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孕穗期水稻不同功能叶的发育蛋白质组学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蛋白质组学角度对杂交水稻汕优63孕穗期4个叶位功能叶片蛋白质组变化进行了研究,以揭示水稻孕穗期叶片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4个不同时期功能叶片蛋白质经双向电泳得到分离,应用Imagemaster 2D Elite 5.0软件对所得到的双向电泳图谱进行分析比较,共得到差异表达蛋白质点23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经质谱分析,有14个得到鉴定。对鉴定出的蛋白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大部分(9个)为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蛋白质;其次为与蛋白结构及功能调控相关的蛋白质(3个),表达量表现为随叶位上升而上调;其余为参与氨基酸代谢的蛋白质(2个),表达量在较低叶位叶片中无显著规律,在剑叶中的表达量显著上调。蛋白质是细胞功能执行者,受细胞功能或细胞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上述蛋白质发生变化的原因应与水稻不同叶位叶片生长发育特性有关。


南方水稻面积波动与我国夏季降水分布的相关性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 2009
摘要:对我国南方水稻主产区水稻面积的消长与我国各主要气象站点夏季降水量变化的相关性及其区域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水稻面积变化与我国各地夏季降水量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6~8月江南地区降水量与南方水稻面积呈负相关,7、8月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与南方水稻面积呈正相关。


75%肟菌酯·戊唑醇(NATIVO)防治稻曲病田间试验
《江西农业学报 》 2009
摘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应用75%肟菌酯.戊唑醇(NATIVO)防治稻曲病,在水稻孕穗末期(破口前7 d)和之后10 d各施药1次(使用剂量为150~225 g/hm2)对稻曲病的防效达89.03%~90.24%,但当剂量为75 g/hm2时,防治效果显著降低。1次防治时,以破口前7 d用药防效较好。30%爱苗乳油和"FLINT"可湿性粉剂对稻曲病也有较好的防效。
关键词: 稻曲病 75%肟菌酯·戊唑醇 防治


水菖蒲活性物质β-细辛醚对四种储粮害虫的熏蒸活性
《昆虫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性次生物质在植物-害虫的关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植物中的一些成分对害虫具有熏蒸、触杀和驱避等作用。水菖蒲Acorus calamusL.是一种常用中药,它的主要杀虫活性成分为β-细辛醚。本研究通过室内生测试验研究了水菖蒲根茎提取物β-细辛醚对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Motschulsky、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Fabricius)、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和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Fabricius)4种储粮害虫的熏蒸击倒和致死作用。结果表明:β-细辛醚对4种试虫的熏蒸击倒和致死作用明显。以50μL/L的浓度处理120h后,对玉米象、谷蠹和四纹豆象的击倒作用均达到100%,而对赤拟谷盗击倒率为50%;玉米象、谷蠹和四纹豆象的死亡率分别为81.23%,97.78%和100%,而赤拟谷盗死亡率仅为8.89%。处理24h,β-细辛醚对玉米象、谷蠹、赤拟谷盗和四纹豆象的KC50分别为49.38,102.96,124.04和1.07μL/L;处理120h,β-细辛醚对玉米象、谷蠹、赤拟谷盗和四纹豆象的LC50分别为17.82,4.42,116.48和0.73μL/L。结果显示水菖蒲根茎提取物β-细辛醚对4种储粮害虫均具有明显的熏蒸效果,具有开发为储粮害虫熏蒸剂的潜力。
关键词: 储粮害虫 水菖蒲 植物性杀虫剂 β-细辛醚 熏蒸毒力


优质两系杂交水稻宜S晚2号高产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两系杂交晚稻宜S晚2号(宜农3S/G85)亲本的主要特征特性及其高产制种技术措施。


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水稻二化螟的应用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2009
摘要:氯虫苯甲酰胺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新型杀虫剂。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SC对水稻二化螟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该药30 g/hm2和45 g/hm2于二化螟卵孵高峰期防治1次,对枯心的防治效果为96.72%以上,幼虫的死亡率为98.48%以上,且对水稻生产安全。
关键词: 20%氯虫苯甲酰胺SC 水稻 二化螟 防治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