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3个地方鸭品种(系)的体尺性状与屠宰性能测定与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300日龄的北京鸭Z9系、靖西大麻鸭和吉安红毛鸭3个地方鸭品种(系)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的品种和性别差异以及两者的相关性,挖掘这3个地方鸭品种(系)的种质特性。【方法】将同一天出雏的北京鸭Z9系、靖西大麻鸭和吉安红毛鸭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养至300日龄后,各选择60只(公、母各半)进行屠宰测定。宰前进行个体的体尺测量,宰后进行屠宰性能测定。【结果】北京鸭Z9系的龙骨长和胫围极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靖西大麻鸭的体斜长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吉安红毛鸭无优势体尺性状;3个品种(系)的公鸭体尺性状优于母鸭;除体斜长和半潜水长外,北京鸭Z9系母鸭的体尺性状整体优于其他2个品种;北京鸭Z9系和靖西大麻鸭公鸭体尺性状整体优于吉安红毛公鸭。北京鸭Z9系的半净膛质量、全净膛质量、胸肌质量、腿肌质量、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和胸肌率均极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吉安红毛鸭的活体质量、屠体质量、半净膛质量、全净膛质量、胸肌质量、腿肌质量和胸肌率均极显著低于其他2个品种,靖西大麻鸭的屠宰性能处于3个品种(系)的中间水平;除屠宰率外,北京鸭Z9系和靖西大麻鸭公鸭的屠宰性能整体优于母鸭,且北京鸭Z9系母鸭的屠宰性能优于其他2个品种;吉安红毛鸭公鸭的屠宰性能指标整体最低。3个品种(系)的活体质量与大部分体尺性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北京鸭Z9系的胫长和胫围,靖西大麻鸭的体斜长、龙骨长和半潜水长以及吉安红毛鸭的龙骨长、胫长和胫围与各自的屠宰性状有不同程度正相关;3个品种(系)的屠宰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300日龄北京鸭Z9系的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在3个品种(系)中均最佳,靖西大麻鸭处于中间水平,吉安红毛鸭体型最小,产肉量最少;3个品种(系)公鸭的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整体上均优于母鸭;3个品种(系)体尺性状与屠宰性能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可以使用体尺性状来预估屠宰性能,加快品种的选育。
关键词: 北京鸭Z9系 靖西大麻鸭 吉安红毛鸭 体尺性状 屠宰性能


不同木薯品种留叶数处理的叶绿素荧光和产量差异
《热带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紧凑型品种SC205、GR4 和伞型品种SC12、SC15 为试验材料,设计 9、36、63、90 片留叶数和不摘叶等5 个处理,研究不同品种和不同留叶数处理的叶绿素荧光和鲜薯产量差异,以期明确不同生育时期和留叶数的功能叶叶绿素荧光差异以及叶片数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留叶数的增加,鲜薯产量增加,薯数、茎叶鲜重和收获指数呈先增后降的趋势.9、36、63、90 片留叶数和不摘叶处理的平均单株产量分别为 0.94、2.22、2.65、2.91、3.35 kg.紧凑型品种的最大荧光产量(Fm)和最大量子产量(Fv/Fm)大于伞型品种,紧凑型Fm、Fv/Fm分别为 0.885、0.739,伞型分别为 0.838、0.707.最小荧光产量(F0)小于伞型品种,2 种株型品种分别为 0.219、0.231.随着摘叶时期的递进,F0、Fm、Fv/Fm、ETR和Y(II)下降.随着PAR的增加,ETR逐渐升高,Y(II)先急剧下降、再平缓下降.不同株型木薯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变化趋势一致,而不同留叶数处理的变化规律存在差异.植株留叶数较少时,木薯功能叶的ETR和Y(II)略有提高.


AP2/ERF转录因子参与植物次生代谢和逆境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AP2/ERF (APETALA2/ethylene-responsive factor)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至少含有1个由60~70个高度保守的氨基酸组成的特有的AP2结构域,根据AP2结构域数量和相似性可划分为5个亚家族:AP2 (APETALA2)、DREB(Dehydration-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ERF (Ethylene-responsive factor)、RAV (Related to AB13/VP)和Soloist。AP2/ERF转录因子通过AP2结构域中的YRG和RAYD保守元件与靶基因结合,实现对相关基因的转录调控功能。目前,AP2/ERF已成为研究植物抗逆机制和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的热点候选基因,越来越多植物AP2/ERF家族及其成员被报道。本研究对近年来有关AP2/ERF家族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综述了AP2/ERF家族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与分类,重点介绍了该类转录因子调控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以及参与生物、非生物胁迫应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AP2/ERF转录因子可能的研究热点和领域,以期为今后进一步挖掘和利用该类转录因子基因进行植物遗传改良以及种质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 AP2/ERF 转录调控 次生代谢 生物及非生物胁迫


