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间(套)作牧草对广东紫珠产量、质量及效益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 2017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与广东紫珠间(套)作的牧草品种,达到"确保广东紫珠稳产的同时,获得优质牧草,发展草地畜牧业"的目的。以广东紫珠单作为对照,将7个牧草品种设置成7个处理(含单播和混播),分别与广东紫珠进行间(套)作,通过小区试验,观测各处理下广东紫珠的产量、叶片有效成分含量、牧草产量及总(纯)收益。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套)作牧草会明显降低广东紫珠的产量,而对其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因牧草品种而异。牧草品种及播种方式的选择均为决定广东紫珠间(套)作纯收入高低的关键,其中白三叶单播和混播、三得利紫花苜蓿×鸭茅等间(套)处理的纯收益高于对照,因此可以与广东紫珠间(套)作,而其种间的化感作用及机理需要深入研究。
关键词: 广东紫珠 牧草 间(套)作 总黄酮 连翘酯苷B 金石蚕苷含量


来源于土壤农杆菌PJD-1-1的碱性β-葡萄糖苷酶的生产、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英文)
《微生物学杂志 》 2017 CSCD
摘要:为从环境中筛选新的β-葡萄糖苷酶生产菌株,利用筛选平板涂布法从腐败的甘蔗叶中筛选目的菌株,从中筛选到1株能产β-葡糖糖苷酶的菌株PJD-1-1,16S r DNA鉴定该菌株为新型的土壤农杆菌。该菌株在20℃,初始p H 7.0,以乳糖为碳源,NaNO_3为氮源的条件下,其酶活性最高为3.92 U/mg。经硫酸铵沉淀、葡聚糖凝胶过滤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后(纯化倍数4.85,得率8.0%),SDA-PAGE分析表明得到一条分子量大小为40 k Da条带;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50℃和8.0;在低于50℃条件下保有较好的稳定性;Hg~(2+)和Ag~+对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明该酶的催化活性中心可能含有硫醇基,Ba~(2+)、Ca~(2+)、Pb~(2+)、Co~(2+)、Zn~(2+)、Mn~(2+)、Na~+、K~+、EDTA和尿素对酶活性没有明显的影响。该酶的温度稳定性、碱性特征以及对金属离子的耐受性等使其在食品及其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碱性 β-葡萄糖苷酶 离子交换层析 金属离子 土壤农杆菌PJD-1-1


长期施肥对南方典型水稻土养分含量及真菌群落的影响
《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江西省农业科学院31年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选取不施肥(对照)、单施化肥、70%化肥配施30%有机肥、50%化肥配施50%有机肥和30%化肥配施70%有机肥等5个处理,通过常规分析和454-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我国南方典型水稻土养分含量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酸性水稻土上,长期单施化肥显著降低土壤p H值,但随着有机肥配施比例的提高p H明显上升;有机和无机肥配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有效氮磷含量以及微生物碳氮量。单施化肥土壤真菌18S r DNA序列数比配施有机肥的多1倍,但真菌种(属)数减少了11~40种;前20种优势真菌的丰富度占真菌总量的78.82%~91.51%,以子囊菌最多(7?13种),所占比例最大(23.13%?75.09%);与对照相比,配施有机肥的土壤中有14?15种优势真菌与之相同,而单施化肥的土壤中仅有10种一致;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单施化肥处理的真菌群落组成与其他各处理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单施化肥造成土壤酸化加剧,真菌数量成倍增加,但种类显著减少,其丰富度和多样性明显降低,并改变优势真菌种群,相应提高了土壤病原真菌过度繁殖的风险。而有机和无机肥配施有利于维持水稻土壤健康生态环境和真菌种群多样性。


