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595条记录
应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东乡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初探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SLP标记对东乡野生稻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在 14对SSLP标记引物中 ,12对引物扩增的产物呈现多态 ,多态性探针百分率为 85 .71% ,共扩增出 70条多态性带 ,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多态性带 5 .83条 ,表明东乡野生稻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东乡野生稻 9个居群内及居群间存在一些差异较大的材料 ,同时也存在一些相同或遗传距离很小的材料 ;居群内平均遗传距离为 0 .2 3~ 0 .4 7,居群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 .4 0~ 0 .5 5 ,居群间的遗传距离略大于居群内的遗传距离 ,为此 ,必须对东乡野生稻现有居群进行严格的保护。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技成果网络动态数据库的研制

计算机与农业.综合版 2003

摘要:本文介绍以可视化技术建立基于网络的农业科技成果数据库,动态地进行成果数据管理和维护,并自动生成查询网页。

关键词: 农业科技成果 数据库 网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敏核不育系冷水灌溉高产繁殖试验

江西农业学报 2003

摘要:对两用核不育系"培矮64S"冷水灌溉繁殖中的几个关键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从主穗幼穗分化第4期兼顾大部分分蘖穗第3期开始进行冷水灌溉可获得高产,出水口水温以22℃最佳,"920"养花处理较对照明显增产。

关键词: 冷水灌溉 低温敏不育系 生长点 繁殖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鄱阳湖区水田种植结构调整的思考

江西科学 2003

摘要: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湖区农田以水田为主。本文分析了湖区水田生产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指出了湖区水田种植结构调整的5个方向:①发展冬季农业;②发展避灾减灾农业;③发展生态农业;④发展绿色农业;⑤实施"退耕还渔"、"退田还湖"战略。同时,根据湖区实际提出了5项措施:①科学规划,合理布局;②创新种植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③推广高效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④发展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水平;⑤加大湖区综合治理力度,减少洪涝灾害损失。

关键词: 鄱阳湖区 水田 种植结构 调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零磁空间对大(小)麦生物效应的初步研究

江西农业科技 200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赣亚1号的选育与应用

杂交水稻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赣亚 1号是江西省滨湖农科所用广亲和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 64S与粳型恢复系Hb -0 1配组选育而成的两系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 ,是目前国内亲缘关系最远的实用型亚种间组合。 2 0 0 1年 12月通过江西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2 0 0 2年 2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具有株型理想、产量高、米质较优、抗性强、耐肥抗倒、弱感光、易制种、适应性广等特点 ,适宜在长江流域作中稻栽培

关键词: 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 赣亚1号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及防范对策

江西农业学报 2003

摘要:对食品安全概念的由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严重后果及食品中主要污染物的危害进行了综述。对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问题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东乡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初探

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 2003 CSCD

摘要:利用SSLP标记对东乡野生稻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14对SSLP标记引物中,12对引物扩增的产物呈现多态,多态性探针百分率为85.71%,总共扩增出了70条多态性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多态性带5.83条,表明东乡野生稻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东乡野生稻9个居群内及居群间均存在差异较大的材料,各居群内及居群间也存在一些相同和遗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标记

大豆种子活力基因型差异的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03

摘要:采用3种不同方法(幼苗生长测定、低温逆境发芽试验、田间种植试验)测定了40份春大豆、40份秋大豆基因型的种子活力。试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所测得的种子活力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均可作为检测大豆种子活力的有效方法。供试基因型的种子活力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供试大豆种子在红壤上的活力强于在水稻土上的活力。

关键词: 大豆 种子活力 基因型 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育秧专用肥在早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03

摘要:将自行研制的水稻育秧专用肥与壮秧剂、化肥进行了应用效果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育秧专用肥与生产上推广的壮秧剂比较,应用于早稻育秧,能提高成秧率5个百分点左右,促进秧苗矮壮多蘖,提高出叶速率,促进地下部生长,提高根冠比和秧苗充实度,提高秧苗综合素质;与化肥比较,其秧苗素质更优。经育秧专用肥处理的秧苗移(抛)栽到大田后,返青快,始蘖期提早2d,前期的分蘖速率快,低节位分蘖发生率高,苗峰低,成穗率高,有效穗多,每穗粒数一般也多,结实率高,抽穗期的叶面积系数大,干物质生产量多,产量较壮秧剂和化肥处理高。

关键词: 早稻 育秧 秧苗素质 产量 专用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