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480条记录
增施大豆豆粕及豆粕炭对酸性水稻土的改良效果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大豆豆粕及其炭化还田对酸性水稻土的改良效果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豆粕2250kg/hm~2(A1)、豆粕4500kg/hm~2(A2)、豆粕炭2250kg/hm~2(B1)、豆粕炭4500kg/hm~2(B2)和常规施肥(CK),分析不同处理下水稻产量、土壤pH、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豆粕和豆粕炭均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P<0.05),A1、A2、B1和B2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比CK处理增加了11.1%、13.3%、8.3%和9.8%,且A1和A2处理的水稻产量显著高于B1和B2处理。水稻收获后,A1、A2、B1和B2处理土壤pH分别比CK处理提高了0.32、0.33、0.11和0.22;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12.40%、33.76%、11.93%和22.99%;土壤全氮含量分别增加了2.34%、5.33%、9.78%和7.95%;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3.21%、28.78%、18.96%和24.18%。与CK处理相比,增施豆粕和豆粕炭处理产值增加,但纯收益及产投比降低,均表现为CK>A1>B1>A2>B2。因此,与豆粕炭相比,豆粕可作为较好的土壤改良剂培肥改良酸性水稻土。

关键词: 豆粕 豆粕炭 酸性水稻土 土壤pH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环境下芝麻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为了分析芝麻营养品质性状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变异特征,选用8个白芝麻品种,在全国13个试验点种植,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近红外光谱分析法(NIR)对其主要品质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8个芝麻品种在13个试验点的平均含油率、油酸、亚油酸、棕榈酸、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分别为55.43%、38.88%、46.16%、8.63%、4.56mg/g和2.70mg/g.含油率随着纬度的升高先逐渐升高然后降低,在襄阳试验点的含油率最高,平均为57.50%,且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点;伊犁试验点芝麻素、芝麻林素平均含量最高,分别为5.58 mg/g和3.60 mg/g,其他试验点的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总体表现为由北向南先升高再降低.说明襄阳适宜种植高含油率芝麻,伊犁适宜种植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高的芝麻.

关键词: 芝麻 品质性状 含油率 木脂素 生态环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便携式蜜柚光谱仪的金沙柚叶片氮含量监测模型研究

果树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旨在检验便携式蜜柚光谱仪(PPS)监测金沙柚叶片氮含量(LNC)的准确性,构建基于PPS的金沙柚LNC光谱监测模型。【方法】通过实施不同施氮量的试验,于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利用便携式蜜柚光谱仪(PPS)、ASD高光谱仪和RapidSCAN光谱仪测定冠层光谱反射率,计算得到归一化红边指数(NDRE)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分析比较3种光谱仪测定的冠层植被指数变化规律与相关性,检验PPS的测定精度,构建基于PPS的金沙柚LNC光谱监测模型,采用不同试验点的数据检验模型。【结果】金沙柚LNC、NDVI和NDRE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表现为递增趋势;PPS和ASD测定的NDVI、NDRE间拟合的决定系数(R~2)依次为0.909 5和0.900 5,PPS和RapidSCAN测定的NDVI、NDRE间拟合的R~2依次为0.954 3和0.900 2,证明PPS的测定结果与ASD、Rapid SCAN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的光谱监测模型的监测效果比生长中期好;PPS测定的NDVIPPS与NDREPPS相比,NDVIPPS与LNC之间的相关性高于NDREPPS;基于NDVIPPS的幂函数模型能准确地监测LNC,模型构建R~2介于0.821 0~0.847 2之间,模型检验的相关系数(r)、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和均方根误差(RMSE)依次为0.895 2~0.933 3、4.4%~8.1%和0.1%~0.2%。【结论】与常规化学测试LNC相比,利用PPS可实时准确获取金沙柚LNC信息,在金沙柚轻简化种植与养分无损监测诊断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关键词: 金沙柚 叶片氮含量 便携式蜜柚光谱仪 光谱监测 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多指标的镉低积累水稻品种筛选

浙江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高产且镉低积累水稻品种,选择江西省新余市主推的 10 个早稻和 12 个晚稻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不同水稻品种在轻度镉污染农田对镉吸收、积累和富集的差异,测定不同水稻品种的产量、糙米镉含量、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的糙米镉含量差异较大(P<0.05),早稻品种糙米中镉含量为0.11~0.25 mg·kg-1,晚稻品种糙米中镉含量为0.05~0.21 mg·kg-1,其中启两优1639、陵两优171 和兴安香占等水稻品种糙米的镉含量超过国家限量标准值(0.20 mg·kg-1).早稻品种糙米对土壤镉的富集系数为 0.26~0.57,晚稻为 0.17~0.73;早稻品种谷壳-糙米转运系数为 1.12~2.62,晚稻为0.26~2.75;糙米镉含量与富集系数、转运系数相一致.不同品种水稻产量为 6.30~11.69 t·hm-2,早晚稻产量较高的分别是启两优1639 和甬优4949.通过多目标的聚类分析,兼顾水稻产量与糙米镉累积情况,筛选出早稻品种陵两优47、晚稻品种甬优4949 为新余市高产低镉品种.

