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种质资源的苗期抗旱性鉴定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利用菲律宾旱季无雨的自然干旱条件,大田鉴定了192份水稻种质资源的苗期抗旱性。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种质中存在大量的具有苗期抗旱性的品种。就所观察的三个性状:卷叶(leaf rolling,LeR),枯叶(leaf drying,LeD)及复水恢复(drought recovery rate,DRR)而言,11个水稻品种在卷叶性状(LeR)上,12个水稻品种在枯叶性状(LeD)上极显著优于抗旱性对照品种NSIC Rc 9,14个品种在复水恢复性状(DRR)上显著优于抗旱性对照品种NSIC Re 9。有的品种在两个,甚至3个性状上都比抗性对照显著,表明不同的品种可能采取不同的机制来适应干旱胁迫,如降低叶片面积,及早发深根等:同一抗旱机制也可以作用于不同的表型上,如渗透势调节(Osmoticadiustment)。3个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其中LeD与DRR的相关性最高为0.821 62,其次为LeD与LeR为0.801 79和LeR与DRR为0.725 93。对抗旱性性状的选择最好使用田间筛选,因为大田筛选提供了性状表达的真实环境;卷叶,枯叶,和复水恢复能力作为苗期抗旱性指标能有效地筛选苗期抗旱性品种。
关键词: 水稻种质资源 苗期 抗旱性 卷叶 枯叶 复水恢复率


甜瓜全覆盖抗湿栽培技术要点
《现代园艺 》 2012
摘要:甜瓜起源于热带非洲,喜高温干燥、日照充足的气候。江西省春季常阴雨连绵,低温与暖温交替出现,多阴雨天气,湿度大,给甜瓜生产带来不利因素。但南昌地区以梨瓜为主要代表的甜瓜,保持着稳定的产量,受气候影响不大,这主要取决于当地瓜农长期实践摸索


芦笋超雄株的DNA分子标记辅助筛选
《园艺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芦笋两性株自交S1代雄株为试验材料,首先与优良雌株进行测交,然后利用与芦笋性别决定基因紧密连锁的显性DNA分子标记对苗期各单株进行性别鉴定,推断出超雄株,为芦笋全雄育种提供亲本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显性标记 Asp1-T7 和 Asp1-T7sp特异性好,扩增效果稳定,均能够鉴别芦笋雌、雄性别;一共测验了14 株芦笋两性株自交 S1代的雄株,从中筛选出2株超雄株;对田间测交组合单株显花后性别表型调查的结果表明,DNA 分子标记检测结果与田间实际相符,2株超雄株所对应的组合被确证为全雄组合。
关键词: 芦笋 超雄株 DNA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测交


赣薯1号的特征特性及应用前景评价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赣薯1号的品种特征特性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小区试验、理化测定等方法对赣薯1号的植物学特征、产量、品质及抗病性进行分析。[结果]赣薯1号是利用紫心甘薯品系宁98-P-8与苏薯9号经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紫色特用型甘薯品种。该品种单株分枝6~8个,单株结薯整齐、集中,薯皮、薯肉均为紫色,抗黑斑病和根腐病,不抗茎线虫病,熟食质地细嫩,粗纤维少,产量表现稳定,较对照宁紫1号增产9.56%~11.87%。[结论]赣薯1号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可作为鲜食和食品加工原料,还可作为亲本进行品种选育。


水分管理与氮肥运筹对超级早稻“两优287”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间歇式灌溉与常规淹灌的水分管理模式,结合不同氮肥水平及施用方式的氮肥运筹模式,研究了超级早稻"两优287"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以期为双季早稻生产提供合理的水、氮管理模式。结果表明,间歇式灌溉的产量、生物产量和氮素积累总量以施氮量180 kg/hm2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3:2组合、施氮量225 kg/hm2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5:0组合的较高,常规淹灌以施氮量225 kg/hm2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5:0组合、施氮量225 kg/hm2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3:2组合的较高,而氮肥表观利用率以间歇式灌溉、施氮量180 kg/hm2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5:0组合的最高。采用间歇式灌溉可确保适宜的有效穗数,增加每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促进生育后期的生物量及氮素积累量;提高叶片的氮转运量及比例、氮转运贡献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降低100 kg籽粒需氮量。试验中不同组合模式以间歇式灌溉、施氮量180 kg/hm2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3:2组合更优,适合用于实际生产。
关键词: 水分管理 氮肥运筹 超级早稻“两优287” 产量 氮素吸收


养分胁迫对水稻籽粒灌浆充实影响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杂交早稻威优916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方式栽培,生育后期设置养分胁迫和全营养液两种处理,从蛋白质组学角度研究后期持续的养分胁迫对水稻籽粒灌浆的影响,以期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籽粒蛋白质经双向电泳分离后共获得了37个发生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经串联质谱分析(ESI-Q MS/MS),27个蛋白质功能得到鉴定,包括4个参与光合作用的蛋白质、13个与籽粒充实发育相关的蛋白质、9个逆境相关的蛋白质及1个呼吸代谢相关的蛋白质。分析结果表明,养分胁迫下,逆境相关蛋白质在籽粒灌浆的前中期大量上调表达,籽粒光合作用减弱,后期呼吸作用增强,籽粒的氮代谢受到显著影响,谷蛋白及胚蛋白表达相对滞后,蛋白质和脂肪合成减少,从而造成籽粒灌浆不足,产量降低。


不同氮磷钾处理对木薯产量、养分积累、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10和2011年,以木薯品种华南205(SC205)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方案设计,研究了氮磷钾不同施肥处理对木薯产量、养分积累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并通过多元回归建立红壤旱地木薯的施肥效益方程。结果表明,施肥处理的鲜薯产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缺氮处理的鲜薯产量显著低于缺磷和缺钾处理,对鲜薯产量的影响N>K2O>P2O5;施肥处理中以N2P2K2处理的鲜薯产量、鲜薯淀粉含量、鲜生物量、养分收获指数和经济效益最高,而产投比以N2P2K0处理最高,N1P2K1处理其次,N2P2K3处理最小。木薯植株养分积累总量K2O>N>P2O5,平均100 kg鲜薯养分需求量分别为1.00、0.91和0.11 kg,平均养分收获指数分别为0.53、0.33和0.46。相关分析表明,木薯产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施钾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施磷量相关不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三元二次方程拟合结果表明,达到经济最佳产量时的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205.37、65.43和311.30 kg/hm2,产投比为6.23。
关键词: “3414”试验 木薯 养分积累利用 产量 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