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480条记录
功能稻'紫宝香糯1号'维生素A合成相关QTL定位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富含各种营养成分且具有保健功效的功能稻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挖掘和利用功能稻中的相关内源基因来用于育种实践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利用富含天然维生素A(VA)的功能稻品种'紫宝香糯1号'作为实验材料,通过与93-11进行正反交构建遗传群体,并测定其F1代及F2代群体的VA含量,表明VA合成是隐形核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为了进一步对控制水稻含VA性状的基因进行QTL定位分析,利用'紫宝香糯1号'与'明恢63'通过单粒传构建重组自交系(RIL)并绘制遗传图谱,最终定位了 3个与VA性状相关的QTL,这些结果为调控VA合成相关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富含VA新型功效稻选育提供依据.

关键词: 功能稻;维生素A;重组自交系;QTL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茬-紫云英联合还田对水稻土表层水可溶性碳氮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云英是南方稻田广泛种植利用的冬季绿肥,但利用不当可能带来养分流失的风险.研究探讨了稻茬-紫云英联合还田对水稻土表层水可溶性碳氮的影响,旨在为紫云英的合理利用、农业面源污染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江西省最典型的红壤性水稻土和冲积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布置精准控制水稻盆栽试验,设4个处理:不施用稻茬和紫云英(CK)、紫云英单独还田(MV)、低量稻茬和紫云英联合还田(LSMV)、高量稻茬和紫云英联合还田(HSMV),各处理施用等量化肥.结果表明:在红壤性水稻土上,MV处理表层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总氮(DTN)和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急剧增加,三者最高时分别达到414.3?mg/L(第7 d)、575.4(第3 d)和532.4 mg/L(第3 d),相对于对应时间的CK分别增加了5.9、14.1和35.8倍;但将稻茬与紫云英联合还田,会使表层水的DOC、DTN和DON含量降低至与CK接近的水平.而冲积性水稻土MV处理的DOC、DTN和DON含量相对于CK最高也仅增加了51.9%(第7 d)、25.2%(第7 d)和58.4%(第7 d).将稻茬与紫云英联合还田还有助于降低两种水稻土表层水中的铵态氮(NH4+-N)含量,LSMV处理可促进NH4+-N向硝态氮(NO3--N)的转化,而HSMV处理明显抑制了NH4+-N向NO3--N的转化.综上,在南方稻田将稻茬与紫云英联合还田应加以推广,尤其是在红壤性水稻土上更应采取此项技术措施.

关键词: 稻茬 紫云英 联合还田 表层水 可溶性碳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方式对木薯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Ion S5~(TM) XL测序平台,通过未施肥(R1)、常规施肥(R2)和化肥减量(R4)等不同施肥方式对木薯华南205种植地土壤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水平为97%下聚类分析得到的R1、R2、R4的OTUs数分别为1 003、989、864个;不同施肥方式下木薯根际土壤中优势菌门为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化肥施用增加了绿弯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等的相对丰度,降低了酸杆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施肥方式改变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度,其物种多样性表现为R1>R2>R4.基于土壤细菌群落的PCoA和聚类分析,R1和R2群落组成多样性较为相似,与R4不同.表明施肥方式不仅改变木薯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与相对丰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木薯根际土壤群落结构,尤其增加了木薯根际土壤有益细菌的数量,提高了木薯产量.

关键词: 施肥方式 木薯根际土壤 16S rRNA 细菌多样性 群落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大球盖菇菌株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综合评价

食用菌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13个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菌株的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农艺性状分析结果表明:菌株DQ-1、DQ-4和DQ-5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菌株DQ-1和DQ-6出菇较早,单菇质量较大,平均单菇质量分别为(51.12±33.92)g和(51.23±34.44)g;菌丝生长速度与出菇时间不存在相关性,而单菇质量与子实体长度、菌柄长度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子实体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菌株DQ-2、DQ-6和DQ-10总蛋白含量较高,菌株DQ-3、DQ-11和DQ-13总糖和多糖含量较高;菌株DQ-6粗脂肪含量最低,菌株DQ-1中粗纤维含量最高.各菌株子实体氨基酸含量为42.81~86.90 mg·g-1,其中菌株DQ-3、DQ-6和DQ-8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含量较高.对大球盖菇必需氨基酸进行评分结果表明,甲硫氨酸+半胱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苏氨酸含量最高.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菌株DQ-6出菇最早、单菇质量较大、总蛋白和氨基酸含量较高,可进一步开展中试和示范栽培,而菌株DQ-3、DQ-8、DQ-10和DQ-13可作为选育高营养成分菌株的育种材料.