水蕹菜浮床覆盖度对淇河鲫的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获得淇河鲫池塘养殖中的最佳水蕹菜浮床覆盖度,试验随机选取360尾淇河鲫,设计水蕹菜浮床覆盖度为0%(C0)、10%(C1)、20%(C2)和30%(C3)4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饲养90 d后,测定各试验组养殖水质、淇河鲫的生长、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并比较其差异.结果显示,水蕹菜浮床覆盖度仅对鱼肉品质中的甘氨酸、缬氨酸和精氨酸有显著性影响(P<0.05),3种氨基酸的最大值基本上在C1试验组,且各试验组间缬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变化与增重率变化一致.此外,与C0相比,C1、C2和C3试验组均含有较高的粗蛋白和灰分含量及较低的粗脂肪含量,其中C1试验组具有最高的粗蛋白含量和最低的粗脂肪含量.结果表明,10%水蕹菜浮床覆盖度最有利于淇河鲫的优良鱼肉品质的形成,过高的覆盖度则起相反作用.
关键词: 水蕹菜 覆盖度 淇河鲫 营养品质 健康养殖 高密度养殖


DIRAS3诱导猪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自噬及对容受性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旨在探究DIRAS3对猪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并分析其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凋亡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揭示DIRAS3在猪胚胎附植过程中发挥的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构建DIRAS3基因慢病毒载体感染猪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利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自噬标志基因LC3-Ⅱ和P62、自噬调节因子mTOR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基因COX2、HOXA10、LIF和MSX1的表达水平,并利用CCK-8与流式细胞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猪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DIRAS3可上调LC3-Ⅱ的表达,下调P62的表达,诱导自噬的发生。同时,转染慢病毒干扰载体至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发现,DIRAS3表达的抑制,可明显促进细胞中mTOR表达,并诱导细胞增殖,降低细胞凋亡率,且可极显著提高COX2、HOXA10和LIF的表达水平,降低MSX1的表达水平,而此过程中添加雷帕霉素(mTOR抑制剂)处理阻断mTOR通路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自噬水平无明显变化,且DIRAS3调控细胞增殖凋亡和容受性相关基因表达的能力受到抑制。【结论】DIRAS3可能通过参与调控mTOR介导的细胞自噬从而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进而在猪胚胎附植中发挥重要功能。
关键词: 猪 DIRAS3 子宫内膜上皮细胞 细胞自噬 子宫内膜容受性


减施化肥配施不同有机肥对优质籼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土壤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比较减施化肥配施商品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对优质籼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差异,以6个不同类型优质籼稻品种作为供试材料,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商品有机肥和化肥按氮含量1︰1配施(SF)、生物有机肥和化肥按氮含量1︰1配施(WF)4个处理,结果表明:①施肥能够显著提高优质籼稻产量,但对比单施化肥处理配施有机肥显著降低所有品种的产量,其中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产量较配施商品有机肥呈增产趋势,但不显著.②相对于化肥处理,配施有机肥通过提高稻米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改善了稻米加工品质并降低了外观品质,少数品种达显著水平.③配施有机肥较化肥处理具有延长稻米胶稠度的趋势,但不显著,并在配施生物有机肥下达最长,但绝大数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却较化肥处理显著降低,从而提高米饭的适口性.④配施有机肥能提高稻米峰值黏度和崩解值,降低消减值和糊化温度,虽然变化不显著,但使得稻米 RVA 谱特征值接近不施肥处理的水平,有利于改善稻米食味品质,特别是配施生物有机肥更为接近.
关键词: 优质籼稻 减施化肥 商品有机肥 生物有机肥 产量 稻米品质