关键词: 水稻品种 糙米 产量 富集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羊、夏澳湖和夏杜湖羔羊6月龄生长发育的比较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湖羊、夏澳湖、夏杜湖羔羊 6 月龄的生长发育状况.选择 1 日龄健康羔羊 90 只,采用 3×2 两因子随机试验设计,每个处理 15 只羔羊,试验期为 180 d.结果表明:通过主效应(品种、性别)分析发现,夏澳湖、夏杜湖羔羊 180 d的体重、胸围、体长、管围以及 0~180 d的体重、体高、体长和胸围绝对生长均显著高于湖羊;同时,180 d的公羔体重、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均显著高于母羔;通过品种和性别互作分析发现,夏澳湖、夏杜湖公羔 180 d体重、体长、胸围、管围均显著高于湖羊公羔和母羔.同时,夏澳湖和夏杜湖母羔的胸围显著高于湖羊公羔和母羔,且其体重、体长显著高于湖羊母羔.同时,其在 180 d的体重以及 0~180 d体重的绝对生长、体长、管围上能达到湖羊公羔水平;胸围与体重两者之间呈现最高正相关.综上所述,三元杂交与纯种湖羊相比,生长发育方面有更大的优势.

关键词: 湖羊 夏澳湖 夏杜湖 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工型苦瓜新品种'赣苦瓜1709'

园艺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赣苦瓜1709’是以高代自交系黑3-2为母本,高代自交系陵野–1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加工型苦瓜新品种。生长势强,分枝力强,性状整齐一致,主蔓第一雌花节位15~20节,中熟,坐果率高;果实绿色,短锥形,果长9.5 cm左右,横径4.5 cm左右,肉厚0.8 cm左右,单果质量100 g左右。果面粒状瘤较大,色泽亮丽,肉质致密,苦味重,总皂苷含量998 mg·kg-1。适宜江西及相同生态区域种植。一般产量21 000 kg·hm-2左右。

关键词: 苦瓜 皂苷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青贮牧草中23种农药残留

分析试验室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改进的QuEchERS前处理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建立了青贮皇竹草中23种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样品经超纯水浸泡,1%甲酸乙腈提取,无水MgSO4、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十八烷基硅烷(C18)和石墨化炭黑(GCB)基质分散净化,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分离,电喷雾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23种农药在0.5~2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6),检出限为0.002~0.1 μg/kg,定量限为0.005~0.2 μg/kg.在0.5,1,5 μg/kg 3个添加浓度水平下,回收率在76.2%~105.9%,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3%~11%.该方法适用于青贮皇竹草中23种农药的定性定量分析.

