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480条记录
金荞麦茎叶粉对赣南藏香猪繁殖性能、免疫和抗氧化功能以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金荞麦茎叶粉对赣南藏香猪初产母猪繁殖性能及母猪与仔猪血清免疫指标、抗氧化能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健康且体况和预产期相近的妊娠初产赣南藏香母猪18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饲粮中添加10%和20%金荞麦茎叶粉.试验自妊娠第 70 天开始至分娩后第 28 天结束.结果显示:饲粮中添加金荞麦茎叶粉对母猪平均日采食量和繁殖性能均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20%添加组可提高母猪妊娠第105天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P<0.05)和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和免疫球蛋白G含量(P<0.01);与对照组相比,10%添加组可提高母猪妊娠第 105 天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对母猪分娩后第 15 天和仔猪血清抗氧化能力均无显著影响,但有提高仔猪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趋势(P=0.06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金荞麦茎叶粉能提高母猪各阶段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均匀度,提高香浓指数指数(P<0.01),提高辛普森指数(P<0.05);在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20%添加组可提母猪妊娠第 105 天肠道菌群拟杆菌门相对丰度(P<0.05),降低分娩后第 15 天母猪肠道菌群放线菌门相对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金荞麦茎叶粉可降低赣南藏香母猪妊娠第 105 天肠道菌群链球菌属和UCG-002菌属相对丰度(P<0.05),提高UCG-005菌属相对丰度(P<0.05),提高普雷沃氏菌科_UCG-001菌属相对丰度(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金荞麦茎叶粉对赣南藏香猪母猪繁殖性能无负面影响,可显著提高血清免疫指标和抗氧化功能,调节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提高拟杆菌门和普雷沃氏菌科_UCG-001菌属相对丰度,降低放线菌门和链球菌属相对丰度.

关键词: 金荞麦茎叶粉 赣南藏香猪 繁殖性能 免疫指标 抗氧化能力 肠道菌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省九江市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高粱

植物保护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鄱阳湖平原双季稻区稻田氮磷流失的季节分布特征及污染风险分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鄱阳湖平原双季稻区稻田氮磷流失的季节性分布及污染风险,于2015—2019年对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向塘镇国控监测点的“冬闲-双季稻”种植模式进行了原位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早稻季径流量占全年总量的比例最高,为39.11%~61.50%,其次是冬闲季,占23.31%~54.30%,而晚稻季的径流量最小;氮磷养分流失量与径流量的季节分配规律相似,也大体表现为早稻季>冬闲季>晚稻季。然而,监测期多数年份(除2016年外)防控关键期(施肥后10 d)的径流量及氮磷流失量占全年总量的比例均低于13%,表明双季稻田防控关键期的污染风险可能被夸大。但极端降水条件下,径流量、氮流失量和磷流失量在全年的占比分别为27.34%~52.19%、14.21%~54.06%和25.38%~45.95%,远高于防控关键期,表明极端降水可能导致较大的双季稻田面源污染风险。因此,对于鄱阳湖平原双季稻区,早稻季和冬闲季均是稻田氮磷流失防控的重要时期。由于降水事件具有偶然性,仅靠降低“防控关键期”的氮磷流失来防控面源污染具有较大风险,极端降水条件下的氮磷流失防控可能是未来消减双季稻区面源污染的重点研究方向。

关键词: 鄱阳湖平原 双季稻 氮磷流失 季节分布 污染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菌群毒性与气象因子的水稻稻瘟病流行程度判别分析预测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稻瘟病是水稻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利用科学的模型函数对稻瘟病发生流行程度进行预测预报是稻瘟病防控的有效方式.以降雨天数、降雨量、温度、稻瘟病菌致病力、无毒基因为变量参数,以稻瘟病发生指数为因变量,建立江西稻区稻瘟病发生流行程度判别模型函数.结果表明,稻瘟病发生指数与降雨天数、降雨量以及稻瘟病菌致病力有显著正相关性,与稻瘟病菌无毒基因频率、温度表现为显著负相关性;构建的预测函数模型对稻瘟病的发生级别预测回代检验正确判别率较高(80%以上),并且判别结果不会出现指数越级滑动.可将该方法作为水稻稻瘟病预测预报的参考依据,以指导水稻安全生产.

