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淡白叶突变体的选育与利用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淡白叶水稻作为有色稻,在稻田景观布置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阐述淡白叶稻的选育过程,对其特征特性、遗传生理和品质等进行研究,为淡白叶稻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淡白叶突变体及其野生型黄华占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正反交实验,同时测定其全生长发育时期的叶绿素含量,并对其进行指纹图谱鉴定.淡白叶突变体与野生型黄华占正反交,其F1代均为绿色表型,其F2代出现淡白叶和绿叶两种类型.[结果]卡方检测分析表明淡白叶突变体属于单基因隐形突变.叶绿素含量测定表明,在早期的营养生长阶段淡白叶突变体与黄华占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后期的生殖生长阶段两者无明显差异,同时淡白叶突变体的小区产量也可达到黄华占的86%.[结论]淡白叶突变体的叶色变化对其产量影响不大,淡白叶突变体可作为有色稻育种应用的重要资源.
除草剂乙草胺胁迫下油菜品种的耐药生理研究
《植物保护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甘蓝型油菜在乙草胺胁迫下的耐药生理对非转基因耐乙草胺的油菜新种质选育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纸床法测定乙草胺耐药品种‘Norin 41’和敏感品种‘Dong Hae 1’生长7 d的幼苗进行生物性状、还原型谷胱甘肽代谢、抗氧化分析以及品种表型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耐药品种生长、根抗倒伏性、乙草胺解毒能力和抗氧化能力均强于敏感品种,耐药品种的氧化损伤低于敏感品种。直立苗率、根-茎比、鲜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是反映品种耐药性的主要因素。这些研究结果为耐乙草胺种质选育提供了有益参考。
木薯种茎越冬贮藏期间适宜温、湿度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越冬期间贮藏环境的温、湿度条件对木薯种茎生理指标的影响,设置人工气候箱(N1)、室内(N2)、室外(CK1)、岩洞内(YD)、岩洞外(CK2)、土洞内(TD)和土洞外(CK3)7种贮藏方式,分析越冬期间不同贮藏方式的温、湿度变化对木薯种茎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越冬期间,Nl、N2、CK1、YD、CK2、TD和 CK3的温度变化分别为0.7、11.0、20.1、1.7、24.6、2.9和20.8℃,相对湿度(RH)度变化分别为8.5%、23.7%、42.0%、0、65.4%、0和45.4%;N1、YD和TD贮藏期间的温度、相对湿度条件相对稳定;2)在越冬期间,木薯种茎的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表现出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增加的速率由高到低为N1>N2>CK1;3)越冬贮藏后,贮藏质量从高到低为N1>TD>YD>N2>CK1>CK3>CK2,其中N1显著高于其余6个处理,CK3和CK2显著低于其余5个处理.越冬贮藏期间,相对适宜并稳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可以减弱木薯种茎的生理活动,有利于提高木薯种茎的贮藏质量.综上,建议木薯种茎越冬贮藏期间的温度控制在15~18℃,同时将相对湿度保持在85%以上.
关键词: 木薯;种茎;越冬贮藏;温湿度;生理;质量
水杨酸通过一氧化氮途径调控水稻缓解低磷胁迫
《中国水稻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深入剖析水杨酸调控水稻低磷胁迫响应的生理与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常规水稻品种日本晴,外源添加水杨酸后测定水稻体内总磷含量、酸性磷酸酶活性、木质部汁液磷含量、水稻根系特征参数、磷转运子基因表达水平和一氧化氮含量等指标解析水杨酸缓解水稻缺磷胁迫的生理和分子机制.[结果]1)水杨酸对水稻磷吸收的调控存在剂量效应,1μmol/L水杨酸显著提高低磷条件下水稻体内总磷含量,5μmol/L水杨酸则降低水稻体内总磷含量.2)低磷条件下,1μmol/L水杨酸使酸性磷酸酶活性提高了11.35%,根系总长增加了20.90%,根系表面积增加11.86%,根系体积增加了15.38%,总根数增加了23.55%,木质部汁液中的磷含量提高了22.67%.同时,1μmol/L水杨酸提高了水稻根系磷转运子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水稻对外界磷的吸收和体内磷的转运.3)水杨酸通过提高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增加水稻根系的一氧化氮含量,从而通过调控磷转运子基因的表达提高低磷条件下水稻对外界磷的吸收.[结论]水杨酸与信号分子一氧化氮互作缓解低磷胁迫.
