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产量(模糊匹配)
237条记录
活性生物增产降解剂对锐尖山香圆生长生理、药效成分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活性生物增产降解剂对锐尖山香圆的应用效果,以期为锐尖山香圆微生物肥料选择及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今后锐尖山香圆提质增效的规模化种植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1年生锐尖山香圆为试验材料,设叶面喷施(T1,1∶30;T2,1∶50;T3,1∶100)、灌根(T4,1∶100;T5,1∶200;T6,1∶300)、叶面喷施+灌根(T7,T1+T4;T8,T2+T5;T9,T3+T6)9个施肥处理,以同步等量施清水为对照(CK),比较活性生物增产降解剂不同处理对锐尖山香圆生长生理指标、药效成分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施用活性生物增产降解剂可明显促进锐尖山香圆生长,除T9处理降低株高外,其余处理均可增加株高和单叶厚度,扩大单叶面积,提高折干率与药材干重;其中,T8处理显著增加株高19.5%(P<0.05,下同);T1处理显著增加干重73.4%、折干率31.7%、单叶厚度27.1%和单叶面积47.3%。从生理指标来看,T5处理可降低叶片各项生理指标,T7~T9处理也降低了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而T2处理对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最优,较CK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35.5%、可溶性蛋白含量60.0%、脯氨酸含量94.6%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82.7%,其次为T1和T4处理。从药效成分来看,T3处理的女贞苷含量和T1处理的野漆树苷含量最高,分别较CK增加59.4%和83.3%,其次为T5和T6处理。从土壤质量来看,除T3和T6处理外,其他处理均可有效改善土壤质量,尤其是T2处理较CK显著提高有机质含量76.1%、脲酶活性12.3%、蔗糖酶活性483.3%、酸性磷酸酶活性18.7%,其次为T1和T5处理。采用隶属函数法对生长生理、药效成分和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不同处理的综合排序为T1处理>T2处理>T4处理>T7处理>T6处理>T9处理>T5处理>T8处理>T3处理>CK。【结论】综合考虑锐尖山香圆形态指标、生理性状、产量及药效成分等,叶面喷施活性生物增产降解剂的效果优于灌根,且叶面喷施浓度以低浓度(1∶30~1∶50)为宜,可有效促进锐尖山香圆生长、提高产量,同时增强抗性并提高药效。

关键词: 锐尖山香圆 微生物肥料 生长生理 产量 药效成分 土壤有机质 土壤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肥料类型对机插中稻质量及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东北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九香粘'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小区试验,研究撒施不同肥料对机插中稻生长、产量及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对照,施用控释肥料处理的水稻茎蘖数显著增多,植株器官干物质重和收获指数、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均显著优于常规处理,株高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增产效果和氮肥利用效率提高显著(P<0.05),各处理平均增产2.78%~3.91%,氮肥利用率提高9.65%~13.56%.处理效果以控释复合肥效果最显著,掺混复合肥优于控释尿素,控释尿素优于常规尿素.撒施控释肥料可改变机插中稻群体质量,促进产量形成,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关键词: 机插中稻 撒施 控释肥 产量 氮肥农学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措施对南方冬种马铃薯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2021