关键词: 水稻稻瘟病 判别分析 预测模型 气象因子 菌群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内外稃异常发育突变体blg1(beak like grain 1)的表型分析与精细定位

中国水稻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水稻花器官的正常发育对水稻的成功繁殖和产量至关重要.对水稻花器官发育相关基因进行遗传定位,可以完善和丰富其花器官发育调控网络,对水稻育种具有指导意义.[方法]从育种材料中分离鉴定出一个内外稃发育异常的突变体blg1,对blg1突变体和对照株系花器官形态进行了观察.将该突变体与Dular杂交,构建F2群体,对突变表型进行遗传分析,并对BLG1基因进行了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结果]表型观察显示,blg1突变体表现为内外稃不能正常闭合、稃间弯曲严重、籽粒变小等.遗传分析表明,blg1的突变性状由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通过精细定位,将目标基因定位于第5染色体长臂末端InD3和InD5两个标记之间,物理距离为50 kb,包含8个开放阅读框.通过分析,LOC_Os05g48760可能是BLG1基因的候选基因.[结论]BLG1是一个控制水稻内外稃发育的新基因.

关键词: 水稻 内外稃 精细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加工和外观品质性状QTL鉴定

中国水稻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稻米加工与外观品质是影响水稻生产效益和商品价值的关键因素,发掘相关性状主效QTL有助于进一步阐明水稻品质性状的分子遗传机制,也可为水稻优质育种提供材料.[方法]以优质粳稻龙稻5号为母本和高产籼稻中优早8号为父本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在3个环境条件下对稻米加工和外观品质进行性状比较和QTL分析.[结果]检测到37个与加工和外观品质相关的QTL,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三个环境分别发现15、15和21个QTL,其中仅10个QTL在2个环境中稳定表达,2个QTL在3个环境中重复检测到.加工和外观品质相关QTL具有明显的遗传重叠效应,第2、6、7、10和11染色体上存在主效QTL簇,对加工和外观品质存在明显的调控作用.[结论]第7染色体RM1306-RM420区间存在一个新的QTL qMAQ7(qChlak7),该区间对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具有较强的调控效应;此外,上位性互作也是调控加工和外观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效QTL参与上位性互作效应.

关键词: 水稻 加工品质 外观品质 QTL分析 qChalk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危害茶树菇新害虫-Bradysia peraffinis Tuomikoski 1960(Diptera:Sciaridae)的生物学特性

浙江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在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栽培茶树菇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危害茶树菇的蕈蚊。通过扩增线粒体COI基因、序列比对进行分子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同时对该蕈蚊进行制片和拍照,描述了其卵、幼虫、成虫的主要形态特征;另外,通过在培养箱中饲养该蕈蚊,观察、记录其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危害茶树菇的蕈蚊为Bradysia peraffinis Tuomikoski 1960,为江西省新纪录种,与Bradysia peraffinis COⅠ序列(登录号:JQ613799)的相似度达到99.85%。该蕈蚊以幼虫危害菌丝和子实体,研究发现,老熟幼虫爬至培养料口化蛹,羽化后飞出菌袋。其成虫活泼善飞,具有趋光性,生活史约20~29 d,年发生多代,世代重叠明显。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该蕈蚊发生规律和防控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Bradysia peraffinis 分子鉴定 形态特征 生物学 江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重PCR检测茄子青枯病菌、黄萎病菌和白绢病菌

植物保护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快速、准确对田间茄子发病植株和土壤中3种土传病害的病原菌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和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进行检测,筛选这3种病菌的特异性引物,建立这3种病菌的三重PCR检测体系,对其退火温度、引物浓度、10×PCR Buffer(Mg2+plus)、dNTP和Taq DNA聚合酶进行优化,对优化后体系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检测,并利用优化体系对田间采集的病害样品和土壤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优化后的50μL三重PCR检测体系中,RS-1-F/RS-3-R、dllz1/dllz2和SRITSF/SRITSR引物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16、0.16和0.28μmol/L,10×PCR Buffer(Mg2+plus)、dNTP和Taq DNA聚合酶体积分别为6、5和1μL,检测体系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4℃。按照优化后的反应条件能分别扩增出青枯病菌、黄萎病菌和白绢病菌3种病菌的特异条带,分别为716、350和500 bp,其他对照病菌无条带。该体系对病菌DNA检测灵敏度达到0.1 ng/μL。该检测体系对田间采集的病害样品和土壤样品中病菌的检出率达95%以上。