关键词: 大球盖菇 农艺性状 营养成分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5年~2020年江西地方鸡种禽圆环病毒2型流行病学调查与全基因组进化分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江西地区禽圆环病毒2型(AGV2)的流行情况及基因组的遗传进化关系,本研究利用PCR方法对2015年~2020年间采自江西各地区的1 372份地方鸡血清、粪便及内脏组织样品进行AGV2检测。结果显示,江西地区AGV2的阳性率为13.99%(192/1 372),其中育成鸡阳性率最高,为17.16%(98/571),且各生长阶段鸡AGV2阳性率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从中选取12份AGV2阳性样品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并对其全基因组序列和VP1蛋白序列进行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分析,同时对VP1蛋白线性抗原表位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选取的12个AGV2全基因组之间的同源性为96.8%~99.8%,其中VP1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在96.5%~99.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9.4%~100%;遗传进化分析显示,12个AGV2全基因组分布于进化树的各分支,具有遗传多样性的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AGV2 VP1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突变并未导致VP1蛋白疏水性的改变,仅JX201601 VP1出现G36S突变,JX201802 VP1出现Q222R突变,致使VP1蛋白抗原性改变。本研究首次明确了江西地方鸡种中AGV2的流行状况和遗传演化特点,为江西地区AGV2感染的防控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关键词: 禽圆环病毒2型 流行病学调查 进化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活性生物增产降解剂对锐尖山香圆生长生理、药效成分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活性生物增产降解剂对锐尖山香圆的应用效果,以期为锐尖山香圆微生物肥料选择及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今后锐尖山香圆提质增效的规模化种植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1年生锐尖山香圆为试验材料,设叶面喷施(T1,1∶30;T2,1∶50;T3,1∶100)、灌根(T4,1∶100;T5,1∶200;T6,1∶300)、叶面喷施+灌根(T7,T1+T4;T8,T2+T5;T9,T3+T6)9个施肥处理,以同步等量施清水为对照(CK),比较活性生物增产降解剂不同处理对锐尖山香圆生长生理指标、药效成分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施用活性生物增产降解剂可明显促进锐尖山香圆生长,除T9处理降低株高外,其余处理均可增加株高和单叶厚度,扩大单叶面积,提高折干率与药材干重;其中,T8处理显著增加株高19.5%(P<0.05,下同);T1处理显著增加干重73.4%、折干率31.7%、单叶厚度27.1%和单叶面积47.3%。从生理指标来看,T5处理可降低叶片各项生理指标,T7~T9处理也降低了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而T2处理对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最优,较CK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35.5%、可溶性蛋白含量60.0%、脯氨酸含量94.6%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82.7%,其次为T1和T4处理。从药效成分来看,T3处理的女贞苷含量和T1处理的野漆树苷含量最高,分别较CK增加59.4%和83.3%,其次为T5和T6处理。从土壤质量来看,除T3和T6处理外,其他处理均可有效改善土壤质量,尤其是T2处理较CK显著提高有机质含量76.1%、脲酶活性12.3%、蔗糖酶活性483.3%、酸性磷酸酶活性18.7%,其次为T1和T5处理。采用隶属函数法对生长生理、药效成分和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不同处理的综合排序为T1处理>T2处理>T4处理>T7处理>T6处理>T9处理>T5处理>T8处理>T3处理>CK。【结论】综合考虑锐尖山香圆形态指标、生理性状、产量及药效成分等,叶面喷施活性生物增产降解剂的效果优于灌根,且叶面喷施浓度以低浓度(1∶30~1∶50)为宜,可有效促进锐尖山香圆生长、提高产量,同时增强抗性并提高药效。