摘要:2018-2019年在进贤县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当地农民习惯施肥(FP)相比,基于养分专家系统的施肥(NE)具有显著增产增收效果,年均增产为8.25%,年均增收为20.66%;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分别提高11.51%、2.25%、8.47%,其中氮、钾素积累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氮、磷、钾偏生产力分别为179.65、414.57和232.30 kg/kg,其中磷肥偏生产力提高63.21%,达显著水平;磷、钾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 44.78和11.09kg/kg,磷、钾肥回收利用率分别提高9.35和4.15个百分点,且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因此,基于养分专家系统的施肥(NE)优化了南方冬种马铃薯的肥料用量,既可增加马铃薯产量和效益,又可促进马铃薯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在南方冬作区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 马铃薯 养分专家推荐施肥技术 产量 养分吸收利用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季节性降雨的双季稻生育后期干湿交替灌溉对稻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依靠季节性降雨实现干湿交替灌溉对双季稻生育后期的影响,研究了双季稻齐穗后0、7、14和21d(对照)停止灌溉对叶绿素含量、干物质转化、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早稻灌浆期降雨多且雨量大,齐穗后早停止灌溉延长干湿交替灌溉时间,可显著提高叶片、茎鞘干物质转化、穗粒数和结实率,叶绿素含量降低,无效分蘖成穗减少;与对照相比,齐穗后0d停止灌溉,实收产量提高16.0%,整精米率提高8.2%。晚稻灌浆期间降雨相对偏少,适期延迟停止灌溉,可提高叶片、茎鞘干物质转化、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整精米率;与对照相比,齐穗后7d停止灌溉,实收产量提高11.0%,整精米率提高6.1%;垩白度、垩白粒率及透明度随停止灌溉时间提前和干湿交替灌溉时间延长而增加,胶稠度以早稻齐穗后7d和14d、晚稻齐穗后14d停止灌溉最高,所有处理对双季稻米整体品质指标等级无影响。

关键词: 双季稻 季节性降雨 干湿交替灌溉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杂交制种技术研究Ⅰ:亲本行比与产量的关系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理想的父母本行比,增加芝麻杂交种的制种产量,以芝麻隐性核雄性不育系1615A为材料,开展了不同亲本行比与产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在父母本行比为1:10、2:10、3:10、4:10和5:10的试验中,在授粉不够充分的情况下,母本(不育系)不育株表现出非正常成熟和基部无效分枝的异常植株生长形态,且非正常成熟植株比率和基部无效分枝植株比率随着距离父本的行数增加而增加,和与父本距离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和父本行数的关系较小,在与父本邻近的1~3行或1~4行的不育系植株中非正常成熟植株比率和基部无效分枝植株比率均相对较低;父本行数、与父本距离对母本的每蒴粒数和单株产量影响最为显著,父本行数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父本距离和每蒴粒数、单株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随着与父本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在与父本邻近的1~3行或1~4行的母本植株每蒴粒数和单株产量均相对较高。可见,芝麻父本花粉在邻近的3~4行母本植株上可以得到高效传播,使不育系植株得到较充分的授粉。(2)在父母本行比为1:2、1:3、1:4、1:5、1:6和1:7的6个试验组合中,母本的每蒴粒数和单株产量均表现为逐渐减少,理论产量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在1:5时达到最高;在2:4、2:5、2:6、2:7、2:8、2:9和2:10的7个试验组合中,母本的每蒴粒数和单株产量同样逐渐减少,理论产量也先上升后下降,在2:6时达到最高;综合试验结果认为,芝麻隐性核不育杂交种制种的父母本行比为1:4、1:5和2:6、2:7,制种的理论产量分别为425.54 kg/hm2、429.30 kg/hm2和473.61 kg/hm2、469.23 kg/hm2

关键词: 芝麻 制种技术 亲本行比 产量 杂交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土壤钝化剂对农田土壤中镉的钝化效果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农田土壤镉(Cd)污染影响着生态环境质量、农产品安全及人体健康,如何有效降低糙米镉含量是当前研究热点,研究不同类型土壤钝化剂对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镉含量的影响,拟为镉污染土壤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江西省典型稻田开展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12种土壤钝化剂对土壤p H、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土壤镉含量、水稻产量及稻米中镉含量的影响,并计算了糙米富集系数。【结果】与对照相比,施用钝化剂使土壤p H上升0.11~1.33,其增幅为2.91%~25.92%,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分别增加了1.02%~10.93%和0.05%~32.08%。土壤有效态Cd含量降低了19.97%~30.74%,其中麦饭石、森美思和石灰处理显著低于CK;水稻糙米中Cd含量降低了7.82%~69.44%,其中特贝钙、森美思、天象和石灰处理显著低于CK;糙米富集系数范围为0.22~0.74;稻谷产量增加1.28%~15.22%。相关性表明糙米Cd含量与土壤p H、阳离子交换量和总Cd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有效态Cd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施用钝化材料对Cd在土壤-水稻系统的具有较好的阻控作用,且具有增产作用,较好的保障实现水稻安全生产的潜力,本试验条件下以特贝钙、森美思、天象和石灰处理修复效果最佳,其次为维地康、麦饭石、修复龙和颐和原壤。