功能稻'紫宝香糯1号'维生素A合成相关QTL定位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富含各种营养成分且具有保健功效的功能稻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挖掘和利用功能稻中的相关内源基因来用于育种实践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利用富含天然维生素A(VA)的功能稻品种'紫宝香糯1号'作为实验材料,通过与93-11进行正反交构建遗传群体,并测定其F1代及F2代群体的VA含量,表明VA合成是隐形核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为了进一步对控制水稻含VA性状的基因进行QTL定位分析,利用'紫宝香糯1号'与'明恢63'通过单粒传构建重组自交系(RIL)并绘制遗传图谱,最终定位了 3个与VA性状相关的QTL,这些结果为调控VA合成相关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富含VA新型功效稻选育提供依据.
关键词: 功能稻;维生素A;重组自交系;QTL定位
稻茬-紫云英联合还田对水稻土表层水可溶性碳氮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云英是南方稻田广泛种植利用的冬季绿肥,但利用不当可能带来养分流失的风险.研究探讨了稻茬-紫云英联合还田对水稻土表层水可溶性碳氮的影响,旨在为紫云英的合理利用、农业面源污染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江西省最典型的红壤性水稻土和冲积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布置精准控制水稻盆栽试验,设4个处理:不施用稻茬和紫云英(CK)、紫云英单独还田(MV)、低量稻茬和紫云英联合还田(LSMV)、高量稻茬和紫云英联合还田(HSMV),各处理施用等量化肥.结果表明:在红壤性水稻土上,MV处理表层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总氮(DTN)和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急剧增加,三者最高时分别达到414.3?mg/L(第7 d)、575.4(第3 d)和532.4 mg/L(第3 d),相对于对应时间的CK分别增加了5.9、14.1和35.8倍;但将稻茬与紫云英联合还田,会使表层水的DOC、DTN和DON含量降低至与CK接近的水平.而冲积性水稻土MV处理的DOC、DTN和DON含量相对于CK最高也仅增加了51.9%(第7 d)、25.2%(第7 d)和58.4%(第7 d).将稻茬与紫云英联合还田还有助于降低两种水稻土表层水中的铵态氮(NH4+-N)含量,LSMV处理可促进NH4+-N向硝态氮(NO3--N)的转化,而HSMV处理明显抑制了NH4+-N向NO3--N的转化.综上,在南方稻田将稻茬与紫云英联合还田应加以推广,尤其是在红壤性水稻土上更应采取此项技术措施.
施肥方式对木薯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Ion S5~(TM) XL测序平台,通过未施肥(R1)、常规施肥(R2)和化肥减量(R4)等不同施肥方式对木薯华南205种植地土壤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水平为97%下聚类分析得到的R1、R2、R4的OTUs数分别为1 003、989、864个;不同施肥方式下木薯根际土壤中优势菌门为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化肥施用增加了绿弯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等的相对丰度,降低了酸杆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施肥方式改变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度,其物种多样性表现为R1>R2>R4.基于土壤细菌群落的PCoA和聚类分析,R1和R2群落组成多样性较为相似,与R4不同.表明施肥方式不仅改变木薯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与相对丰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木薯根际土壤群落结构,尤其增加了木薯根际土壤有益细菌的数量,提高了木薯产量.
关键词: 施肥方式 木薯根际土壤 16S rRNA 细菌多样性 群落结构
不同大球盖菇菌株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综合评价
《食用菌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13个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菌株的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农艺性状分析结果表明:菌株DQ-1、DQ-4和DQ-5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菌株DQ-1和DQ-6出菇较早,单菇质量较大,平均单菇质量分别为(51.12±33.92)g和(51.23±34.44)g;菌丝生长速度与出菇时间不存在相关性,而单菇质量与子实体长度、菌柄长度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子实体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菌株DQ-2、DQ-6和DQ-10总蛋白含量较高,菌株DQ-3、DQ-11和DQ-13总糖和多糖含量较高;菌株DQ-6粗脂肪含量最低,菌株DQ-1中粗纤维含量最高.各菌株子实体氨基酸含量为42.81~86.90 mg·g-1,其中菌株DQ-3、DQ-6和DQ-8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含量较高.对大球盖菇必需氨基酸进行评分结果表明,甲硫氨酸+半胱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苏氨酸含量最高.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菌株DQ-6出菇最早、单菇质量较大、总蛋白和氨基酸含量较高,可进一步开展中试和示范栽培,而菌株DQ-3、DQ-8、DQ-10和DQ-13可作为选育高营养成分菌株的育种材料.
