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595条记录
水稻纹枯病菌细胞壁降解酶组分分析、活性测定及其致病作用

中国水稻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水稻纹枯病菌细胞壁降解酶的种类及其对水稻叶片组织的致病作用,对水稻纹枯病菌的细胞壁降解酶进行了SDS-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分析、酶活性测定、叶片浸解后的渗透性还原单糖和相对电导率的测定。水稻纹枯病菌细胞壁降解酶的电泳结果显示,提取的细胞壁降解酶混合物中至少含有10种不同分子量的组分。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测定了7种常见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结果显示,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诱导底物,内切-β-1,4-葡聚糖酶(Cx)活性最高,其次为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聚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olymethylgalacturonase,PMG);以果胶为诱导底物,PG活性最强,PMG次之。通过比较不同底物对PG、Cx和PMG这三种主要细胞壁降解酶的诱导效果,发现Cx用1.0%CMC的诱导效果最好,PG和PMG用1.0%果胶的诱导效果最好。Cx的最佳反应温度是30℃,PG和PMG的最佳反应温度是50℃;Cx和PMG的反应时间定为40min较为合适,PG反应时间定为60min较为合适;当pH值达到5.0时PG酶活性最强,当pH值达到9.0时Cx酶活性最强,pH值为4.0~6.0时,PMG的酶活性达到最强。通过对酶处理后叶片的渗透性还原单糖和相对电导率的测定,发现细胞壁降解酶的确对水稻叶片组织造成了损伤,并且随着酶浓度的增加,损伤程度也逐渐加重。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菌 细胞壁降解酶 酶组分分析 酶活性 浸解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杂交早稻育种技术和田间筛选工作的认识与体会

江西农业学报 2012

摘要:杂交早稻育种研究相对滞后于中晚稻,在杂交早稻育种技术上必须充分利用分子育种技术、跳出早稻攻早稻、重视资源的创新与材料的鉴定和评价。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针对性剔除导入资源的缺陷、结合气象资料分析和年度比较提高稳产性和适应性、科学地取样等田间筛选工作体会。

关键词: 杂交早稻 育种 田间筛选 鉴定 取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热条件和土壤类型对纤维素分解菌的影响

土壤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选择中国东部3个气候带上的主要农田土壤:寒温带黑龙江海伦的黏化湿润均腐土(黑土)、暖温带河南封丘的淡色潮润雏形土(潮土)和中亚热带江西鹰潭的黏化湿润富铁土(红壤),在海伦、封丘和鹰潭3个生态试验站建立土壤置换试验,研究玉米不同生育期水热条件和土壤类型对好氧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暖温带气候条件下土壤好氧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高于中温带和中亚热带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显著影响了土壤好氧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变化顺序为黑土>潮土>红壤;在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纤维素分解菌数量的顺序均为抽雄期>收获后>种植前;施用化肥提高了土壤中好氧性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相关分析显示土壤好氧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水量和pH值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温度和含水量是影响土壤好氧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的重要环境因子。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养分是决定土壤好氧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的主要因子,水热条件对其直接作用并不明显,但水热、施肥、土壤类型对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关键词: 水热条件 土壤类型 施肥 玉米生育期 纤维素分解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镁缺乏对黄瓜苗期生长及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镁缺乏对黄瓜苗期生长及磷、钾、钙、镁、铜、锰、铁和锌在根和叶片中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缺镁显著降低黄瓜根、茎和叶干质量;(2)缺镁对根部磷含量没影响,但显著增加叶片中磷含量,达到2.11%;对根和叶片中钾含量没影响;显著增加根和叶片中钙含量,叶中钙含量可达73.7 g/kg;(3)缺镁显著增加了根和叶片中锰、铁、锌含量,尤其是根部的锰、铁和叶片中的锰、锌分别为对照的2倍以上;缺镁虽显著增加叶片中铜含量,但对根部铜含量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镁缺乏 黄瓜 矿质营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昌市农业发展现状与农民增收问题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2012

摘要: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背景下,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前提,重点围绕南昌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两个核心问题探讨了南昌市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