关键词: 土壤钝化剂 修复 富集系数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氮条件下密度对红壤旱地秋芝麻产量和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低氮条件下红壤旱地秋芝麻高产栽培的适宜种植密度,2016年-2017年在进贤县和南昌县开展试验,研究6个密度(D1-15.0、D2-22.5、D3-30.0、D4-37.5、D5-45.0和D6-52.5株/m2)对秋芝麻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和叶面积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2017年南昌县试验点D1和D2的单株蒴果数较D4显著增加18.32%和20.27%,其它处理的每蒴粒数较D3显著增加15.92%~25.04%;随着密度的增加秋芝麻产量呈现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2016年进贤点密度为D6产量较D1显著增加40.78%,2017年进贤点为D2和D6产量较D3显著增加18.00%和16.74%,2017年南昌点为D2、D5和D6产量较D3显著增加32.86%~44.15%。D2、D5、D6产量平均值较D1显著增加20.66%~26.82%。叶面积指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随着芝麻生长发育都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因此,秋芝麻适宜密度应控制在22.5株/m2或45.0~52.5株/m2,才能够构建合理冠层,达到高产效果。

关键词: 秋芝麻 红壤旱地 密度 产量 叶面积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育期水稻叶片SPAD值与产量相关性研究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1

摘要:提高产量是水稻(Oryza sativa L.)育种的关键.为了快速有效地监测水稻产量,开展不同生育期水稻品种功能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 SPAD)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亦明确SPAD值测定的最佳生育时期,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钟落潭基地设置了两个水稻品种的不同氮肥处理早晚造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叶片SPAD值均随生育进程的推进表现为降低趋势,随氮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随氮肥用量的增加水稻产量表现为先增加而后趋于稳定,且不同氮肥处理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在早造和晚造均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早造和晚造在分蘖期的水稻功能叶片SPAD值与产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且拟合效果最好.因此,在分蘖期进行水稻产量预测的效果最佳.此结果为水稻早期产量预测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SPAD 产量 产量构成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双季稻不同品种搭配模式对产量与效益的影响

杂交水稻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双季高产为目标,在江西开展早、晚稻不同品种搭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不同熟期品种合理搭配,适当延长双季周年生育期,不但有利于提高双季总产量,还有利于提高光温、肥水资源利用效率。在江西南部,"早籼(中熟)+晚籼(迟熟)"模式及"早籼(中熟)+晚粳"模式较佳;在江西北部,"早籼(早熟)+晚粳"模式及"早籼(中熟)+晚籼(中熟)""早籼(中熟)+晚粳"模式较佳;具体采用何种搭配模式,可结合当地实际条件而定。

关键词: 双季稻 品种搭配 产量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行比配置对鲜食玉米-绿豆套种甘薯体系产量效益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2021

摘要:为实现红壤旱地鲜食玉米—绿豆套种甘薯立体种植体系产量和效益的最大化,筛选出较鲜食玉米—绿豆轮作(CK1)和甘薯单作(CK2)增产程度最高的行比结构,设计了1∶1、3∶2、2∶1的行比套种甘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套种提高了系统产量、土地当量比、产出和纯收益,经济效益较CK1增加6.12%~72.46%,较CK2增加132.91%~279.07%,增收显著;随着行比值的增加,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但绿豆和甘薯产量逐渐下降,导致系统产量、土地当量、产出和产投比均下降。综合来看,在鲜食玉米—绿豆套种甘薯模式中保持玉米和绿豆的行株距,按照1∶1的行比套种甘薯能获得最高的系统产量、土地当量比、经济效益和产投比,适宜在红壤旱地区域推广应用。

关键词: 行比配置 间作套种 鲜食玉米 绿豆 甘薯 红壤旱地 农艺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