关键词: 锐尖山香圆 微生物肥料 生长生理 产量 药效成分 土壤有机质 土壤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井冈蜜柚果园土壤和叶片养分状况及果实品质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吉安市井冈蜜柚果园土壤和叶片营养元素状况及果实品质,在井冈蜜柚主产区采集了33个代表性果园的土壤、叶片及果实样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井冈蜜柚果园土壤pH均值4.82,酸性至强酸性井冈蜜柚果园占90.91%.土壤碱解氮、有效磷、交换性钙及交换性镁含量处于缺乏的井冈蜜柚果园分别占24.24%、30.30%、100%及90.91%;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叶片中氮、钾、钙和镁含量缺乏的井冈蜜柚果园分别占15.16%、12.13%、100%和60.61%;叶片磷含量在适宜偏高水平.3)井冈蜜柚果实品质:单果重均值886.12?g,果形指数均值1.05,维生素C含量均值0.71?mg/g,可溶性固形物均值10.82%,可滴定酸均值0.78%,固酸比均值15.57,且桃溪蜜柚品质较佳.4)土壤碱解氮、交换性镁的含量与叶片中对应元素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片钙、镁含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pH与叶片钙、镁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片钙含量、镁含量与果实单果重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吉安市井冈蜜柚果园应加强钙、镁等元素的补充以促进果实品质的提升及产量的提高,同时可施用适量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关键词: 井冈蜜柚 土壤养分 叶片营养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无人机RGB图像的金沙柚叶片叶绿素含量监测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叶片叶绿素含量(leaf chlorophyll content,LCC)是表征金沙柚(Citrus grandis(L.)Osbeck)长势状况的重要指标。利用无人机RGB图像可实现植被长势参数实时、无损监测。然而,当前人们对无人机RGB图像监测蜜柚LCC时的敏感图像特征及适宜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选取模式尚不明确。为构建基于无人机RGB图像的蜜柚LCC监测模型,实现利用无人机RGB图像快速监测金沙柚LCC。【方法】本研究基于不同氮肥水平的金沙柚田间试验,于开花期、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测定蜜柚LCC,同步使用无人机采集蜜柚RGB图像,并提取不同类型图像特征(6个颜色特征、9个植被指数、9个纹理特征);分别在叶片ROI和冠层ROI两种模式下,分析不同图像特征与蜜柚LCC之间的相关性,确定最优ROI选取模式及敏感图像特征,并构建定量监测模型。【结果】包含有丰富红光信息的红光值(redness intensity,R)、超红植被指数(excess red vegetation index,ExR)和基于红光波段提取的均值(mean texture based on the red band,MEA-R)对蜜柚LCC敏感,在叶片ROI模式下利用其构建的监测模型精度高于在冠层ROI模式下构建的监测模型精度。3个图像特征中,ExR与蜜柚LCC之间相关性最高,在叶片ROI模式下构建的全生育期监测模型建模决定系数(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R~2)达到0.83,模型检验时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ormalized root mean square error,nRMSE)和偏差(bias)分别为0.24和0.01 mg/g。R和MEA-R表现相似,叶片ROI模式下其建模R~2为0.72,检验nRMSE为0.33。【结论】考虑到监测模型的准确性和图像特征提取的方便性,本研究确定可基于叶片ROI模式提取图像特征ExR并构建全生育期蜜柚LCC监测模型:LCC=-0.01×ExR+2.83,实现利用无人机搭载数码相机快速、准确监测园区尺度金沙柚LCC,在金沙柚生长无损监测诊断和精确管理中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 金沙柚 叶片叶绿素含量 无人机 RGB图像 图像特征 监测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纯合系野生稻植硅体形态特征及其在水稻起源研究中的意义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分析现生野生稻植物细胞结构、组织、器官等形态特征,建立野生稻的鉴定指标,是研究史前稻作农业起源、演化的基础.但是,现生野生稻在演化过程中经常会受到人类栽培驯化稻基因渗透,影响了野生稻鉴定指标的准确性.如何消除驯化水稻等植物基因渗透对鉴定指标的影响,纯化野生稻的形态特征,一直是困扰水稻起源研究的难题.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国江西东乡3处原生境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和1处异位保存的连续6代自交纯合后普通野生稻植硅体形态特征,发现消除(减少)了驯化基因渗透的纯合系野生稻扇型植硅体形态相比原生境野生稻,有3个方面的显著变化:(1)尺寸总体缩小(体长从VL_(原生)41.9μm减少到VL_(纯合)38.6μm);(2)长柄型增多,扇面长B/扇柄长A的值,从B/A_(原生)(1.22±0.47)减少到B/A_(纯合)(0.92±0.30);(3)鱼鳞状纹饰个数减少,≥9个鱼鳞状纹饰的扇型植硅体比例明显降低,从原生境野生稻的53.4%减少到纯合系野生稻的37.2%.本研究为利用水稻植硅体形态开展水稻起源研究,提供了可靠的鉴定参考标准.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普通野生稻 扇型植硅体 纯合系 原生境 水稻起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优异种质筛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江西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地方茶树品种的改良、利用和创新提供理论参考。【方法】2020—2021年以筛选收集的28份茶树资源单株为材料进行生物学性状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生长综合表现良好的15份茶树资源的特征性生化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筛选出品质性状较优异资源。【结果】28份茶树种质资源以灌木型、树姿半张开、中叶种为主,芽叶色泽多为淡绿色,芽叶茸毛少或中等,生物学性状变异系数为12.66%~47.94%,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04~2.03,其中15份茶树资源特征性生化成分的变异系数为14.18%~33.03%,多样性指数变幅为1.84~1.99。通过聚类分析将15份茶树资源聚为4大类,第1、2类群为适制红茶型资源,第3、4类群为红绿茶兼制型资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2个主成分保留了6个主要生化成分多样性78.38%的信息,经主成分综合得分计算,排名前5的资源依次为M2111、M2112、M2125、M2115、M2127,初步筛选出高茶多酚资源5份、高咖啡碱资源2份、高水浸出物资源8份。【结论】江西茶树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叶长、叶宽、锯齿数等芽叶性状及儿茶素、茶多酚等品质性状改良潜力较大,筛选出的优异资源可在茶叶生产上直接利用或作为宁红茶新品种改良的亲本材料。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江西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