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江西省细菌性条斑病菌的致病型划分和水稻抗性资源的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江西省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Xoc)的致病力分化水平和品种资源的抗病性,本研究利用IRBB5、IRBB14、IR24、IRBB4、IRBB21和金刚30等6个鉴别品种,将分离自江西6个稻区的129株Xoc菌株划分为C1~C9 9个致病型;发现仅C5对鉴别品种IRBB4、C7对鉴别品种IRBB21表现为强互作关系;不同稻区的Xoc优势种群呈现多样性。孕穗期抗性测定结果显示:124个籼稻品种中,对C2型菌株5-16表现为中抗的品种仅占8.06%,对C6型菌株08-3-2表现为抗的品种占14.5%;252个东乡野生稻单株中,1株单株(东113)对C2型菌株表现高抗,14个单株表现抗性。东乡野生稻苗期注射接种结果显示,苗期抗病性与孕穗期抗性呈显著相关性,但苗期抗病性普遍低于孕穗期抗性,仅东113表现为中抗。但东乡野生稻对于Xoc的抗病性明显强于栽培稻,从野生稻中寻找抗性资源将是培育抗病品种的理想途径之一。
关键词: 栽培稻 东乡野生稻 抗性鉴定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致病型


江西晚粳稻直播田间杂草防除对比试验
《江西农业学报 》 2017
摘要:研究了5种除草剂对不同类型粳稻品种晚稻直播的田间杂草防除试验。结果表明,2.5%五氟磺草胺、46%2甲·灭草松2种除草剂对直播晚粳稻的田间杂草防除效果最好,对2个粳稻品种的杂草45 d鲜质量防效均超过90%;10%氰氟草酯、2.5%五氟磺草胺的安全性好,对直播晚粳稻未出现药害症状。46%2甲·灭草松、9%嘧肟獉氰氟草、30%丙草胺3种除草剂对直播晚粳稻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药害症状,且安全性较差。在产量表现上,2.5%五氟磺草胺的水稻产量最高,甬优5549和甬优538的产量分别达601.34、615.31 kg/667 m2,增产率分别为14.42%、15.48%。综合考虑杂草防除效果、药剂安全性和水稻产量的影响,2.5%五氟磺草胺对直播晚粳稻的田间杂草防除效果好,安全性高且水稻产量高,可用作江西晚粳稻直播田间杂草防除药剂。不同类型的粳稻对除草剂的敏感性不同,偏粳型较偏籼型粳稻对除草剂更敏感,易产生药害,因此,应选择安全性好的药剂,且控制好剂量。


干湿饲料自动搅拌喂料设备的设计和试验研究
《江西科学 》 2017
摘要:研制了一种干湿饲料自动搅拌喂料设备,阐述了其总体设计、作用原理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喂料试验表明该喂料设备能显著提高猪的日增重,减少饲料浪费,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安全相关性研究综述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 2017
摘要: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和研究领域的扩展,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有必要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供应链管理、治理对策以及与农业生态安全关系的视角,对学界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做一简单梳理,针对学界在该领域分析尚显不足之处进行了部分补充分析和探讨。


江西省耕地集中连片规模经营难题破解的对策思考
《农业经济与管理 》 2017
摘要:耕地规模化经营既是当前生产力发展必然要求,也是农业现代化现实选择。耕地碎片化、集中连片规模经营难成为制约江西省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障碍。鉴于此,系统研究江西省耕地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有利条件和现实困难,通过借鉴江西省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土地托管"模式、蒙城县"一块田"模式与修水县"确权确股不确地"模式经验,提出破解耕地集中连片规模经营难对策:一是深化确权工作,科学有序推进土地流转;二是多部门协同推进,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三是因地制宜采用不同集中连片经营模式,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四是深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工程建设,强化引领示范作用;五是基于农地流转市场特征,重点培育当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芦笋枯萎病菌的鉴定及rDNA ITS序列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准确鉴定芦笋枯萎病致病菌并确定其分类地位,通过形态学观察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区(rDNA ITS)序列比对方法,对该病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比较其与近缘真菌rDNA ITS序列的差异,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芦笋枯萎病的致病菌为尖孢镰刀菌天门冬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asparagi。芦笋枯萎病菌F.oxysporumf.sp.asparagi及其同属近缘种木贼镰刀菌F.equiseti和变红镰刀菌F.incarnatum的rDNA ITS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其序列在76~80、104~115、129~138、151~158、175~178、382~402、438~445和473~479bp等rDNA ITS区段上存在差异性碱基。芦笋枯萎病菌及其近缘真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6属真菌大致聚为2个组群2个亚群,芦笋枯萎病菌F.oxysporum f.sp.asparagi与木贼镰刀菌F.equiseti和变红镰刀菌F.incarnatum亲缘关系最近。
关键词: 芦笋枯萎病菌 rDNA ITS 序列比对 系统发育


