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侧深施用控释肥对机插中稻生长、产量及氮肥农学效率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水稻生产中化肥施用量大、施肥方式不合理及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以'九香粘'品种为材料,在5种不同施肥处理下进行随机区组小区试验,研究了侧深施用控释肥对机插中稻生长、产量及氮肥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较对照,采用侧深施用控释肥处理的水稻茎蘖数显著增多,植株器官干物质重和收获指数均较高,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产量和氮肥农学效率提高显著,株高和千粒重差异不明显,侧深施用控释尿素、控释尿素减氮20%和控释复合肥处理的平均增产率分别为9.98%、7.53%和8.37%,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34.57%、57.62%和29.02%.处理效果以控释尿素最好,控释复合肥优于常规尿素.机插中稻侧深施用控释肥可改变机插中稻群体质量,促进产量形成,提高产量和氮肥农学效率.


不同土壤改良方式对抬田区水稻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 2020
摘要:在峡江抬田区开展大田试验,采用不同的土壤改良方式,对土壤养分、水稻产量及植株养分平衡进行研究,试验设置4个处理,即空白对照(T_1)、土壤改良剂(T_2)、生物有机肥(T_3)和紫云英还田+秸秆还田(T_4)。结果表明,3种土壤改良方式均能显著提高水稻总干物质量、穗粒数和产量,早稻产量以T_4处理最高,晚稻产量以T_3处理较高。无论是早稻还是晚稻,T_4处理均能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就早稻而言,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和全磷含量提升明显,在晚稻生产上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增幅较大。无论是早稻还是晚稻,T_4处理植株N、P的含量均最高,显著高于对照处理;综合来看对早、晚稻植株N、P吸收仍是T_4处理较好。


木薯酒精渣-复合肥配施对木薯产量的影响初探
《江西农业学报 》 2020
摘要:在等氮条件下,设计M_0F_(100)(100%复合肥)、M_(25)F_(75)(25%木薯酒精渣+75%复合肥)、M_(50)F_(50)(50%木薯酒精渣+50%复合肥)、M_(75)F_(25)(75%木薯酒精渣+25%复合肥)和M_(100)F_0(100%木薯酒精渣)等5个处理,研究了木薯酒精渣-复合肥不同配施比例对木薯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氮条件下,随着木薯酒精渣施用比例的提高,木薯产量、株高和茎径均呈下降趋势;M_(25)F_(75)和M_(50)F_(50)处理的木薯产量较M_0F_(100)处理略有下降,而M_(75)F_(25)和M_(100)F_0处理的产量显著下降;M_(25)F_(75)处理的单株薯数最多,而M_(100)F_0处理的最少;M_0F_(100)处理的单株薯重最高,而M_(75)F_(25)和M_(100)F_0处理的单株薯重较低。因此,本试验木薯酒精渣的配施比例以25%、50%为宜。


废白土基有机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 2020
摘要:以早稻品种"中早17"为材料,研究了施用废白土基有机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比较,施用3000 kg/hm~2的废白土基有机肥可以使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提高3.46%,叶面积增大64%,分蘖数增加40%,有效穗数增加35.29%,每穗粒数增多6.94%,千粒重提高1.43%,产量增加33.33%,而且使稻米品质中的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均有所提高;而半量化肥配施3000 kg/hm~2废白土基有机肥处理水稻的各项生理生态指标和产量较施用全量化肥处理均稍有降低。说明在水稻生产上利用废白土基有机肥替代一定量的化肥是可行的,但化肥的替代量不宜超过50.0%。


双季茭白新品种引种对比试验及产量分析——以江西省高安市为例
《江西农业 》 2020
摘要:在江西省高安市上湖乡山源茭白种植专业合作社茭白基地开展了双季茭白新品种引种对比试验及产量分析,筛选出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双季茭白品种,试验结果为双季茭白品种结构调整提供了有益参考。


