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利用东乡野生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鉴定穗部性状主效QTL
《中国水稻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稻穗是水稻产量的主要承载者,发掘穗部性状相关的主效QTL对进一步精细定位、克隆和育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粳稻日本晴为受体、东乡野生稻为供体构建的一套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s)群体为材料,在4个生态环境下进行穗部性状表型鉴定与主效QTL定位分析.[结果]不同生态环境下CSSL群体穗部性状存在较大幅度变异,东乡野生稻染色体片段的导入显著改变背景亲本的穗部性状,具有明显的增产效应;早季、中季、晚季和海南环境下共检测到 64 个控制每穗颖花数和籽粒大小的QTL,其中qPL2、qSN1.2、qSN2、qFGN3、qTGW2、qTGW12.1和qSL2在 3个环境下稳定表达,21个QTL在2个环境下被重复检测到,其余QTL仅在单一环境下被发现;主效QTL qSN1.1、qSN1.2、qSN2、qSN3和qSN12对每穗颖花数具有明显的影响,多个QTL聚合具有明显调控每穗颖花数的功能;主效QTL qSL2、qSL3.2、qSLW3.1、qSLW3.2、qTGW8.1 和qSLW10 对籽粒大小具有明显的影响.这些位点分别作用于粒长、粒宽和长宽比,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籽粒大小;同时,穗部性状QTL成簇分布于10 个染色体区段,其中主效QTL簇qGNS1.1、qGNS1.3、qGNS2.1、qGNS3.1、qGNS9、qGNS10和qGNS12包含多个调控每穗颖花数及籽粒大小性状的QTL,可在不同环境下稳定表达.来自东乡野生稻的等位基因具有明显调控产量表型的功能.[结论]研究结果不仅为东乡野生稻优异基因发掘奠定基础,也可为水稻穗部性状的分子育种提供新基因源.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穗部性状 QTL分析


石灰和牡蛎粉对酸性镉污染农田粉葛增产降镉效应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含钙物质对酸性镉污染农田粉葛生长及镉富集特征,以江西省新余市酸性镉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施用石灰和牡蛎粉2种钙素材料对土壤化学性质、粉葛各部位镉含量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比,施钙(石灰、牡蛎粉)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H(0.85~0.87个单位),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效态镉含量(53.85%),施钙处理还降低了镉在粉葛体内富集.与对照相比,石灰处理粉葛总生物量、产量和收益分别增加了34.26%、38.20%和107.15%,块根和葛粉中镉含量分别降低了34.09%和15.38%.与对照相比,牡蛎粉处理粉葛总生物量、产量和收益分别增加了42.46%、38.07%和173.08%,块根和葛粉中镉含量分别降低了63.64%和69.23%,其中以牡蛎粉处理的增产降镉效果最佳.相关分析表明,粉葛生物量及产量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粉葛各部位镉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土壤中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在镉污染耕地上施用牡蛎粉(2250 kg·hm-2)更有利于促进粉葛的生长,提高粉葛产量、品质及收益,同时还能有效降低镉在粉葛体内的富集,实现粉葛安全生产.


鸭甲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中国兽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 DVH)主要是由鸭甲型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A virus, DHA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和致死性的传染病,以肝脏出血肿大、肝空泡增多和神经症状为基本特征。近年来,病毒变异导致其致病性的改变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对DHAV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病毒引起的流行与传播、病理变化、致病机制以及该病的诊断与防控等方面进行综述,将为今后该病的诊断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鸭甲型肝炎病毒(DHAV) 流行病学 致病机制 诊断与防控


磷酸盐对定量卤制酱牛肉水分分布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复合磷酸盐对定量卤制酱牛肉水分分布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对不同磷酸盐添加量的酱牛肉水分分布和迁移规律进行分析,并研究不同磷酸盐添加量对定量卤制酱牛肉微观结构和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复合磷酸盐添加量的升高,定量卤制酱牛肉的蒸煮损失率逐渐下降,水分含量逐渐上升,出品率逐渐增加,但当添加量大于0.4%时,以上指标变化均不显著(P>0.05)。复合磷酸盐的添加会导致结合水的横向弛豫时间T21和不易流动水的横向弛豫时间T22缩短,不易流动水的横向驰豫峰面积百分比P22增加,导致部分自由水转化为不易流动水。随着复合磷酸盐添加量的增加,酱牛肉的硬度和咀嚼性逐渐下降,弹性和内聚性逐渐增加,肌纤维组织逐渐变得平坦光滑且致密均匀。因此,确定定量卤制酱牛肉中复合磷酸盐的最佳添加量为0.4%。本研究可为酱卤牛肉的品质改良及卤制技术升级提供理论基础。