关键词: 农业发展 农民增收 南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乡野生稻渐渗系基因组结构变化及多样性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东乡野生稻渐渗系基因组结构变化及对其进行多样性分析。[方法]以东乡野生稻(O.rufipogon Griff.,供体)和栽培稻协青早B(O.sativa sp.indica Kato.,受体)构建的BC1F6渐渗群体为研究材料,利用筛选出的分布在12对染色体上的25对SSR引物对群体中的239个株系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25个微卫星位点都有东乡野生稻DNA片段不同程度的渗入,群体均大部分保留亲本协青早B或东乡野生稻的DNA序列。渐渗系基因组中平均受体纯合条带百分率为78.13%,最高达94.98%(引物为RM131),最低为60.25%(引物为RM171)。平均供体纯合条带百分率为13.37%,最高达32.64%(引物为RM171),最低为2.93%(RM1095)。群体中还存在一些杂合位点,平均杂合率为5.62%,最高达10.04%(引物为RM401)。此外,BC1F6渐渗群体中发现有双亲条带的丢失和一些双亲所没有的新条带出现,其中平均亲本条带丢失率为2.88%,最高达13.39%(引物为RM311),最低为0(引物为RM401),平均新带率为1%。高世代渐渗群体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He)和平均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0.276和0.457。[结论]通过远缘杂交,渐渗系发生了广泛遗传与表观遗传变异,扩大了遗传变异基础,为水稻品种改良与种质创新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渐渗系 SSR分析 基因组结构变化 遗传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芦笋产业发展瓶颈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2012

摘要: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芦笋种植面积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但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仍受到产业政策、文化理念、产业结构、技术体系、信息服务、国际贸易壁垒、食品安全和产业服务等八大内外因素制约,唯有找出和正视这些瓶颈,才能有效推动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关键词: 中国 芦笋产业 瓶颈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方式对陆两优996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陆两优99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双季超级早稻陆两优996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方式和管理水平对双季超级早稻产量和品质均有影响,其中高产管理条件下水稻产量高于常规管理,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产量以人工移栽和翻耕抛秧产量较高,机插秧次之,免耕抛秧、机直播、撒直播较低。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产量的高低受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影响较大。人工移栽和翻耕抛秧条件下,水稻最高茎蘖数出现的时间早,生育前中期物质生产量大,单株根系干质量大,10~20 cm深层根系所占比例大,有效穗数较多;直播条件下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前期分蘖增长速度快,但分蘖下降的速度也较快,成穗率较低,有效穗少,全生育期物质生产量特别是生育前中期物质生产量较小,单株根系干质量小;机插和免耕抛秧条件下水稻前期分蘖增长慢,有效穗数不足。研究还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稻米的垩白度、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 种植方式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育秧肥的壮秧效应及其蛋白质组学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比较育秧肥和化肥作基肥的早稻秧苗质量的差异,及在这两种育秧条件下水稻叶片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揭示了育秧肥的壮秧机理。结果表明,育秧肥具有促进秧苗分蘖和发根,使秧苗矮壮,提高秧苗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生产能力,提高秧苗综合素质等作用。经双向电泳分离,获得了18个不同处理下发生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经质谱分析,其中16个蛋白质得到鉴定,包括9个参与光合作用的蛋白质,3个与蛋白质合成密切相关的蛋白质以及3个与抗性相关的蛋白质和1个未知功能蛋白质。

关键词: 育秧肥 水稻 秧苗 蛋白质组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磷高累积黄瓜品种筛选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种植磷累积植物是降低高磷土壤磷素环境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黄瓜具有耐高磷和高累积磷的能力,采用盆栽试验,比较了高磷处理下20个品种黄瓜苗期地上部磷浓度和总磷含量,以筛选磷累积能力强的品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黄瓜磷累积能力差异不大,但新世纪花青吊瓜和银绿青瓜2个品种磷累积能力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其上部磷浓度分别是9.06、9.03 g/kg,总磷含量分别是83.0、99.3 mg/株;津园8号地上部磷浓度和总磷含量在所有供筛选品种中均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分别为15.3g/kg、185 mg/株。因此津园8号是降磷的理想黄瓜品种。

关键词: 高磷土壤 品种筛选 黄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