机插秧同步精量侧深施肥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 2020
摘要:开展了水稻机插秧同步精量侧深施肥不同肥料用量的田间试验,测定了不同施肥处理的水稻分蘖动态、叶片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研究了常规施肥和不同侧深施肥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奉新试验点,80%侧深施肥处理的水稻分蘖早,有效分蘖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和产量明显高于常规施肥和70%侧深施肥处理;在临川试验点,60%侧深施肥追加穗肥处理可以为水稻生长发育提供持续的养分,水稻有效分蘖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和产量也明显高于常规施肥和70%侧深施肥处理。因此,机插秧同步精量侧深施肥优于常规施肥;但当侧深施肥量低于常规施肥量的80%时,前期的养分供给不足,需要在后期进行适当的追肥。


赣北地区大球盖菇栽培技术初探
《中国食用菌 》 2019
摘要:通过对栽培种类型、栽培料补水处理方式和选用不同料床覆盖物的研究,探索大球盖菇在赣北地区的适应性,以期形成适合赣北地区大球盖菇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种类型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较为明显,栽培木屑种菌丝长势、菌丝吃料满床时间和现蕾都较枝条种和麦粒种早,其次是麦粒种,枝条种最差.出菇产量木屑种最高,其次分别为麦粒种和枝条种,栽培种用料优选木屑,麦粒可作为栽培种用培养料.栽培料浸水先后,对大球盖菇出菇产量无显著性差异,接种后浸水可以替代传统栽培方法,该方法简单省工,易操作便于推广.菇床上覆盖稻草相比谷壳和遮阳网更利于后期出菇.


双季机插稻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的产量构成特征研究
《核农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双季机插稻产量构成特征及高产协同规律,促进双季稻机插栽培技术的发展,以4个早稻(株两优30、两优287、中嘉早17和中早35)和4个晚稻(H优518、五丰优T025、五优308和天优华占)品种(组合)为试验材料,研究双季机插稻中产(7 000~8 250 kg·hm~(-2))、高产(8 250~9 000 kg·hm~(-2))和超高产(>9 000 kg·hm~(-2))3个产量水平群体的产量及产量构成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双季机插稻产量水平的提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总颖花量均呈显著增加的趋势,结实率和千粒重总体上差异较小;产量与群体总颖花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要实现9 000 kg·hm~(-2)以上的产量,每平方米颖花量需达到42 000以上;从中产到高产,双季早晚稻总颖花量的增加均主要依靠穗数的增加,从高产至超高产,早稻总颖花量的增加仍可以通过适当增加穗数实现,而晚稻总颖花量的增加应在适当增加穗数的基础上提高每穗粒数。以较多的穗数和较大的穗型协同产出较高的总颖花量,同时保证正常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是双季机插稻超高产基本特征。本研究结果为双季机插稻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猪粪与化肥配施对双季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 2019
摘要:以早稻金优458和晚稻五丰优T025为试验材料,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在等氮量条件(早稻总施氮量180 kg/hm~2,晚稻总施氮量225 kg/hm~2)下,猪粪与化肥4种配施处理(全施化肥处理T1、25%猪粪和75%化肥配施处理T2、50%猪粪和50%化肥配施处理T3、75%猪粪和25%化肥配施处理T4)对南方红黄壤区双季稻田水稻分蘖发生与成穗、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猪粪与化肥配施能显著增加水稻的总颖花量; 2013年水稻产量表现为T2>T3>T1>T4>CK,2014年产量表现为T2>T3>T4>T1>CK; T2处理在够苗期的有效分蘖多,成穗率、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最高;随着猪粪施用比例的增加,水稻分蘖变差,成穗率下降,氮素吸收利用能力降低,最终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下降。


优质再生稻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比较分析
《杂交水稻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促进优质再生稻高效生产,遴选19个杂交稻品种通过大田再生种植的方式,系统分析了优质再生稻产量形成机制和头季与再生季的稻米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再生季生育期几乎缩短为头季的一半,2季总产量与再生力、头季产量和再生季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有效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头季比较,再生季稻米外观品质、食味品质明显提升,但加工品质和蛋白质含量变化不大.直链淀粉含量和RVA谱特征值中的最低粘度、崩解值、最终粘度、消减值再生季与头季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糊化温度则呈极显著负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