常温下热鲜猪肉中沙门氏菌生长预测模型的建立
《食品工业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建立了热鲜猪肉中沙门氏菌在消费者习惯放置温度下的生长模型,通过对沙门氏菌的生长预测,为安全消费热鲜猪肉提供预警技术。对无菌热鲜猪肉片表面进行沙门氏菌人工接种后,置于7℃,12℃,15℃,18℃,22℃,25℃,28℃和30℃温度下储存,根据不同的温度设置不同的时间间隔进行沙门氏菌计数,并绘制生长曲线。采用修正的Gompertz方程和Baranyi & Roberts方程对生长曲线进行一级模型拟合,以平方根方程为基础建立二级模型。通过对预测模型的可靠性比较分析,得出通过修正的Gompertz方程建立起来的预测模型偏差因子(Bf)为0.916 3,准确因子(Af)为1.092 7,均方根误差(RMSE)为0.017 9,通过Baranyi & Roberts方程建立起来的预测模型偏差因子(Bf)为0.990 2,准确因子(Af)为1.038 3,均方根误差(RMSE)为0.010 1。因此得出,在7℃~30℃的习惯放置范围内,Baranyi & Roberts方程能更好地拟合热鲜猪肉中沙门氏菌的生长曲线,基于该方程所建立的预测模型能更好地进行该环境下沙门氏菌的生长预测。


江西野生果树种质资源及其利用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综述了江西省野生果树资源种类、分布及利用`情况,指出了目前江西野生果树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江西野生果树种质资源丰富,现有野生果树种和变种共878种,分属于54科129属,这些野生果树主要集中在蔷薇科、樟科、壳斗科、葡萄科、猕猴桃科、冬青科、忍冬科和榆科。赣中南地区野生果树主要集中在壳斗科、樟科、冬青科、山龙眼科、桃金娘科、棕榈科等;赣北地区主要的野生果树集中在漆树科、桦木科、木兰科、樟科、壳斗科、卫矛科等。松科、葡萄科、猕猴桃科及蔷薇科等种类在全省有广泛分布。目前,江西野生果树资源利用较少,还有待挖掘。


双季超级稻“三高一保”栽培的产量形成特征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三高一保"栽培模式下双季超级稻的产量形成特征,在江西省南昌以超级早稻金优458和超级晚稻淦鑫688为材料进行3年5季的田间试验,比较了"三高一保"栽培和常规栽培下产量、库容、干物质生产与分配、根系生长及养分吸收特性差异。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相比,"三高一保"栽培显著提高了双季超级稻产量,早、晚稻产量分别提高了15.1%和18.2%(P<0.05);"三高一保"栽培不仅能显著增加双季超级稻的颖花量和库容量,而且能提高全生育期的LAI、生育后期叶片净光合速率,增加干物质生产量,同时提高茎鞘输出率,增加穗部干物质分配的比重。"三高一保"栽培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全生育期根系干物质量和根系活力,增加养分吸收量。由此可见,双季超级稻"三高一保"栽培可以扩库增源促流、促进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这是其增产的重要生理基础。


江西省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分析了江西省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指出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在土地经营规模、资金、技术和市场竞争等方面都具有相当大的优势,这种优势可谓一柄"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完善,有利于促进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有利于提高粮食品质,增加粮食的产值和效益;另一方面,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对粮食安全有潜在威胁,对稳定粮食市场供求和粮食价格影响巨大。提出了稳定种粮收益、完善土地流转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发展科技社会化服务等对策。


不同双季稻品种在江西2种土壤类型稻田的产量及氮、磷肥效应研究
《杂交水稻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江西省大面积种植的10个早稻和10个晚稻品种为材料,分别在冲积土和红壤土2种类型稻田种植,研究早、晚稻品种在正常施肥(NPK)、不施氮肥(PK)和不施磷肥(NK)3种处理条件下的产量表现及其对土壤氮、磷素依存率和氮、磷肥贡献率的差异。结果显示,2种土壤上各水稻品种的产量总体上表现为冲积土>红壤土;早稻品种淦鑫203、先农29和晚稻品种新优752在2种土壤类型稻田同时具有高产和高氮、磷利用率特性,是较理想的品种;在施肥量上,双季稻品种在2类土壤稻田宜保持正常氮肥用量,但应适当减少磷肥用量,且冲积土稻田磷肥用量要少于红壤土稻田。
关键词: 双季稻 土壤类型 氮肥利用效率 磷肥利用效率 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