的SCAR标记S6B3,具有很高的检测稳定性,在回交群体Popu2上分析验证,结果与AFLP标记完全一致。该标记与不育基因相距0.3cM,将其用于临保系同源的纯合型不育系选育,可有效提高育种工作效率。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显性核不育 EST AFLP SCAR


湿害处理对不同生育时期芝麻叶片保护酶活性和种子产量的影响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蕾期、盛花期和终花期的芝麻品种进行了24~60h的湿害处理,测定了叶片保护酶(POD、SOD、CAT)、植株萎蔫率、死株率等14个性状.结果表明,蕾期和盛花期芝麻叶片中保护酶SOD、POD和CAT活性随着湿害处理时间的延长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品种间存在差异.蕾期和盛花期湿害处理对芝麻生长速率、植株萎蔫率和死株率影响较大,尤以盛花期最为严重.3个生育时期的芝麻品种受湿害处理后均蒴果数减少、种子产量降低、根系早衰甚至烂根.芝麻叶片保护酶活性与植株萎蔫率、死株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生长速率、有效蒴果数等9个考察性状呈正相关,且大部分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综合各项考察指标,湿害处理对芝麻盛花期影响最为严重,且36h是多项指标发生急剧变化或转折的敏感时间,湿害后的表现型性状变化趋势与叶片保护酶活性变化趋势在品种间基本一致.图4表1参23
水菖蒲活性物质β-细辛醚对玉米象不同虫态的熏蒸作用
《昆虫知识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水菖蒲(Acorus calamus)活性成分β-细辛醚对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的熏蒸活性,研究β-细辛醚对玉米象不同虫态的熏蒸作用。结果表明:β-细辛醚对玉米象4种虫态都有一定的熏蒸作用,其中对成虫的熏蒸效果最好,其次是卵,幼虫和蛹对β-细辛醚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以质量浓度为200μL/L熏蒸卵120h后,卵的死亡率达到了99.09%。对幼虫和蛹的熏蒸作用不明显。对成虫熏蒸120h后,LC50为17.82μL/L。


稻田常用化学除草剂对水稻生长及土壤生态影响的初步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化学除草是目前稻田草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稻田化学除草剂使用量大且年趋增多的趋势,开展了稻田常用化学除草剂对水稻生长及土壤生态的影响研究,研究表明:稻田常量施用化学除草剂可有效地防除杂草、减轻杂草的危害,对水稻生长无明显不良影响,但加量施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水稻的分蘖及产量;另外,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还降低了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及土壤中一些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了稻田土壤质量及供肥能力,施药量越大影响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