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595条记录
酸浓度对饲料粗蛋白(CP)测定结果的影响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09

摘要:通过3个浓度的盐酸(0.10 mol/L、0.05 mol/L、0.01 mol/L)对4个饲料样品(鱼粉、豆粕、豆腐渣、玉米青贮)进行粗蛋白测定。结果发现,鱼粉(0.10 mol/L)组和玉米青贮(0.10 mol/L)组在3个水平间差异显著。鱼粉(0.10 mol/L)组和玉米青贮(0.10 mol/L)组3个重复间差异很大。进而得出结论,不同粗蛋白含量的样品应该选择不同的盐酸浓度以减小误差。

关键词: 粗蛋白 测定 盐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省稻瘟病菌的致病性分化

植物保护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30个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或单基因系及7个中国鉴别寄主,于水稻苗期接种,测定2006—2008年从江西省水稻产区分离的195个稻瘟病单孢菌株的致病性。结果表明,江西省稻瘟病菌以广谱致病性的菌株为主,将致病率按PF<30%、30%≤PF<50%、50%≤PF<70%和PF≥70%4区段划分,各区段菌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0、8.72%、31.28%和60.00%;病菌群体对所测定的30个抗瘟基因均表现出毒性,毒力频率为17.95%~100%,表现出较低毒力频率的水稻抗瘟基因是Pi-zt、Pi-1(1)、Pi-z5和Pi-k,其毒力频率分别为17.95%、26.67%、27.46%和29.23%。此外,江西省稻瘟病菌含6群40个生理小种,在稻瘟病流行的2006年,主要的优势小种为ZB13和ZA1;在稻瘟病发生较轻的2007年和2008年,优势小种均为ZB15和ZB13。进一步分析表明,同一优势小种内的不同菌株存在明显的致病性分化,28个ZB13菌株对30个抗瘟基因的致病率为50.00%~96.67%,26个ZB15菌株的致病率为46.67%~86.67%。对ZB13与ZB15菌株的聚类分析发现,毒力频率相近的菌株致病相似性差异很大。

关键词: 稻瘟病菌 抗瘟基因 致病率 毒力频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稻新组合丰优航98的选育与应用

江西农业学报 2009

摘要:丰优航98是用不育系丰源A与恢复系航98配组选育而成的晚稻中熟组合,具有稳产、高产、适应性广、抗性强、食味好等优点。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8~122 d,单产7560~8085 kg/hm2。介绍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和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丰优航98 选育 栽培技术 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生米藠头栽培试验及其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2009

摘要:以江西生米藠头为试材,比较了不同栽培措施对藠头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处理都能提高藠头产量,增产幅度在7.02%~19.30%,其中,稻草覆盖增产幅度最大;而土壤撒施石灰对藠头中期地上部生长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相关分析显示,藠头鳞茎产量与生物产量、单株叶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单个鳞茎均重与单株分蘖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藠头 栽培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蝴蝶兰老苗换盆新技术

北方园艺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基于台湾蝴蝶兰老苗换盆生产流程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蝴蝶兰老苗换新的关键技术措施,并简要介绍了新法换盆的主要优点。

关键词: 蝴蝶兰 老苗 换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种质亲缘关系的数量分类学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09

摘要:基于29个表型性状对辣椒属(Capsicum)5个栽培种的60份种质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60份材料两两不同种质间遗传距离在1.376~7.321之间,平均为4.112;以遗传距离4.412为阀值,60份种质被分为4大组,即C.annuum+C.chinense组、C.baccatum组、C.frutescens组和C.pubescens组,表明C.annuum与C.chinense亲缘关系最近,而与C.pubescens最远;C.annuum5个变种在4.013阀值处分为2组,长椒(va.r longum)、灯笼椒(va.r grossum)和樱桃椒(va.r cerasiform e)在同一组。本文还就C.annuum变种的演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辣椒属 遗传差异 数量分类学 亲缘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混配制剂中拮抗细菌菌株Pf7-14在稻株上的群体数量及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菌株Pseudom onas fluoresecens7-14(Pf7-14)显著地抑制了水稻纹枯病。在温室条件下,在水稻(品种为IR72)健株和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接种的病株上于分蘖盛期分别喷雾Pf7-14、混剂(Pf7-14+井冈霉素),菌株Pf-14对用于标记的抗生素萘啶酮酸(Nalid ixic ac id)具有天然的抗性,以上两处理中Pf7-14的浓度相同,约为2.2×108cfu/mL,应用稀释平板法,在喷雾后的不同时期,在含萘啶酮酸100μg/mL的培养基上回收Pf7-14。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健株还是在病株上,在两批试验中,混剂中Pf7-14的种群数量总是高于其在单剂的数量,在健株上,应用1~4 d,两者显著性相差1.69~2.96倍(P=0.05)。在病株上,第4~7 d,两者显著性相差1.74~3.70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一次防治,还是两次防治,与两个单剂相比,混剂(Pf7-14+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得到显著性提高。两次防治中,混剂的防治效果为83.46%,而单剂Pf7-14和井冈霉素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6.92%和73.72%。

关键词: 拮抗细菌 Pf7-14 种群动态 水稻纹枯病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早熟性状遗传研究进展

中国蔬菜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概述了辣椒早熟性状遗传分析方法、遗传模型及早熟性状遗传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遗传模型 早熟性状 始花节位 分子标记 综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界环境对褐飞虱翅型分化的影响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在室内、室外条件下从光照、虫口密度及不同抗性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翅型分化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室内条件下,在短光照、密度为20头/株以下时,雌虫褐飞虱短翅率在87.22%以上,利于短翅型雌虫褐飞虱形成;在长光照、密度在10头/株以上时,雌虫褐飞虱短翅率在46.67%以下,利于长翅型雌虫褐飞虱形成。室外条件下,不同抗性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翅型分化影响不一样,感虫水稻品种上短翅型雌虫褐飞虱比例较高。同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雄虫褐飞虱的短翅率都不是很高,即外界环境条件对雄虫褐飞虱翅型分化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褐飞虱 翅型分化 抗性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壳糖鲜”(FR-3)对砂梨贮藏保鲜的效应研究

现代园艺 2009

摘要:砂梨原产于我国中部、南部和西部各省,其品质优良,栽培适应性强。但多数的砂梨品种其成熟期在7~8月,因果实有强烈的呼吸跃变现象,加上此期正值酷暑高温,果实贮运期很短。翠冠是优质的早熟梨品种,近几年在南方诸省市发展面积很大,但常温下不耐贮运。因而如何延长果实的贮运期是解决南方诸省、市砂梨产业化的重要研究课题。长期以来,研究人员将主要研究方向放在通过改善梨果实的贮地条件[1][2]、利用保鲜材料[3]和保鲜剂[4][5]等来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