2015年~2020年江西地方鸡种禽圆环病毒2型流行病学调查与全基因组进化分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江西地区禽圆环病毒2型(AGV2)的流行情况及基因组的遗传进化关系,本研究利用PCR方法对2015年~2020年间采自江西各地区的1 372份地方鸡血清、粪便及内脏组织样品进行AGV2检测。结果显示,江西地区AGV2的阳性率为13.99%(192/1 372),其中育成鸡阳性率最高,为17.16%(98/571),且各生长阶段鸡AGV2阳性率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从中选取12份AGV2阳性样品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并对其全基因组序列和VP1蛋白序列进行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分析,同时对VP1蛋白线性抗原表位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选取的12个AGV2全基因组之间的同源性为96.8%~99.8%,其中VP1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在96.5%~99.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9.4%~100%;遗传进化分析显示,12个AGV2全基因组分布于进化树的各分支,具有遗传多样性的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AGV2 VP1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突变并未导致VP1蛋白疏水性的改变,仅JX201601 VP1出现G36S突变,JX201802 VP1出现Q222R突变,致使VP1蛋白抗原性改变。本研究首次明确了江西地方鸡种中AGV2的流行状况和遗传演化特点,为江西地区AGV2感染的防控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活性生物增产降解剂对锐尖山香圆生长生理、药效成分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活性生物增产降解剂对锐尖山香圆的应用效果,以期为锐尖山香圆微生物肥料选择及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今后锐尖山香圆提质增效的规模化种植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1年生锐尖山香圆为试验材料,设叶面喷施(T1,1∶30;T2,1∶50;T3,1∶100)、灌根(T4,1∶100;T5,1∶200;T6,1∶300)、叶面喷施+灌根(T7,T1+T4;T8,T2+T5;T9,T3+T6)9个施肥处理,以同步等量施清水为对照(CK),比较活性生物增产降解剂不同处理对锐尖山香圆生长生理指标、药效成分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施用活性生物增产降解剂可明显促进锐尖山香圆生长,除T9处理降低株高外,其余处理均可增加株高和单叶厚度,扩大单叶面积,提高折干率与药材干重;其中,T8处理显著增加株高19.5%(P<0.05,下同);T1处理显著增加干重73.4%、折干率31.7%、单叶厚度27.1%和单叶面积47.3%。从生理指标来看,T5处理可降低叶片各项生理指标,T7~T9处理也降低了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而T2处理对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最优,较CK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35.5%、可溶性蛋白含量60.0%、脯氨酸含量94.6%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82.7%,其次为T1和T4处理。从药效成分来看,T3处理的女贞苷含量和T1处理的野漆树苷含量最高,分别较CK增加59.4%和83.3%,其次为T5和T6处理。从土壤质量来看,除T3和T6处理外,其他处理均可有效改善土壤质量,尤其是T2处理较CK显著提高有机质含量76.1%、脲酶活性12.3%、蔗糖酶活性483.3%、酸性磷酸酶活性18.7%,其次为T1和T5处理。采用隶属函数法对生长生理、药效成分和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不同处理的综合排序为T1处理>T2处理>T4处理>T7处理>T6处理>T9处理>T5处理>T8处理>T3处理>CK。【结论】综合考虑锐尖山香圆形态指标、生理性状、产量及药效成分等,叶面喷施活性生物增产降解剂的效果优于灌根,且叶面喷施浓度以低浓度(1∶30~1∶50)为宜,可有效促进锐尖山香圆生长、提高产量,同时增强抗性并提高药效。
关键词: 锐尖山香圆 微生物肥料 生长生理 产量 药效成分 土壤有机质 土壤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