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测绘技术的土地资源管理研究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 2017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城市人口日益增长,导致了土地的稀缺,居民人均占地面积大幅度下降,人地矛盾紧张。因此,为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应当采取现先进的测绘技术,获得较为详细的土地资料,为制定开发规划提供必要的依据,提高土地资源开发管理的效率。本文首先对现代测绘技术进行了介绍,然后就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豆蔻酸对茄子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化感物质豆蔻酸对茄子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理功能类群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豆蔻酸处理显著增加了茄子根际微生物生理类群数量,细菌菌群数随处理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加;硝化细菌与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变化一致,1.00 mmol/kg豆蔻酸处理的数量最多;0.05~1.00 mmol/kg豆蔻酸处理的固氮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豆蔻酸处理后土壤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加,脲酶在中高浓度豆蔻酸处理中显著增加,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但各处理浓度之间差异不大。豆蔻酸处理明显增加了茄子株高和茎粗。


早稻茬秋芝麻轻简化播种方式研究初报
《湖北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为了探索早稻茬秋芝麻(Sesamum indicum)高效高产种植方式,研究了6种轻简化播种方式对芝麻出苗及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收割前撒播芝麻种子和肥料,随即机械化收割早稻并将秸秆粉碎还田,然后把叠放较厚的秸秆向周边均匀撒开,紧接着用旋耕机旋耕稻田,这一方式在秸秆还田的同时,又可保证田间芝麻基本苗,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及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农业生产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 芝麻(Sesamum indicum) 早稻茬 轻简化播种 产量 效益


蜜蜂成虫工蜂肠道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微生物学通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2种蜜蜂(健康意大利蜜蜂和健康中华蜜蜂)成虫工蜂肠道可培养细菌的群落结构组成。【方法】利用16S r RNA基因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分析技术,结合菌落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细菌种类。【结果】从2种蜜蜂成虫工蜂肠道200株可培养细菌得到18种不同细菌遗传型,分属于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弧菌科(Vibrionaceae)和肠球菌科(Enterococcaceae)3个科。其中肠杆菌科是肠道可培养细菌最优势的细菌种类。同样以序列相似性大于97%的菌株归为相同细菌种类为标准,找到了2种蜜蜂可培养细菌的共有菌种,结合菌落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确定肠道可培养细菌为肠杆菌属8株,克雷伯氏菌属1株,肠球菌属2株,以及气单胞菌属1株。【结论】通过研究健康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成虫工蜂肠道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可为开展蜜蜂的微生态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
关键词: 蜜蜂 16S rRNA基因 肠道细菌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群落结构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以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 2017
摘要:文章以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为研究对象,运用查阅资料、调研、统计等方式了解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分析了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快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桔青霉素的不确定度分析
《中国食品添加剂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食品中桔青霉素残留量测定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依据JJF 1135-2005《化学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规定的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分析食品中桔青霉素的不确定度来源,通过对不确定度分量进行量化和合成,得出当食品中桔青霉素残留量为154μg/k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8.6μg/kg(k=2)。评定结果表明,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为标准曲线拟合、样品前处理过程和测量重复性等。


红壤旱地芝麻防早衰叶面调控剂筛选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速效肥料、生长调节剂及抗病药剂对保持芝麻生长中后期的正常生长都能起到积极作用。"磷酸二氢钾+硝酸铵+腐植酸+赤霉素"配制能有效防控红壤旱地芝麻早衰,在此配方基础上,添加代森锰锌能对防控芝麻叶部及茎部病害起到一定的作用,从而增强了红壤旱地上芝麻的抗早衰能力。


土壤增氧方式对其氮素转化和水稻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种不同生态型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水稻)、IR45765-3B(深水稻)和中旱221(旱稻)为材料,比较研究了不同增氧方式(T1-增施过氧化钙、T2-微纳气泡水增氧灌溉、T3-表土湿润灌溉和CK-淹水对照)下稻田土壤氮素转化和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1)增氧处理明显改善土壤氧化还原状况,3种增氧方式下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均高于CK。稻田增氧促进土壤氮素硝化,在分蘖期和齐穗期T1、T2和T3的土壤硝化强度和脲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K,反硝化强度显著低于CK。2)不同增氧处理对水稻氮素吸收的影响不同,在拔节期、齐穗期和完熟期3品种的植株氮素积累量均表现为T1、T2显著高于CK,而T3显著低于CK;在完熟期,T1处理下中浙优1号、IR45765-3B和中旱221植株氮素积累量分别较CK增加了21.2%、13.2%和17.0%,而T2处理下3品种的植株氮素积累量分别较CK增加了14.3%、6.9%和9.1%。3)与CK相比,T1和T2显著提高水稻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CK无显著差异,而T3显著增加水稻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可见,施用过氧化钙和微纳气泡水增氧灌溉能有效改善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不仅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而且显著增强稻田氮的硝化而减少氮素损失,从而提高水稻氮素积累量和氮素收获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