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学报
》
2003
摘要:"赣早籼53号"属早籼早熟、优质水稻新品种,该品种熟期早、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适合江西及邻省双季稻区种植,是杂交稻秋季制种的前作和避洪救灾的理想品种。
关键词:
水稻
赣早籼53号
早熟
优质
选育
利用
《江西农业学报
》
2003
摘要:首先测定了离体条件下6个拮抗细菌菌株对水稻稻瘟病菌、纹枯病菌、恶苗病菌和白叶枯病菌的抑制作用。然后,在温室条件下测定了上述6个菌株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并以菌株B5423和Pf7-14为代表,测定了这两个菌株在稻株上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上述6个菌株对水稻主要病原菌有着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菌株B5423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效最好,施用后7d、14d的防效分别为56.23%和49.25%,显著地高于其他5个菌株;在相同的浓度下,Pf7-14(对抗生素萘啶酮酸具有天然的抗性)在稻株上的定殖能力比B5423-R(B5423的利福平抗性的突变体)强。
关键词:
拮抗细菌菌株
水稻稻瘟病
防效
种群动态
《分子植物育种
》
2003
CSCD
摘要: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植物病理学中的广泛应用 ,为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 4 0个植物抗病基因结构与功能的明确 ,有利于深入研究病原菌与寄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制定更为有效的植物病害防治措施。本文对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策略、结构与功能、抗病分子机制 ,以及植物抗病基因在转基因分子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抗病基因
克隆
抗病机制
植物
《植物保护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6个Bacillus spp.和1个Pseudomonas sp.P-13(G-对照菌株)在PPM培养基上的相互作用。在总共42个组合中,有27个组合是可亲和性的。在以B5423为单剂之一的5个组合中,亲和性的组合有4个。在温室条件下通过分批播种,在水稻分蘖盛期喷以B5423-R(B5423的标记菌株,是利福平抗性的突变体)为单剂之一的4个亲和性组合的菌悬浮液,以检测该组合中B5423-R在水稻茎基部的种群数量。结果发现,与单剂B5423-R相比,在应用1~7天内,组合B5423-R+B45中,B5423-R的群体数量显著性降低;组合B5423-R+B95、B5423-R+B77中,B5423-R的群体数量与单剂无显著差异;组合B5423-R+B4313中,B5423-R的群体数量在应用1~4天内与单剂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应用第7天显著地高于单剂。离体叶片纹枯病病斑面积的抑制试验表明,与各自的单剂相比,组合B95+B5423及B95+B77显著地抑制了纹枯病病斑面积;而组合B45+B80、B45+B5423和B45+B95纹枯病病斑面积显著地高于各自的单剂;其余10个组合与各自的单剂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Bacillus*spp.
亲和性
相互作用
水稻纹枯病
《江西农业学报
》
2003
摘要:对34个近等基因系的苗期耐冷性作了研究和评价,鉴定出4个品系具有耐冻性,可作为水稻抗冷育种的优异种质资源,并认为这种抗冷力来自于东乡野生稻。对近等基因系强耐冷性品系的耐冷强度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近等基因系
苗期
耐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03
CSCD
摘要:以强耐冷优异种质资源———东乡野生稻为骨干亲本 ,采用“双重”低温加压筛选法对粳稻耐冷性进行遗传改良 ,取得了良好效果 ,育成的 491 3— 1粳稻品种 (品系 )其耐冷水平 ,在苗期 (二叶一心 )冰箱 0℃处理48h,完好无损 ;在南昌自然条件下越冬再生 3年 ,通过生产示范 ,产量、品质和抗性都得到了较理想的效果。并且育成了粳型三系不育系和两用系不育系 ,可以在南昌越冬 ,可望实现杂种优势固定大面积应用于生产。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粳稻
强耐冷
遗传改良
《江西农业学报
》
2003
摘要:简要地介绍了江西省辐照加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对其市场前景进行了展望,并对其产业化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江西
辐照加工
现状
市场前景
发展对策
《江西农业科技
》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