起垄栽培对土壤理化性质、粉葛生物量及其重金属镉富集的影响
《生态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新余地区镉污染稻田治理方法,筛选稻田替代种植经济作物,以赣葛 1 号为试验材料,设置 2 种栽培方式(平作、垄作),分析起垄栽培对土壤理化性质、镉含量、粉葛葛根产量、生物量及其对重金属镉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平作栽培相比,垄作栽培增加了粉葛块根产量(13.96%)和地上部生物量(7.02%).垄作栽培增加了土壤pH、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全镉和有效态镉含量,增幅分别为 7.34%、11.48%、0.97%、16.67%和 8.00%.垄作栽培还提高了粉葛块根、葛渣、葛头和叶片中镉含量,分别增加了 67.74%、52.24%、20.51%和 5.43%,但减轻了葛粉、主藤和侧枝中镉含量,分别降低了 20.00%、10.13%和 3.54%.粉葛不同部位中镉含量表现为:侧枝>主藤>葛头>叶片>块根.综上,起垄栽培可改善土壤环境,提高粉葛产量和生物量,但有增加土壤和粉葛中镉含量的风险.


江西甘薯地方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江西甘薯地方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甘薯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收集的111份江西甘薯地方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2019-2020年连续2年在南昌对其22个表型性状(14个质量性状和8个数量性状)进行调查分析,采用遗传变异分析、相关分析、Ward法聚类分析及综合评价法研究江西甘薯地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111份甘薯地方种质资源的顶芽色主要为浅绿色和绿色,顶叶和叶片形状均主要为缺刻型,顶叶色主要为绿色,叶色主要为绿色,叶主脉色、脉基色、叶柄主色、柄基色和茎主色均以绿色为主,株型主要为半直立,薯形主要为纺锤形和不规则形,薯皮主色以粉红色为主,薯肉主色为桔红、淡黄、黄和白色.14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0.31~2.01,平均为1.20,其中以薯形、薯皮主色和薯肉主色的H′较大,均大于1.50,叶色的H′最小;8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15%~60.56%,以中薯率和单株结薯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均大于50.00%,茎直径的变异系数最小;8个数量性状的H′为1.38~1.50,平均为1.43,以大薯率的H′最大,节间长的H′最小.主蔓长与节间长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茎直径和基部分枝数显著正相关(P<0.05);大薯率与基部分枝数极显著正相关,与节间长、单株结薯数和中薯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供试的111份甘薯地方种质资源可分为性状差异较大的四大类群,并从中筛选出3份综合性状优异的种质及1份高干物率种质,分别为北关白心薯、石园红薯、周畲黄心薯和修水大白薯.[结论]江西甘薯地方种质资源主要表型性状的变异较大,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尤其是薯块性状具有很大的遗传改良空间.甘薯地方种质资源间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


中科发早粳1号分子设计育种
《遗传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双季早稻生产是粮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双季早粳稻品种培育取得了重要进展,育成了兼具高产、优质、高抗的中科发早粳 1 号等双季早粳稻新品种/系.中科发早粳 1 号是利用分子设计育种体系,针对双季早稻生产中长期难以解决的经济效益低、稻米品质差、早期耐寒差和易穗萌等问题,选取含有不同优异基因的空育 131、南方长粒粳与吉粳 88 为亲本,通过关键基因筛选聚合培育而成.中科发早粳 1 号株型紧凑,株高 90 厘米,每穗粒数 120 粒,结实率 85%,千粒重 26 克,每公顷产量 8.25 吨,主要米质指标达到部颁粳稻品种品质等级二级及以上.中科发早粳 1 号的成功培育将为双季早稻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动力.
关键词: 水稻 双季早稻 双季早籼稻 双季早粳稻 分子设计育种


