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光温因子对不同播期芝麻主要性状的影响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CSCD
摘要:研究不同播期芝麻主要性状受光温因子影响的变化规律,以确定芝麻的适宜播期。试验选用3个芝麻品种,11个播种时期。结果表明:光温因子对不同播期芝麻主要性状具有显著的影响;6月份前和8月份后播种的芝麻生育期较长;芝麻株高、始蒴高度和单株产量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其中第3播期单株产量最高;蒴节数、每蒴粒数和千粒重呈不断下降趋势;出苗至现蕾期积温与单株蒴数呈负相关;现蕾至初花期积温与单株蒴数呈显著正相关;初花至盛花期积温与蒴节数、每蒴粒数、小区产量和单株产量呈负相关;盛花至终花期积温与芝麻主要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终花至成熟期积温与株高、始蒴高度、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单株蒴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芝麻适时播种其相关性状才能达到最佳值。南昌地区芝麻适时播种期为5月下旬至7月中旬。


水稻品种对稻飞虱的耐害性评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飞虱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抗虫品种的应用是防治稻飞虱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为实现稻飞虱的持续控制,应用功能植物损失指数和田间产量损失率等指标评价了江西省17个水稻品种对稻飞虱的耐害性水平。结果显示,陵两优268、中嘉早17、欣荣优5号和潭两优83 4个早稻品种的功能植物损失指数在45.45~74.93,显著低于感虫对照品种TN1的功能植物损失指数,陵两优268、欣荣优5号和潭两优83 3个品种的产量损失率较低,均在1%以下。湘优196和天优998两个晚稻品种的功能植物损失指数分别为71.46和77.19,也显著低于感虫对照品种TN1的功能植物损失指数;收割测产结果显示,湘优196、五丰优淦3号、天优998和庆丰优7798 4个品种的产量损失较低,其产量损失率在9.02%~13.68%。上述结果表明陵两优268、欣荣优5号、潭两优83、湘优196、五丰优淦3号、天优998和庆丰优7798等水稻品种对稻飞虱具有较强的耐害性,值得在生产上更加广泛地推广应用。
关键词: 水稻品种 稻飞虱 耐害性 功能植物损失指数 产量损失率


CO_2充气储藏对葵花籽营养品质的影响
《食品与机械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保持葵花籽储藏中营养品质,采用CO_2充气包装,研究CO_2浓度分别为10%,50%,100%及自然空气对照组在储藏8个月的过程中葵花籽水分含量、蛋白质、脂肪、碘值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充气组储藏条件下,葵花籽水分含量变化为25%左右,有利于葵花籽储藏;纯CO_2组蛋白质总含量变化为0.9%,而10%CO_2、50%CO_2为16%左右;充气组葵花籽仁含油量变化基本维持在6.91%~7.38%;碘值变化维持在117.11~141.91g/100g。因此,采用纯CO_2储藏葵花籽的营养品质在整个储藏期几乎不变。


紫花苜蓿的营养特性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养猪 》 2016
摘要:紫花苜蓿富含优质的蛋白质和粗纤维,能有效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提高猪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预防和控制疾病,增强免疫机能;影响营养物质代谢,改善胴体品质;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养猪生产中应用广泛。文章对紫花苜蓿的营养特性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鸭坦布苏病毒江西株的分离与鉴定
《中国家禽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2015年9月,江西省乐平市等地相继暴发了以产蛋量大幅下降为特征的传染病,为了明确病因,对病原进行了鉴定、特异性目的基因片段扩增和动物回归等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毒(命名为JX01株)能致死鸭胚和鸡胚,不凝集鸡红细胞;对病料和接毒鸭胚尿囊液进行RT-PCR,可扩增出特异性基因片段,其核苷酸序列与鸭坦布苏病毒BYD-1株的相似性为92.1%;用鸭胚分离毒接种300日龄蛋鸭,能够复制出产蛋量下降病例。分析表明,分离毒为鸭坦布苏病毒,该病毒是引起此次鸭病疫情的病原。


富硒芦笋秆菌渣有机肥在辣椒上的应用研究
《食用菌 》 2016
摘要:通过栽培试验,分析了富硒芦笋秆菌渣有机肥对辣椒的农艺性状、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氮磷钾复合肥料相比,芦笋秆菌渣有机肥可使辣椒的株高、单株挂果数和主分枝数等农艺性状分别提高了13.38%(P<0.05)、36.91%和44.44%(P<0.01),总产量提高67.95%;同时,辣椒果实中干物质百分数,蛋白质百分数和维生素C等营养品质得到了改善,硒的含量提高了89.44%。结论:芦笋秆菌渣有机肥可有效促进辣椒的生长发育、提高辣椒产量、改善辣椒的营养品质和促进硒元素的富集,且效果明显优于复合肥。


秧田施送嫁肥对双季超级稻分蘖期的节氮效应
《杂交水稻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超级杂交早稻淦鑫203和超级杂交晚稻荣优225为材料,研究了秧田施送嫁肥对双季超级稻分蘖期的节氮效应。结果表明,秧田施送嫁肥,移栽时秧苗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氮素含量提高,单株根数、百苗干重、氮素积累量均增加,秧苗素质提高。在分蘖氮肥减施总施氮量的5%~10%条件下,施送嫁肥处理与不施送嫁肥且不减氮的处理比较,生育前期叶片SPAD值和LAI没有明显差异,分蘖速率略有下降,成穗率显著提高,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无显著差异,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总量无显著下降,而氮肥表观利用率和稻谷产量略有提高。秧田施送嫁氮肥34.5 kg/hm2,(种植1 hm2大田所需秧田送嫁氮肥施用量约3.45kg),大田分蘖氮肥可减施总施氮量的5%~10%,即早稻可减氮9~18 kg/hm2,晚稻可减氮11.25~22.5 kg/hm2。


双季稻机插育秧床土选择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选择适宜双季稻地区机插育秧床土,以双季杂交早稻组合金优299以及杂交晚稻组合天优122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分析了水稻干细土、菜园干细土及旱地干细土等不同类型床土对双季机插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秧苗素质及大田产量来衡量,3种类型床土育秧优势排序为,菜园干细土>水稻干细土>旱地干细土。具体来说,菜园干细土处理秧苗的根系多而发达,茎基宽而百苗干重大,秧苗健壮成秧率高,成秧率比其它两处理分别平均高3.53%、4.23%;漏蔸率低,机插质量好,漏蔸率平均分别低于其它两处理达3.5%、2.5%;活棵返青快,基本苗充足,有效穗多产量高,实际产量平均分别高于其它两处理达5.40%、7.10%。综上所述,菜园土是在江西等地区比较理想的机插双季稻育秧床土。
关键词: 土壤 作物 生长 机插 双季稻 不同类型床土 秧苗素质 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