关键词: 茄子 土传病害 三重PCR 青枯病菌 黄萎病菌 白绢病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丰蜜橘不同品种(系)果实化渣性比较

南方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南丰蜜橘不同品种(系)化渣性差异,筛选化渣性好的品种(系),为南丰蜜橘果实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SS-14、SS-28、SS-2、SS-7、早熟一号、杨小2-6、97-1、红广和蜜广9个南丰蜜橘品种(系)为试验材料,进行感官评价,测定囊衣厚度、质构指标(最大剪切力、剪切功、硬度、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及细胞壁结构物质(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并开展相关分析,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南丰蜜橘化渣性优劣.[结果]9个南丰蜜橘品种(系)感官评价结果分为3个等级:化渣(Ⅰ)、中等化渣(Ⅱ)和不化渣(Ⅲ),其中红广和蜜广化渣性最好,化渣等级为Ⅰ;SS-28、SS-2、早熟一号和杨小2-6化渣性次之,化渣等级为Ⅱ;SS-14、SS-7和97-1化渣性最差,化渣等级为Ⅲ.红广和蜜广的囊衣最薄,SS-7和SS-14的囊衣最厚,为红广和蜜广的1.68倍.蜜广和红广的最大剪切力明显低于其他7个南丰蜜橘品种(系),但蜜广的硬度、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在9个品种(系)中均最大.细胞壁结构物质中,水溶性果胶含量变异系数最大,达30.13%;不同品种(系)的木质素含量也有明显差异,最高的是SS-7(15.96 mg/g),含量最低的是蜜广(8.12 mg/g).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囊衣厚度和最大剪切力与化渣等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化渣等级越大,化渣性越差);剪切功、水溶性果胶含量、纤维素含量和木质素含量与化渣等级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弹性与化渣等级呈显著负相关.等权法和加权法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均显示蜜广化渣性最好,小果系南丰蜜橘SS-14化渣性最差.[结论]囊衣厚度和囊瓣剪切力可作为评判南丰蜜橘果实化渣性的重要指标.9个南丰蜜橘品种(系)中,蜜广为最化渣品种,小果系南丰蜜橘SS-14为最不化渣品系.

关键词: 南丰蜜橘 囊衣 化渣性 相关性分析 模糊综合评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冬绿肥对红壤幼龄橘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酶活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种植绿肥是培肥改良果园土壤、提高水果产量品质的有效措施.为筛选适宜江西红壤幼龄橘园种植的冬绿肥品种,在橘园行间播种毛叶苕子(Viciavillosa Roth)、肥田萝卜(Raphanus sativus)、黑麦草(Lolium perenne)、鼠茅草(Vulpia myuros)等4种冬绿肥,研究种植不同冬绿肥对土壤化学性质、微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生草相比,短期种植冬绿肥对土壤pH、有机质和全氮的影响较小,对土壤速效养分有一定的提升效果,但均未发生显著变化.种植冬绿肥明显改善了土壤生化性质,使土壤 MBC 和 MBN 分别增加 47.9%-114%和 75.9%-292%,使 MBC/MBN 降低 14.2%-53.7%,其中鼠茅草和黑麦草处理效果最佳;种植冬绿肥还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1.70%-20.0%)、酸性磷酸酶(15.8%-78.9%)、脲酶(13.8%-46.6%)、转化酶(13.7%-55.5%)、过氧化物酶(120%-218%)、多酚氧化酶(4.70%-55.2%)等6种酶的活性,仍以鼠茅草和黑麦草的效果最佳.运用主成分分析对各处理的土壤生化性质进行综合评价,其得分排序为:鼠茅草(1.07)>黑麦草(0.93)>毛叶苕子(0.20)>肥田萝卜(-0.24)>自然生草(-2.31),进一步运用聚类分析可将其分为 3 类:鼠茅草和黑麦草(第Ⅰ类)、毛叶苕子和肥田萝卜(第Ⅱ类)、自然生草(第Ⅲ类).综上,种植冬绿肥可明显改善红壤幼龄橘园的土壤肥力状况,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酶活性等生化性质的提升尤为明显,在实际生产中优先推荐鼠茅草、黑麦草作为冬绿肥品种.该研究为红壤区幼龄果园的土壤肥力培育、绿色生态种植提供了技术参考,有助于南方特色水果的量质协同提升和相关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冬绿肥 红壤幼龄橘园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 土壤酶活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