硅基材料包膜肥对红壤区双季稻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了高肥力田、低肥力田,通过早、晚双季稻连续2年4季的大田试验,研究了施用硅基材料包膜肥对双季稻动态生长、产量、土壤肥力、微生物量、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高肥力田还是低肥力田,与传统施肥相比,一次性基施硅基材料包膜肥能提高双季稻的最大分蘖数3~6枝·兜~(-1),提高成熟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提高成熟期双季稻的生物产量7.8%~22.4%,提高年均产量3.0%~14.7%,并且在低肥力田上效果显著。与传统施肥处理相比较,施硅基材料包膜肥可以显著提高双季稻成熟期土壤中的矿质态氮含量,提高幅度为28.3%~37.7%。包膜肥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没有影响,在低肥力田施用80%的包膜肥其土壤酶活性综合指数最高。由此可见,施用硅基材料包膜肥在南方水稻上完全可以替代分次施用常规肥料,并且在高肥力田减少20%肥料用量的情况下仍然等效,达到了减肥增效和节本省工的目的。
江西省苦瓜枯萎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苦瓜种质抗性的评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分离、纯化和鉴定江西省苦瓜枯萎病致病菌株,探讨适用于江西地区苦瓜苗期人工接种的抗性鉴定方法,对36个苦瓜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筛选高抗资源,以期为抗性育种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采用室内筛选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从江西省苦瓜枯萎病病株茎基部分离、纯化了3株致病力较强的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通过形态观测、致病力检测和rRNA-ITS序列分析,初步确定该病是由尖孢镰刀菌苦瓜专化型(F.oxysporum f.sp.momdicae)。优化了适用于江西地区苦瓜苗期人工接种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浸根移栽法对36个苦瓜品种进行枯萎病抗性(Fusarium oxysporum f.sp.)鉴定,发现具有高抗枯萎病特性材料6份,抗病材料11份,中抗材料4份,高感材料9份。


稻田不同轮作系统作物产量、效益和氮素吸收及前后作土壤养分动态比较研
《江西农业学报 》 2017
摘要:于2012~2013 年在江西省油菜主产县(市)开展田间试验,比较研究了稻田不同轮作系统对作物产量、经济效益、养分吸收利用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冬季休闲后种植水稻相比,冬季种植油菜后早、中、晚稻的平均单株有效穗数分别提高了7.54%、2.63%和0.47%,平均单株实粒数分别提高了12.73%、5.82%和0.03%,平均产量分别提高了10.03%、8.75%和4.59%;在6 种轮作系统中,以油菜-早稻-晚稻轮作系统的经济效益最高;冬季种植油菜可以提高早稻和中稻的氮、磷、钾素的总积累量和吸收利用率;冬季种植油菜还可以提高稻田土壤的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降低稻田土壤的pH 值.


新安江水库二氧化碳排放的时空变化特征
《环境科学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安江水库是我国华东地区最大的水库,面积580 km2,平均深度30 m,水库水体处于中贫营养状态.为了研究新安江水库中CO_2排放的时空变化特征,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采用静态浮箱法收集水库表面以分子扩散方式排放的CO_2,使用气相色谱仪分析CO_2浓度.结果表明,新安江水库CO_2排放通量从上游入库河流[(120.39±135.41)mg·(m~2·h)~(-1)]至库区主体[(36.65~61.94)mg·(m~2·h)~(-1)]呈下降趋势,而大坝下游河流中CO_2排放通量[(1 535.00±1 447.46)mg·(m~2·h)~(-1)]显著增加,约分别是上游入库河流和库区主体的13倍和25~42倍.但随着与大坝距离增加,大坝下游河流中CO_2排放通量显著下降,如7 km处的CO_2排放通量仅为出库水体处的20%.在库区主体中,CO_2排放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CO_2排放通量在秋、冬季时为正值,最大值出现在冬季(12月或1月),说明此时库区表层水体是CO_2排放源;而CO_2排放通量在春、夏季为负值,最小值出现在春季(3、4或5月),说明此时库区表层水体是CO_2吸收汇,这可能与春、夏季时水体中藻类繁殖有关.所以,在调查水库表面CO_2排放时,应对水库的上游入库河流、库区主体和坝下河流进行全面长期的观测,才能避免低估水库中CO_2排放总量.
关键词: CO2排放源 CO2吸收汇 CO2排放通量 新安江水库 大坝下游河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