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木薯渣不同补饲方式对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
《饲料工业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木薯渣(CR)不同补饲方式对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24.8±1.9)kg的江西地方山羊(羯羊)36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羊。处理Ⅰ组为仅喂基础粗饲料木薯干草(CH)但不补饲CR的对照组,处理Ⅱ组、处理Ⅲ组与处理Ⅳ组为在饲喂CH基础上以不同方式按初始体重均重的每千克代谢体重30g(按干物质计,合333g)给每头羊补给CR的试验组。处理Ⅱ组在给羊只投给CH前3h一次性补给,处理Ⅲ组在投给CH后2h一次性补给,处理Ⅳ组将处理Ⅲ组的CR分3次等量(每次每头111g)补给。试验结果为:处理Ⅱ组的平均日采食木薯干草(CH)、平均日增重(ADG)以及料重比(F/G)与不补饲CR的处理Ⅰ组不显著(P>0.05)。处理Ⅲ组的ADG较处理Ⅰ组和处理Ⅱ组显著增加,F/G则显著降低(P<0.05)。处理Ⅳ组的ADG较处理Ⅲ组的又有显著增加(P<0.05),而F/G显著降低(P<0.05)。本研究表明,CR作为能量添补饲料,用于山羊CH基础粗饲料补饲时,可以通过改变补饲方式与增加饲喂次数,来调控CR的瘤胃降解速率,使之与CH的相似,使得能氮能够同步利用,从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拮抗细菌菌株B5423-R和Pf7-14在水稻叶片上的定殖及其对土著细菌群体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 2009
摘要:拮抗细菌菌株Bacillus subtilisB5423和Pseudomonas fluorescensPf 7-14能显著地抑制水稻纹枯病。在温室条件下,通过播种、叶片接种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以及在水稻分蘖盛期喷雾菌株B5423-R(B5423的利福平抗性突变体)和Pf 7-14(天然的抗萘啶酮酸菌株)的细菌悬浮液,并通过定期取样、平板系列稀释法回收,监测了菌株B5423-R、Pf 7-14和土著细菌群体在水稻健叶和纹枯病叶上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在病斑叶片片段(病斑面积占70%~90%),在应用1~7 d后,菌株Pf 7-14的平均群体数量比在相同面积的健康叶片片段上显著性地高3~10倍,而菌株B5423-R的数量比在健康叶片片段上显著性地高12~50倍;土著细菌群体数量在病斑叶片上是健康叶片上的50~60倍。这些结果表明纹枯病病斑大大促进了土著细菌群体和引入的生防细菌的生长,且土著细菌群体和引入的生防细菌在营养和空间上是相互竞争的。


我国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分析
《特区经济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股票市场的首要功能就是进行资源配置。股市的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既体现在股票发行市场上,也体现在股票流通市场上。本文通过对我国股票市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分析发现,从股票发行融资的地区结构来看,各地区企业发行融资额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呈现出明显的东部高、中西部低的情况。从股票发行市场融资的行业结构来看,股票发行融资明显倾向于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那些发展前景好、经营效率高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从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来看,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处于本行业中的较低水平,我国股市并没有把资源配置给最优秀的公司。在股票流通市场上,虽然存在着一定的资源配置效应,但效率仍不高。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家禽免疫调控中的应用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 2009
摘要:随着饲料添加剂工业的迅猛发展,化学药品添加剂所带来的危害已成为共识,如药物残留、抗药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副作用,使人们在选择添加剂时不得不慎重地考虑。但随着动物营养学、生理学、饲养学、生物化学等多门学科的发展,现在的


饲料间的组合效应及其在配方设计中的应用
《草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就日粮中各饲料间的相互作用在消化道与组织代谢层次产生的正、负组合效应及其营养代谢机理进行了综述。指出现行日粮配方技术与饲料评定以各饲料原料间营养值的"可加性"为基础的不合理性,以及饲料间的组合效应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原因是现行的饲料常规分析方法不能反映饲料在动物体内的组合效应,从而有必要建立基于动物的饲料评定体系。研究就如何在日粮配方设计中通过日粮配合来调控饲料间的组合效应、避免饲料间的负组合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饲料间的正组合效应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及其在开发利用我国众多非粮饲料上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