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595条记录
连续回交对消除农杆菌介导转化引起水稻体细胞变异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引起许多体细胞变异,影响了转基因植物的农艺性状。因此,转基因作物的培育需要大量的T0代再生植株。在本研究中,我们将转基因水稻株系与原始品种连续回交,然后评价其回交后代的表现,消除体细胞变异,恢复转基因亲本的农艺性状。回交的供体亲本是3个转基因水稻株系,分别带有来自于苏云金芽胞杆菌(Bt)的抗虫基因。与原始品种连续回交至BC3F1代,每代BCnF1单株再自交两代,同时对各个世代进行抗虫性选择。通过发芽试验获得转基因纯合的BCnF3株系,在室内抗性试验中,所有的BCnF3纯合株系都能杀死100%的幼虫。在田间试验中,这些株系的单株产量明显高于供体亲本,大部分农艺性状与原品种没有显著的差异。这些结果说明连续回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恢复转基因水稻株系的农艺性状,从而减少转基因育种过程中所需的工作量。

关键词: 连续回交 体细胞变异 农杆菌介导转化 转基因水稻 抗虫性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大四小”生态工程实证调研

江西林业科技 2012

摘要:"一大四小"生态工程是江西省委、省政府为加快建设生态江西,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阐述了"一大四小"生态工程的内涵和必要性,分析了如何更好实施这项生态工程的具体措施,并提出进一步推动"一大四小"生态工程的对策。

关键词: 一大四小 生态工程 森林覆盖率 江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粳型超级稻不同方式超高产栽培的分蘖特性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中国稻米 2012

摘要:以江苏江淮地区主栽超级稻品种徐稻3号为试验材料,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通过对分蘖跟踪挂牌,研究了机插稻分蘖的发生、成穗特性以及成穗分蘖对产量的贡献,并与常规旱育稀植手栽稻处理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机插稻分蘖主要发生3、4、5、6、7这5个一级分蘖,二级分蘖均以一级分蘖第一叶叶腋里长出的分蘖为主;一级分蘖各蘖位都有成穗,以4、5两个蘖位成穗率最高,达100%,二级分蘖成穗率较低。机插稻的优势分蘖为4、5蘖位,这两个蘖位的分蘖对产量的贡献超过了50%,而手栽稻的优势分蘖是5、6、7、8。

关键词: 机插 手栽 超级稻 超高产 分蘖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用猪粪对红壤酸度的改良效应

土壤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酸化严重限制了我国南方红壤区土壤的农业利用。本研究应用江西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长期猪粪养分淋失试验,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照处理:N 0 kg/hm2;低量有机肥:N150 kg/hm2;高量有机肥:N 600 kg/hm2;高量有机肥+石灰处理:有机肥N 600 kg/hm2+石灰3000 kg/(hm2.3a))长期施用对红壤酸度的改良效应。研究结果表明,9年高量有机肥施用中土壤pH值平均每年上升0.085个单位,而低量有机肥施用对土壤pH没有显著影响。有机肥长期施用增加了土壤盐基离子浓度,其中Ca、Mg增加幅度较大,使得长期施肥后土壤盐基以Ca为主,其次是Mg,而K、Na比例较低。长期有机肥施用有效降低了红壤旱地表层土壤交换性酸含量,尤其是对交换性铝含量的降低程度较大,且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在施肥4年后可基本消除铝毒。高量施肥基础上的石灰添加进一步提高了土壤pH值,加快了土壤酸度改良。红壤旱地猪粪施用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达到酸度改良效果的最低猪粪用量为Ca 162 kg/hm2。在施肥初期添加一次石灰,将土壤pH值迅速提高,然后通过有机肥对pH的稳定作用保持和逐步提高土壤pH,可在最短时间、用最少投入消除土壤酸害。

关键词: 有机肥 红壤 酸度改良 盐基离子 交换性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麦-稻轮作系统中水稻氮肥利用率的机制

