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互联网+”背景下对江西蔬菜市场交易的思考
《天津科技 》 2017
摘要:江西蔬菜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存在品质安全、销售渠道不畅、市场价格波动等风险。"互联网+"蔬菜市场交易有利于促进江西蔬菜市场稳定。伴随着"互联网+"农业时代的到来,提出了通过制定蔬菜全产业链质量标准,健全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加强蔬菜销售市场信息化建设,建立蔬菜价格信息发布平台等不断完善江西蔬菜交易市场。


红壤调理剂的改土培肥及作物增产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南方红壤地区,土壤酸化加剧、养分贫瘠化严重,研发红壤改良的技术和物化产品,对作物均衡增产和红壤可持续利用有重要意义。红壤旱地连续3年定位种植油菜-花生,花生品种为赣花5号,油菜品种为丰油730。调理剂为自行研制的专利产品,已经实现了产业化。研究了红壤调理剂对土壤微结构、物理性状、养分和pH值的影响,并对花生、油菜的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施用调理剂后,从微观结构来看,红壤的致密性降低、孔隙度增加,土壤颗粒直径<4μm;2)施用调理剂的土壤容重显著降低,孔隙度增加到59%以上,大颗粒水稳性团聚体(>0.25 mm)含量增加幅度为1.6%~14.0%,分形维数显著降低,并且与>0.25mm粒径的团粒结构含量间呈极显著线性相关;3)施用调理剂的土壤电导率、有机碳、矿质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提高,提高幅度在4.3%~143.7%之间;4)施用调理剂还降低了红壤的酸性,pH值从对照处理的5.28提高到5.82,差异显著;5)施用调理剂,花生和油菜增产幅度分别在13.1%~24.8%、10.3%~21.6%之间;6)应用笔者研制的红壤调理剂,可有效改善红壤旱地的理化性质,提高油菜和花生产量,其用量在2 250~3 000 kg/hm~2时较佳。


茄子黄萎病苗期人工接种技术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高效、准确的茄子黄萎病苗期人工接种技术,对灌根法、伤根灌根法、剪根蘸根法等接种方法及菌株致病力、菌液浓度、菌液量等因素对接种技术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索。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可用于茄子黄萎病苗期人工接种鉴定,且鉴定结果趋于一致。灌根法发病较慢,伤根灌根法人为造成的实验误差较大,剪根蘸根法效率更高,结果更准确。不同方法接种后适宜调查时间不同,灌根法为接种后45 d,剪根醮根法与伤根灌根法为接种后30 d。研究表明,菌株致病力强弱是影响抗性鉴定结果的关键要素。在此试验范围内菌液浓度、菌液用量的不同可影响茄子黄萎病发展快慢,但不影响最终抗性鉴定结果,推荐接种菌液浓度1×107个/m L,菌液量10 m L/穴。


竹酢粉对妊娠后期母羊血液生化、免疫与抗氧化指标及常乳成分的影响
《畜牧与兽医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竹酢粉对妊娠后期母羊血液生化、免疫与抗氧化指标及常乳成分的影响,选用初产、妊娠约120 d的健康妊娠后期湖羊10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和基础日粮+2%竹酢粉(试验组),试验期14 d(预饲期7 d和正式试验期7 d)。结果显示:竹酢粉极显著降低了妊娠后期母羊的血小板数量(P<001),显著提高了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P<005)和显著减低了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总胆固醇(TC)浓度(P<005),具有提高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和总蛋白(TP)含量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妊娠后期母羊血清总抗氧化力(T-AOC)显著降低(P<005),Ig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IgM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IgG含量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母羊的乳脂率、乳蛋白率、乳总固形物和乳中尿素氮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乳糖则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竹酢粉能够改善妊娠后期湖羊的血液指标和提高母羊的免疫性能,但对母羊的常乳成分影响不大。


淮山药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目的]总结出适合当前淮山药生产需求的节本高效栽培技术,并为这些高效栽培技术在生产实践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3点6年试验,3重复,随机排列试验。生长发育期和成熟收获期间考查农艺、产量性状,并用Excel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该研究总结的淮山药高效栽培技术比传统栽培技术大部分有一定幅度的增产效果,但总体来看,集成高效栽培技术比单项高效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更为显著。与高效栽培技术和不同新品种组合间增产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在生产实践上,要因品种而异,选择相应的高效栽培技术,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结论]淮山药不同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增产效果存在差异,不同高效栽培技术与不同新品种组合间增产效果存在差异,淮山药不同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省工、节本、增效及总体经济效益间存在差异,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现实需要,因地制宜选择相应的新品种与不同高效栽培模式组合才能达到节本增产增效目的。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稻田生态系统稳定性
《应用昆虫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量化不同类型稻田生态系统调控功能。【方法】利用SAS软件对连续2年不同取样方法下有机稻田和化防稻田中主要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指数分别进行了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取样方法下4个群落结构特征指数中,仅有物种数连续2年在有机稻田和化防稻田中表现出差异显著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年黄板和吸虫器法取样下有机稻田中主要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指数第一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74.12%和77.69%,均大于化防稻田中第一主成分贡献率67.18%和56.24%;第2年黄板法和目测法取样下有机稻田中主要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指数第一主成分贡献率分别达到77.20%和75.93%,均大于化防稻田中第一主成分贡献率55.17%和71.15%。【结论】本研究认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指数第一主成分贡献率可以作为有机稻田和化防稻田生态系统调控功能差异的量化指标之一,同时参考物种数指标,以综合评价稻田生态系统抗性程度。
关键词: 稻田 群落结构特征指数 方差分析 主成分分析 稳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