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一例猪圆环病毒2型与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1发病情况2012年7月中旬,江西省赣州市某规模化养殖场,11周龄左右的生长育肥猪开始零星出现拉稀,发病率最高时能到达20%。经药物治疗后部分患病猪好转,耐过猪只往往长得慢,饲料转化率低。发病猪后期病死率约5%。2临床症状发病猪只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排黄色或灰色稀便,有部分猪只出现咳嗽、气喘及呕吐现象,也有些


高山瓜果蔬菜在江西的应用前景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介绍了高山瓜果蔬菜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在江西发展的优势和必要性,并就如何发展高山瓜果蔬菜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为江西今后开展高山瓜果蔬菜种植和研究提供指导。


镇村联动建设新形势下农业特色乡镇发展的思考——以南昌县为例
《江西农业学报 》 2013
摘要:运用SWOT分析法,从南昌县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出发分析农业特色乡镇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提出农业特色乡镇发展的对策建议。


用基于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稻米的γ-氨基丁酸含量
《江西农业学报 》 2013
摘要:建立基于邻苯二甲醛(o-phthalaldehyde,OPA)柱前衍生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了稻米中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含量。结果显示:用三氯乙酸作为提取溶剂的效果最好;检测限为0.5 mg/L,提取回收率为79.1%~101.5%;巨胚糙米的GABA含量显著高于常规胚糙米的,发芽后巨胚糙米的GABA积累量也高于常规胚糙米的。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 高效液相色谱 水稻 测定


经穴电体操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63例
《实用临床医学 》 2013
摘要:目的探讨经穴电体操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治疗组(经穴电体操组,63例)和对照组(电针组,62例)。治疗组采用经穴电体操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针灸电针疗法。观察2组感觉、运动功能的情况。采用Fugl-Meyer评测表对2组治疗前后感觉、运动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关节活动度、关节疼痛及感觉功能得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但2组治疗后上述各项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经穴电体操疗法与传统的针灸电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均有较好的疗效,但经穴电体操疗法操作更方便,可重复性更佳。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经穴电体操疗法 针灸电针疗法 多功能脉冲调制中频治疗仪


机插水稻工厂化育秧营养基质的应用效果研究
《农机化研究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将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研制的机插水稻育秧营养基质分别在江西省4个试验点进行了早稻和晚稻2种育秧方法的对比试验,比较分析其秧苗素质、茎蘖动态、产量和产量结构。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营养基质育秧的秧苗植株矮壮、叶绿素含量高、根数多、秧苗生长均匀整齐、茎蘖数多,早稻平均增产2441.45kg/hm2,平均增产率为6.3%,晚稻平均增产504.9kg/hm2,平均增产率为7.0%。


辣椒遗传图谱的构建与QTL定位研究进展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近十年来构建的辣椒遗传图谱和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分析,包括辣椒种内遗传图谱、种间遗传图谱和整合图谱的构建,以及抗病虫性状和细胞雄性不育恢复性等主要农艺性状的QTLs定位,并对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为辣椒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玉山黑猪H-FABP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和表达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PCR-RFLP和Real-time PCR方法分别检测了H-FABP基因在玉山黑猪中的基因多态性分布和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对H-FABP基因在玉山黑猪和大白猪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玉山黑猪H-FABP基因在HinfI位点表现多态性,在HaeIII位点为单一等位基因。同时,该基因主要在玉山黑猪心、肾、脂肪和骨骼肌组织中表达,且在心脏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差异表达分析发现,玉山黑猪心和骨骼肌组织中H-FABP基因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大白猪(P<0.05),差异倍数分别为3.34和3.42。


氮肥用量对双季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7个氮肥用量(N 0、60、120、180、240、300和360 kg/hm2),研究了江西省高产田、中产田和低产田双季稻最佳施氮量,以及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氮肥贡献率、土壤氮素依存率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产田、中产田和高产田分别在施氮量为120、180和240 kg/hm2处理取得高产;氮肥贡献率在低产田和中产田上大于高产田,且分别在施氮处理为N 120、180和240 kg/hm2达到最大;土壤氮素依存率为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氮素依存率逐渐降低;氮肥吸收利用率为低产田>中产田>高产田,氮肥农学效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低、中、高产田间差异不大。高、中、低产田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吸收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随氮肥用量增加而降低,而氮肥生理利用率各施氮处理间变化不大。综合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得出,低产田、中产田和高产田双季稻适宜施氮量分别为N 120、180和240kg/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