基于重测序的'金兰柚'基因组InDel标记的开发及应用
《园艺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重测序进行金兰柚全基因组InDel标记开发。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金兰柚’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运用BWA软件将测序得到的片段与参考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利用严格的参数筛选杂合InDel,结合Primer 3.0设计扩增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以重测序材料‘金兰柚’和47份柚品种检测其有效性。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共筛选出81对扩增条带清晰的引物。筛选出的多态性标记涵盖了整个‘金兰柚’基因组,平均每条染色体上9个。选取的24对InDel标记可以将48份柚品种有效区分,最少使用2对引物就可将‘金兰柚’与其他47份柚品种完全区分。利用UPGMA构建48份柚品种的聚类树状图,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11的阈值处可将48个柚品种分为3大类群。本研究中的InDel标记带型简单易读,适宜柚DNA指纹图谱构建和品种鉴定,可为柚名优品种保护、原产地溯源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有机肥处理对旱地红壤细菌群落及玉米生产力的影响
《环境科学 》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旱地红壤细菌群落特征及玉米生产力对不同有机肥处理的响应,基于自2002年设置在中国科学院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的有机培肥长期定位试验,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研究不同有机肥(不施肥,MO;低量有机肥,M1;高量有机肥,M2;高量有机肥加石灰,M3)处理下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以及玉米生产力的变化.结果发现,与M0相比,土壤pH、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含量和玉米生产力在不同有机肥(M1、M2和M3)处理下均显著增加,其中M3处理的提升效果最佳.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群落的Shannon、Evenness、Chao1与ACE指数,重塑了细菌群落结构.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土壤性质中的pH和TP显著影响土壤细菌多样性,而pH、SOM、TP和TN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影响显著.相关性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土壤TP和SOM可以通过改变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间接影响玉米生产力.研究结果从指导我国南方红壤区农田合理施肥的角度,为农田土壤质量提高及耕地产能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旱地红壤 猪粪 细菌多样性 细菌群落结构 玉米生产力


赣北地区稻-稻-紫云英轮作体系减施化肥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及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紫云英与水稻轮作是合理利用冬闲稻田,维持和提高稻田生产力的高效手段.研究稻-稻-紫云英模式下,减施化肥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效率、氮素吸收量和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为赣北双季稻区减施化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定位试验位于江西省高安市,始于 2016 年,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CK)、常规施肥(F100),以及种植翻压紫云英条件下,晚稻季正常施肥,早稻化肥为常规施肥的 100%、80%、60%、40%(GF100、GF80、GF60、GF40),共 6 个处理.在早稻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及晚稻成熟期,采集植株(含籽粒)和土壤样品,测定水稻地上部生物量、产量及氮素含量,计算水稻地上部氮素吸收量及氮肥利用率,测定土壤供氮能力和有效磷钾含量.[结果]与F100 处理相比,GF80 处理显著增加早稻产量,6 年平均增产 707.80 kg/hm2,平均增产率为 10.12%,对晚稻产量无显著影响;GF60 和GF40 处理早稻和晚稻均不减产;GF40、GF60 和GF80 处理早稻成熟期稻谷生物量无显著变化,晚稻稻谷生物量分别增加 7.76%、8.62%和9.48%.GF40、GF60 和GF80 处理的早稻和晚稻氮肥利用率增加了 21.37%~57.16%;GF40 处理早稻氮肥农学效率(NAE)增加了 99.77%,GF40、GF60 和GF80 处理晚稻氮肥农学效率分别增加了 20.61%、22.88%和17.17%;GF40、GF60 和GF80 处理早稻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显著增加了 140.28%、55.33%和 23.09%.与F100 处理相比,GF40、GF60 处理早稻成熟期稻谷氮吸收量分别降低了 21.16%、11.43%,GF80 处理稻谷氮吸收量无显著变化;晚稻成熟期GF40、GF60 和GF80 处理稻谷氮吸收量分别增加 18.21%、29.23%和 26.19%;GF40、GF60、GF80 处理增加早稻季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及晚稻成熟期土壤潜在供氮能力和总供氮能力,增幅分别为 21.38%~316.31%和 18.50%~250.61%,早稻不同生育期土壤供氮能力与水稻地上部氮素吸收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种植利用紫云英条件下,赣北双季稻区早稻减施化肥 20%~60%可增加水稻土壤供氮能力,提高氮肥利用率、农学效率及偏生产力,实现水稻稳产.早稻减施 60%化肥提高了晚稻稻谷氮积累量,但降低了早稻稻谷氮积累量.早稻减施化肥 20%可增加早稻产量,对早稻稻谷氮素吸收量无明显影响,但增加了晚稻稻谷氮素吸收.


草地贪夜蛾在江西省南昌市的越冬与低温驯化
《植物保护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越冬范围与潜在扩散区,通过调查野外越冬种群及模拟越冬试验分析草地贪夜蛾在江西省南昌市越冬的可能性及其相应的越冬虫态,并通过低温驯化探究草地贪夜蛾对低温的适应性进化能力.结果表明,在江西省南昌市,进入冬季后草地贪夜蛾蛹和3龄幼虫的存活时间较长,可能为草地贪夜蛾的越冬虫态;3龄幼虫可从12月初存活至第2年1月底至2月初,但无法越过完整冬天;前期的低温驯化会显著提高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和6龄幼虫在极端低温(-8 ℃处理2h)下的存活率,并显著缩短其在经历0℃处理12h后的冷昏迷恢复时间,证明其具有低温驯化能力及扩散至较冷地区越冬的潜力,江西省南昌市及相近等温带可能会成为草地贪夜蛾的冬繁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