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综述了SSR标记在水稻核心种质构建与评价、遗传结构、稻种起源演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水稻遗传多样性的地带性特征、遗传多样性与生态地理位置密切相关以及目前水稻品种遗传基础狭窄、多样性降低等特征,分析了遗传多样性成因及影响因素,特别指出了育种行为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并针对当前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对策。认为云南是中国稻种资源的最大遗传多样性中心和优异种质的富集地;西南稻区粳稻品种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南方稻区粳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北方粳稻遗传多样性。


稻草补饲不同水平苜蓿对山羊消化道各部位营养物质流通量的组合效应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9只体况良好,体质量相近(41.3±1.2)kg,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十二指肠瘘管、回肠瘘管的成都麻羊半同胞羯羊,随机分成3组,饲以稻草基础日粮,分别补饲25%(MSL25)、50%(MSL50)与75%(MSL75)的苜蓿(MSL),采用Co-EDTA为食糜标记物,测定消化道各部位(胃区、小肠与大肠)及整个消化道干物质(DM)、有机物(OM)、中性洗涤纤维(NDF)与酸性洗涤纤维(ADF)的流通量。结果为:①MSL25、MSL50与MSL75的十二指肠食糜、回肠食糜与直肠粪DM流通量分别为524.66,568.42,604.15;496.83,536.55,560.24;411.67,434.46,424.79 g/d;②MSL25、MSL50与MSL75的十二指肠食糜、回肠食糜与直肠粪OM流通量分别为434.73,469.22,507.86;411.02,441.41,468.97;336.29,350.45,346.46 g/d;③MSL25、MSL50与MSL75的十二指肠食糜、回肠食糜与直肠粪NDF流通量分别为300.36,336.66,329.58;289.58,327.62,314.38;267.91,303.13,278.17 g/d;④MSL25、MSL50与MSL75的十二指肠食糜、直肠粪ADF流通量分别为239.62,229.92,214.27;236.53,217.79,204.17 g/d。研究结论,在山羊稻草基础日粮中补饲50%的苜蓿,可增加十二指肠食糜ADF流通量与直肠粪ADF流通量的差异。


东乡野生稻BILs群体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及其遗传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选用旱稻、R974//R974/东乡野生稻回交重组自交系及其亲本等66份水稻材料,进行苗期抗旱性鉴定及其综合指标筛选,测定了水分胁迫下最大根长、根基数、茎长、根干重、根鲜重、根系相对含水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卷叶级别及干旱反复存活率等9个性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苗期抗旱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株系1949最为抗旱;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最大根长、根数、根鲜重和根系相对含水量对抗旱性影响显著,可作为苗期抗旱性鉴定综合指标。采用综合抗旱D值进行抗旱遗传分析,表明BILs群体的苗期抗旱性表现2对独立主基因+多基因控制。结果可知,东乡野生稻可作为水稻抗旱遗传改良的宝贵资源。


生物有机肥在双季稻上的应用试验
《福建农业科技 》 2013
摘要:在水稻上进行施用生物有机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等量NPK的条件下,生物有机肥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的出苗高峰延迟4~5 d,最高茎蘖数减少,成穗率提高,早稻增产3.26%,晚稻增产4.21%;且有利于磷元素的吸收,促进水稻对Cu、Zn、Cd、As等金属元素的积累。


种植密度和留苗方式对木薯产量和经济收益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留苗方式下的木薯产量和经济收益差异。结果表明:不论单杆留苗方式,还是双杆留苗方式,随着木薯种植密度的增加,其木薯产量、木薯产值和经济收益均随之增加。在单杆留苗方式下,高、中密度比低密度的产量分别增加128.73%、73.83%,木薯产值分别增加62.49%、113.71%,而经济收益分别增加126.30%、228.90%;在双杆留苗方式下,高、中密度比低密度的产量分别增加65.07%、35.03%,木薯产值分别增加50.91%、84.49%,经济收益分别增加84.40%、138.97%;在等密度条件下,双杆留苗方式的产量、木薯产值和经济收益均高于单杆留苗方式,在高、中、低密度时产量分别增加7.84%、16.08%和49.43%,木薯产值分别增加10.73%、24.18%和52.40%,经济收益分别提高7.75%、15.82%和24.61%。方差分析表明,种植密度对木薯产量的影响极显著,留苗方式的影响显著,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不显著。


草本地被植物引种筛选和应用评价
《南方农业学报 》 2013 CSCD
摘要:【目的】引种、筛选适合在湖南省推广种植的草本地被植物,为湖南省解决绿化建设中草本地被植物种类单一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湖南省气候特点及草本地被植物应具备的功能,参照前人的成果和专家意见,对引种的瞿麦、紫娇花、绿苋草、血草、柳叶马鞭草、金叶苔草等6种地被植物生长状况、观赏价值、抗逆性3个方面的14个指标设置相应权重,从优到劣进行5级描述,采用5分制计分法标记,获得评判标准并对引种的6种地被植物进行综合评选。【结果】自然高度最低和扩展能力最强的是金叶苔草;观赏效果最好的是瞿麦;抗逆性最强的是绿苋草;6种引种的地被植物综合指标加权后总分从高到低依次是:金叶苔草>绿苋草>紫娇花>瞿麦>血草>柳叶马鞭草。【结论】金叶苔草、绿苋草和瞿麦适合在不易积水的绿地推广种植,紫娇花适宜在滨水绿地推广种植。


不同地理来源芦笋茎枯病菌对杀菌剂抗药性的差异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省份芦笋茎枯病菌对内吸性和保护性杀菌剂抗药性的差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个省24个菌株对多菌灵和代森锰锌2种杀菌剂的抗药水平,并比较了其差异。结果表明:各省份菌株对2种杀菌剂的抗药性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山东省菌株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最强,平均EC50值为1.10 mg/L,江西省和福建省菌株次之,平均EC50值分别为0.58 mg/L和0.33 mg/L;福建省菌株对代森锰锌的抗药性最强,平均EC50值为34.53 mg/L,河北省和山东省菌株次之,平均EC50值分别为15.88 mg/L和14.19 mg/L。多菌灵相对代森锰锌更易产生抗药性,其抗药菌株为7个,平均抗性水平为3.66,抗性频率为29.17%;而代森锰锌抗性菌株为4个,平均抗性水平为1.90,抗性频率为16.67%。24个菌株中,SD4对多菌灵和代森锰锌的抗药性均较强,抗性水平分别为10.44和3.01,表现出多抗性。
关键词: 芦笋茎枯病 天门冬拟茎点霉 地理来源 杀菌剂 抗药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