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595条记录
1株产木聚糖酶菌株的鉴定、产酶条件的优化及酶学性质初探

江西农业学报 2017

摘要:以木聚糖为唯一碳源,从腐败的甘蔗叶中分离木聚糖降解菌,结合木聚糖水解圈法及胞外酶活测定(DNS)法筛选到1株高产木聚糖酶的菌株ZJ-1。16S rRNA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ZJ-1菌株与链霉菌(登录号:KC856931.1)处于同一最小分支,且与多株链霉菌属菌株的相似性均达到98%以上,故将菌株ZJ-1初步鉴定为链霉菌(Streptomyces sp.ZJ-1)。在最适产酶条件(碳源CMC-Na、氮源蛋白胨、初始培养p H 6.5~10.0、培养温度25℃、连续培养6 d)下,ZJ-1所产木聚糖酶的活性达40.0 U/m L。ZJ-1所产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反应p H值为6.0。

关键词: 木聚糖酶 链霉菌 菌株鉴定 产酶条件优化 酶学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绿肥科研60年回顾与未来展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梳理了建国后我国绿肥生产与科研的发展历程,回顾了各时期的主要工作和成就,提出了绿肥行业未来发展建议。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今的60年里,我国绿肥生产和研究经历了繁荣、萧条、恢复三大时期。二十世纪50~80年代初的近30年是生产繁荣、科研经验累积时期。科学家对大量历史经验和科学成果进行了总结提升,提出了"以磷增氮"、"磷肥治标,绿肥治本"、"起爆效应"等经验、技术和理论;组建了全国绿肥试验网。绿肥生产于二十世纪70年代达到最高峰,面积最高年份约1300万公顷。二十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的20多年里绿肥生产萧条,绿肥面积下降至约200万公顷。绿肥科研方面,全国绿肥试验网组织了全国性协作研究,推动了绿肥学科的系统进步;90年代,着眼提升综合经济效益开展工作,积极寻找绿肥发展途径,为我国的绿肥事业积累了许多经验和资源;研究制订了中国绿肥区划,整理鉴定了一批绿肥资源,选育出一批丰产性能好的绿肥新品种,评选出具有综合效益的绿肥种植利用模式,明确了绿肥提高土壤有机质的效果及其作用条件,出版了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绿肥文献。2007年以来,绿肥生产回升,科研快速恢复。国家和部分省份实施了绿肥补贴试点,绿肥科研专项"十一五"、"十二五"期间连续实施,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获准建设。通过绿肥科研专项的实施,绿肥种质资源条件进一步完善,绿肥轻简化生产水平大大提升,一批生产新方式、新技术被研发运用,基于绿肥的高产稳产及清洁生产技术体系广泛推广。证明了绿肥在有效促进作物养分供给、保障作物稳产高产、全面改善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状以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作用。60年的实践证明,绿肥是农作物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绿色农业的有效技术支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主导今后农业生产。未来,绿肥科研要围绕种质资源利用与创新、轻简化高效生产、绿色生产模式构建、绿肥供肥与培肥技术及机制、绿肥产业增值增效路径、宏观战略及产业经济等绿肥产业的全链条,研发关键技术,解决生产难题,夯实理论基础,努力形成适应新形势的绿肥生产技术与理论体系。

关键词: 绿肥 科研 回顾 成就 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云英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中内参基因的选择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中,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先决条件。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基因组信息匮乏,内参基因的选择尤为重要。本研究筛选了7个持家基因GAPDH、Cons7、ELF1B、Tubulin、Ubiquitin E2、Actin A以及Actin 20,利用qRT-PCR技术研究持家基因的表达情况,并采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 Keeper软件,分析其在紫云英不同组织(根、茎、叶、花和荚果)和不同非生物胁迫(干旱胁迫、涝胁迫、盐胁迫、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胁迫)条件下叶片中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7种内参基因在紫云英不同的组织器官和不同的胁迫处理分析中,稳定性表现不尽相同。Cons7在盐胁迫和涝胁迫处理下最稳定,Tubulin、Actin 20和GAPDH分别在不同组织、ABA处理和干旱胁迫下表达最稳定。因此,采用qRT-PCR分析紫云英不同器官组织中的基因表达差异时,可选择Tubulin作为校正内参基因;而比较脱落酸处理、盐胁迫和涝胁迫处理时,可选择Cons7作为校正内参基因;比较干旱胁迫处理时,选择GAPDH作为校正内参基因。本研究结果为研究紫云英不同生理过程中目的基因表达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内参基因。

