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红壤丘陵区花生收获机的设计与试验
《南方农机 》 2016
摘要:近几年江西省花生种植面积稳中有升,到2010年播种面积已达16.33万hm~2,在全国花生主产省中种植面积位居第7位~[1]。但是江西省花生生产机械化程度低,基本上是人工、畜力为主,尤其是花生收获仍以人工为主,随着农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花生收获机械化已成为花生生产环节的发展方向。所以,笔者根据江西红壤丘陵区花生种植的特点,设计了以14.7~25.7Kw拖拉机为动力,铲链组合式的小型花生收获机。通过室内和田间性能测试,该机具的生产率为0.152hm~2/h,含土率、破碎率、埋果损失率等机具性能技术指标基本满足花生收获质量评价体系规范的要求。


干旱胁迫对不同耐旱性花生品种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 2016
摘要:以不同耐旱性花生品种为材料,在人工控水条件下,研究了花针期、结荚期干旱胁迫对花生生理特性、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耐旱性花生品种对干旱的响应不同。在干旱胁迫下,耐旱性品种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MDA、CAT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株高、单株结果数、单株果仁重、出仁率、单株产量略有下降,分枝长、分枝数、结果枝数略有减少甚至增加;而敏感性品种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CAT略有增加或下降,MDA含量明显增加,各形态指标和产量指标均大幅下降。不同生育期干旱均影响花生品种的生理特性、农艺性状和产量,其中结荚期对花生的影响相对较大,而花针期的影响相对较小。


不同叶面肥在芝麻种植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农业科技通讯 》 2016
摘要:通过不同叶面肥在芝麻赣芝11号种植的应用效果试验,研究叶面肥对赣芝11号主要性状、产量和病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肥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对芝麻主要性状影响显著;通过叶面补充养分可以提高芝麻的产量;芝麻生育期较长,适期适量喷施叶面肥,有助于芝麻生长,可减轻病害发生,保证其稳产性。


ICP-MS/MS直接测定高纯Eu_2O_3中超痕量的铥、砷、硅
《中国稀土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三重串联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MS)仪直接测定高纯Eu_2O_3中超痕量的Tm,As和Si。采用H_2的原位质量法和O_2质量转移法,有效克服了基体对待测元素的干扰。通过优化仪器参数得到Tm,As和Si的背景等效浓度分别为0.0005763,0.08435,8.268μg·L~(-1)。在选定条件下,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5.74%~103.8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2%~4.38%。本方法简单实用,能够满足纯度99.999%以上的高纯Eu_2O_3中杂质元素的快速测定。
关键词: 三重串联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MS) 高纯Eu_2O_3 铥、砷、硅 干扰


不同光照条件对兴国灰鹅FSHβ、PRL和VIP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光照条件对下丘脑-垂体-性腺繁殖调控轴的影响,对兴国灰鹅分别进行不同光照时间和强度的处理。结果发现,不同光照时间条件下,长光照试验组个体输卵管中FSHβ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中的表达量(P<0.01);在下丘脑中,试验组个体VIP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PRL基因在两组相同组织中表达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30和80勒克斯光照强度条件下,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所检测的组织中FSHβ、PRL和VIP基因表达规律一致,表达水平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光照时间对兴国灰鹅繁殖调控轴中的FSHβ、PRL和VIP基因表达的影响较大,为兴国灰鹅反季节调控繁殖提供理论依据,光照强度对兴国灰鹅繁殖调控的作用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种鹅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中国兽医杂志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鹅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本病可感染成年鹅,成年鹅患该病又称鹅卵黄性腹膜炎,俗称"蛋子瘟",是产蛋母鹅常见的疾病。本病主要能引起产蛋母鹅的卵巢、输卵管感染,使母鹅产蛋率明显下降并死亡,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报告江西某灰鹅原种鹅场的种鹅发生大肠杆菌病的病例如下。1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2015年5月,江西省某灰鹅原种场饲养的


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NSP1蛋白在昆虫细胞表达及定位
《生物技术通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endrolimus punctatus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Dp CPV)基因组S5片段编码一个由881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01 k D的非结构蛋白(NSP1)。为探寻Dp CPV NSP1蛋白的功能,将Dp CPV 1基因组S5-1片段的抗原区(1-600 bp)进行了原核表达,并将纯化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将稀释后的病毒液感染甜菜夜蛾幼虫,感染后每天解剖甜菜夜蛾并取中肠样品,通过Western blot检测NSP1蛋白的合成时间曲线。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5片段表达的蛋白在病毒感染第1天就有合成,并且除了检测到全长的蛋白(101 k D)外,也检测到了80 k D和20 k D的蛋白条带,说明NSP1蛋白为早期表达蛋白,并且蛋白发生了切割。另外,首次对Dp CPV 1 S5片段进行了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和昆虫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昆虫细胞定位于细胞的细胞质。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NSP1 抗体制备 真核表达 细胞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