关键词: 皇竹草青贮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QuEchERS 农药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壤性水稻土有机无机复合体中碳氮特征对长期施肥的响应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无机复合体中有机碳(OC)、全氮(TNOIC)特征的影响,为红壤性水稻土管理和培育土壤肥力提供依据。【方法】以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的红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始于1984年),选取CK(不施肥)、PK(施磷钾肥)、NPK(施氮磷钾肥)、NPKM(施70%氮磷钾肥+30%有机肥)4个处理。采集0—20 cm土层土样,分析各粒级(<2、2—10、10—20、20—50和50—250μm)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分布,并探讨施肥对复合体中有机碳(OC)和全氮(TNOIC)含量、储量和碳氮比(C/N)的影响,以及有机无机复合体中OC和TNOIC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SOC)、全氮(TN)贡献率的影响。【结果】与不施肥CK相比,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20—50μm粒级复合体的比例,降低了<10μm粒级复合体比例,而NPKM处理与其他施肥处理相比,50—250μm粒级复合体的比例增加更显著;不同施肥对各粒级复合体中OC和TNOIC含量影响不同,与PK相比,NPK处理的50—250μm粒级复合体中OC和TNOIC分别增加了36.3%、80.6%;与NPK相比,NPKM处理的50—250μm粒级复合体中OC和TNOIC含量分别增加了35.4%、19.5%,OC和TNOIC主要分布在10—20μm粒级复合体中,施肥显著降低了<2μm粒级复合体OC和TNOIC储量,同时增加了20—50μm粒级复合体OC和TNOIC储量,与PK相比,NPK处理对<2和50—250μm粒级复合体OC储量分别增加了18.5%和31.2%,TNOIC储量分别增加了18.8%和73.7%,与NPK相比,NPKM处理对<2μm粒级复合体中OC和TNOIC储量分别降低了25.6%和27.4%,而50—250μm粒级复合体则分别提高了56.3%和38.6%;不同施肥处理显著影响50—250μm粒级复合体的C/N,与PK相比,NPK处理的50—250μm粒级复合体的C/N比降低了24.6%,与NPK相比,NPKM处理的50—250μm粒级复合体C/N比提高了13.4%;长期不同施肥显著影响各粒级有机无机复合体对土壤SOC、TN的贡献率,与PK相比,NPK处理50—250μm粒级复合体对SOC、TN贡献率分别提高了17.4%和47.4%。与NPK相比,NPKM处理50—250μm粒级复合体对SOC、TN贡献率分别提高了39.5%和32.8%。【结论】在红壤性水稻土中,长期施肥促使大粒级有机无机复合体形成;化肥中的氮投入显著提高50—250μm粒级复合体中OC、TNOIC含量和储量;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大粒级有机无机复合体比例,有助于保存施入的无机氮肥,是红壤性水稻土长期培肥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红壤性水稻土 有机无机复合体 有机碳 全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每角果粒数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挖掘甘蓝型油菜每角果粒数显著关联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及相关候选基因。本研究以300份甘蓝型油菜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对甘蓝油菜每角果粒数进行一年两地表型考察,并结合该群体前期开发的201 817个SNPs标记,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和混合线性模型(MLM)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此外,对性状显著关联SNP位点两侧100 kb区域内相关候选基因进行功能预测。300份甘蓝型油菜每角果粒数在两地均表现出广泛的表型变异,筛选出2份每角果粒数较多的油菜种质资源。基于GLM模型检测到39个与油菜每角果粒数显著关联SNPs,采用MLM分析发现,两地共检测到的3个每角果粒数显著关联SNPs位点均在GLM检测到。8个位点附近找到CIK,ERF022和EDE1等19个拟南芥已报道角果籽粒发育相关的同源基因。研究结果有助于解析甘蓝型油菜每角果粒数的遗传基础,为研究每角果粒数的调控机制、指导每角果粒数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每角果粒数 SNP位点 同源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n1a基因靶向敲除对粳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我国多数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稻米产量关系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单产仍然是目前水稻育种最重要的目标.水稻中OsGn1a/OsCKX2基因失活被报道可提高穗粒数从而提高产量.拟通过CRISPR/Cas9技术在粳稻品种"晚粳34"中对该基因进行靶向敲除,从而快速提高其产量.[方法]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OsGn1a基因进行定点突变,在成功获得OsGn1a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后,利用获得的同时包含野生型和突变型的3个独立突变株系衍生的不含转基因成分的纯合突变株(突变组)和非突变株(野生型对照组)姊妹系(T3代)进行试验,同株系突变组和对照组不同重复(3个重复)田间排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不同株系独立排布,通过比较3个株系各自突变组和对照组间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差异,探究Gn1a基因功能缺失对"晚粳34"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3个株系(编号分别为#01、#06和#16)突变组与对照组相比,每穗粒数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26.2%、19.8%和19.0%,均值21.67%;对于千粒质量,其中两个株系(#06和#16)突变组也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8.0%和8.8%,而另一个株系则无显著差异;而对于有效分蘖数,从均值上看3个株系均不同程度降低,不过只有#06和#16两个株系差异显著,降幅分别为9.8%和15.7%,另外一个株系降幅虽然高达13.4%,但统计上差异并不显著;对于结实率,3个株系均无显著差异.依据产量构成因素数据计算单株理论产量,突变组与对照组相比,3个株系的单株理论产量变化并不一致,从均值上看,2个突变体株系(编号分别为#01和#06)增产(增幅35.1%和18.5%),但统计上差异并不显著,另外1个突变体株系(编号为#16)减产(减幅27.3%),统计上差异显著.[结论]在粳稻中敲除OsGn1a基因可有效提高穗粒数,但可能伴随千粒质量和有效分蘖数的变化,在某些环境下可使千粒质量增加同时导致分蘖数减少,最终单株产量也发生变化,不同条件下可能获得不同结果,提示育种中仅仅通过应用Gn1a无功能等位基因并不一定能提高水稻产量.

关键词: Gn1a 基因编辑 产量 分蘖数 穗粒数 结实率 千粒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