关键词: 紫云英 实时荧光定量PCR 内参基因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氮肥水平对杂交早稻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17

摘要:在3种氮肥施用水平下种植4个杂交早稻品种,分析了水稻的叶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全氮含量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分蘖期叶片全氮含量与水稻产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株两优30和优I156这两个品种表现出节肥的特性,它们在3种氮肥水平下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稳定的SOD活性;节施氮肥后水稻产量的下降与结实率降低有关。

关键词: 早稻 氮肥 施用量 生理指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畜禽养殖业废弃物污染防治研究

农业展望 2017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规模化畜禽养殖业不断发展,而畜禽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相对滞后,未经规范处理的废弃物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养分资源浪费,亟需对畜禽养殖业废弃物进行污染防治,其资源化利用是从源头防治污染的有效手段。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畜禽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现有技术方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防治畜禽养殖业污染的建议。

关键词: 畜禽养殖业 环境污染 养分资源浪费 处理技术 处理设施 废弃物 污染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椒籽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饲料博览 2017

摘要:花椒籽含有氨基酸、亚麻酸、生物碱及挥发油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通络活血、降血脂、降胆固醇、抑菌、抗氧化等生理调节功能。文章综述了花椒籽的营养成分、生理功能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 花椒籽 生物学功能 家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困境与路径

贵州农业科学 2017

摘要:为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根据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分工理论界定新型职业农民概念,重点分析当前培育过程中存在的农村人力资本、农业生产效益、生产方式、政策体系等方面的困境和障碍,从政策制度设计、农村土地流转、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和农村基础、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措施。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 困境 路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茬秋芝麻轻简化播种方式对其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17

摘要:为了探索花生茬秋芝麻高产高效种植方式,从轻简化播种方式入手,研究了3种轻简化播种方式在表土墒情较高及较低的两个年份对芝麻(Sesamum indicum)出苗及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收获后随即撒播芝麻种子和肥料,紧接着用旋耕机旋耕一遍的轻简化播种方式能较好地保证芝麻出苗,肥料利用率较高,芝麻生长较好,能获得较高的芝麻产量及效益,在农业生产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 芝麻(Sesamum indicum) 花生茬 轻简化播种 产量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能源价格变动对稀土企业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

统计与决策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文章基于稀土行业上市公司2005—2015年期间财务报表数据,借助动态面板GMM模型实证检验和分析了能源产品价格的变动对我国稀土企业生产性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能源价格上升对企业投资具有负向的影响;企业主营业收入增长与企业投资增长成正向关系;能源价格的增长会削弱主营业收入增长对企业未来投资力度的正向影响;为了维持长期产品预期需求,企业短期内会调整实际投资水平。

关键词: 能源 稀土 动态面板 企业投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艾叶对热应激蛋鸡抗氧化功能、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评价艾叶缓解蛋鸡热应激效应及适宜添加水平,本研究测定了艾叶提取物中抗氧化成分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性能,研究了艾叶对热应激条件下蛋鸡抗氧化功能、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720只38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20只,即常温对照组、高温对照组、常温艾叶组、高温低艾叶组、高温中艾叶组、高温高艾叶组。常温和高温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常温艾叶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艾叶粉,高温艾叶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2.0%、3.0%艾叶粉。预试期为7d,正试期21d,记录生产性能指标并测定鸡蛋品质,每7d测定1次血清抗氧化及应激指标。结果显示,艾叶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成分和清除自由基能力,总黄酮含量为87.78mg/g,总多酚含量为126.57mg/g,维生素C含量为3.12 mg/g,清除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DPPH自由基的半数有效剂量分别为356.86μg/mL、76.84μg/mL、293.67μg/mL。在常温条件下,蛋鸡日粮中添加艾叶对蛋鸡生产性能、产蛋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在高温应激条件下,蛋鸡采食量和产蛋率显著降低,料蛋比升高(P<0.05),在蛋鸡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艾叶14d时,与高温对照组相比,蛋鸡采食量无显著变化(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显著提高,丙二醛及皮质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产蛋率提高及料蛋比降低(P<0.05),且能显著改善蛋黄颜色、降低胆固醇含量(P<0.05)。试验结果表明,艾叶具有较好的体内外抗氧化能力,在热应激条件下蛋鸡日粮中添加2%的艾叶可以一定程度增强蛋鸡抗热应激能力,提高蛋鸡产蛋性能并改善鸡蛋品质。

关键词: 艾叶 抗氧化功能 产蛋性能 蛋品质 热应激 蛋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