山药根腐线虫病发生动态及连作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特征
《福建农业学报 》 2023 CSCD
摘要:[目的]探索早熟和晚熟品种、浅生槽定向栽培和传统栽培连作山药田根腐线虫的发生动态及山药连作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变化,以期为山药根腐线虫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早熟品种永丰淮山传统栽培田、晚熟品种泰和竹篙薯浅生槽定向栽培田和传统栽培田连作土壤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品种山药生长特点定期采集土样,采用贝尔曼漏斗法对土壤线虫进行分离,利用线虫形态学特征将线虫鉴定到属,并进行计数,分析线虫群落随着山药生长在土壤中的变化特征.[结果]永丰淮山和竹篙薯田土壤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种群数量分别从6月和8月之后开始急剧增加,10月达到高峰.不同品种和不同栽培方式山药田土壤分别共分离到9属、13属和12属线虫,且线虫群落均主要由食细菌类线虫和植物寄生类线虫组成.10月土壤中短体线虫属相对丰度急剧增加的同时,永丰淮山土壤中食细菌类线虫拟丽突线虫属Acrobeloides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93.55%,而泰和竹篙薯浅生槽定向栽培和传统栽培土壤中食细菌类线虫小杆线虫属Rhabditis相对丰度分别显著降低52.80%和75.99%.此外,泰和传统栽培田土壤中拟丽突线虫属的相对丰度也大幅降低96.01%.对线虫生态指数分析表明,不同品种和不同栽培方式山药田的不同时期土壤线虫生态指数表现不同,但10月时连作土壤线虫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瓦斯乐思卡指数WI均显著降低.[结论]10月是根腐线虫发生的关键期,其相对丰度的急剧增加会打破土壤生态原有的平衡状态,导致土壤食细菌类线虫相对丰度、线虫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以及土壤健康程度均大幅下降,对土壤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金荞麦的药理作用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草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作为中国传统的中草药,含有酚类、黄酮类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调节功能,包括调节糖脂代谢、抗氧化、抗菌和抗肿瘤等作用。金荞麦作为肉鸡饲料中批准使用的中草药,具有一定的抗生素替代性。在动物生产中,金荞麦作为饲料添加剂不仅可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和抗氧化能力,还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水平,同时金荞麦的茎叶也可以开发为非常规饲料原料,缓解饲料原料短缺现状。本文就金荞麦的药理作用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金荞麦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生物活性 抗炎抗菌 肠道健康 抗氧化 糖脂代谢 抗肿瘤 动物生产


二甲基二硫与氯化苦联合熏蒸防治山药土传病害效果及生物安全性评价
《植物保护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二甲基二硫(dimethyl disulfide, DMDS)与氯化苦(chloropicrin, CP)联合熏蒸对江西黏重土壤条件下山药土传病害的防控效果及生物安全性,选择土质黏重的连作红壤旱地进行熏蒸试验。结果表明,DMDS和CP联合熏蒸对枯萎病和立枯病的防效为90.56%,对根系生长旺盛期吸收根根结线虫病的防效为99.61%,对收获期块茎根结线虫、根腐线虫病的防效为88.70%。解除胁迫后20~120 d,熏蒸处理山药根际土壤微生物总量与空白对照(CK)差异不显著,但真菌/细菌、真菌/放线菌比值显著低于CK(P<0.05),芽胞杆菌数量显著高于CK(P<0.05)。熏蒸处理山药出苗率与CK没有显著差异;山药齐苗期蔓基直径和藤蔓鲜重分别为3.40 mm和76.08 g,甩蔓盛期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为52.56,均显著高于CK(P<0.05);收获期商品薯产量为21 292.86 kg/hm~2,显著高于CK。综上,DMDS和CP联合熏蒸对江西黏重土壤条件下山药土传病害均具有良好的防病效果,对山药和土壤微生物安全,增产效果显著。
关键词: 二甲基二硫联合氯化苦熏蒸 山药土传病害 防控效果 生物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