应用生态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麦-稻轮作系统中水稻氮素累积动态和土壤氮素供应动态的影响,并从微生物学角度探讨了有机无机肥协同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的机制.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矿质态氮在水稻分蘖期前低于化肥处理,而在抽穗期至灌浆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土壤氮素供应动态与水稻吸收利用氮素规律吻合程度最高,促进了水稻产量、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的增加,显著提高了水稻的氮肥利用率.其主要机制是有机无机肥配施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繁殖,使其在水稻生育前期固持了较多的矿质氮,在水稻生育中、后期这些氮素逐渐被释放以供水稻吸收利用,较好地满足了水稻各阶段生长发育对氮素养分的需求.

关键词: 麦-稻轮作 水稻 有机无机肥配施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两优038

杂交水稻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两优038系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用光温敏核不育系03S和自选恢复系恢828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2010年4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两优038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种改良剂对铜和镉复合污染土壤的田间原位修复研究

土壤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石灰、磷灰石、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对冶炼厂周边Cu、Cd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效果。以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作为田间修复植物,采用植物重金属吸收性、土壤重金属化学提取性及土壤溶液重金属浓度变化等作指标来评价修复效果,并研究了黑麦草对Cu、Cd的吸收与土壤、土壤溶液中Cu、Cd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石灰高添加剂量(石灰占污染土壤耕作层质量的0.4%)处理黑麦草对重金属的富集效果最好,显著降低了重金属毒性,促进了黑麦草的生长及其对重金属的富集;石灰和磷灰石各添加剂量均显著降低了污染土壤交换态Cu含量;石灰、磷灰石和蒙脱石各添加剂量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溶液pH并显著降低了其Cu、Cd浓度。黑麦草地上部、根中Cu浓度与土壤交换态Cu及土壤溶液Cu浓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改良剂 重金属 黑麦草 田间修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省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研究

决策与信息(上旬刊) 2012

摘要:本文在全面把握农村公共服务概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江西省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如筹资机制不健全,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公共服务供给分配不均、监督与激励机制薄弱,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低下等,并提出了完善江西省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公共服务 机制创新 供给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强致病菌株GD-118为供试菌株,在室内观察了井冈霉素(Jinggangmycin)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3.360 3+1.320 4x,相关系数r=0.962 6,理论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为70.2μg/mL,EC95为6 341.5μg/mL。与不加井冈霉素的空白对照相比,用井冈霉素处理后水稻纹枯病菌的菌落边缘明显凹凸不平,边缘菌丝更密集、颜色加深,并且随着井冈霉素处理浓度的增加,菌丝的干质量逐渐降低,但菌落表面菌丝的密集程度有所增加、颜色更深;空白对照的菌核呈颗粒状、褐色,散生于菌落表面,边缘较多而中间较少;用井冈霉素处理后的菌核多数为粉状、浅褐色,部分菌核会连在一起呈块状,分布在菌落外围呈明显的双环形,具不规则的凹凸型菌落边缘,并且随着井冈霉素处理浓度的增加,菌核的干质量有所增加,菌核出现时间比空白对照提前约24h。另外,随着井冈霉素处理浓度的增加,水稻纹枯病菌的菌丝细胞核平均数目和分布范围均有不正常增多的趋势。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立枯丝核菌 井冈霉素 菌丝生长 菌核形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园蛛科蜘蛛区系研究

蛛形学报 2012

摘要:据作者调查和文献报道,本文列出了江西产90种园蛛在江西、中国和全球的地理分布;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水平上,江西园蛛主要由东洋界以及东洋界和古北界成分组成;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水平上,江西园蛛主要由华中区,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以及华中区+西南区跨界成分组成;与国内23省(区)区系组成比较,江西园蛛与湖南的共有种最多,与西藏共有种最少;文章最后分析了江西园蛛物种结构的特点.

关键词: 园蛛科蜘蛛 区系特征 江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