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resistance(模糊匹配)
73条记录
不同黑芝麻品种在红壤旱地的适应性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2014

摘要:为筛选适宜江西红壤旱地种植的高产黑芝麻品种(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进贤县地方品种金黄麻为对照,对7个黑芝麻品种(系)从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BS0532-3和BS57的生长势、整齐度和耐旱性优于CK,抗病性强,单株蒴果数和每蒴粒数显著>CK,产量分别为668.93 kg/hm2和659.43 kg/hm2,较CK(549.95 kg/hm2)增产21.64%和19.91%;赣芝6号和sp01-2综合表现也较优良,产量分别为610.23和585.95 kg/hm2,较CK增产10.96%和6.41%。本研究条件下,BS0532-3、BS57、赣芝6号和sp01-2的产量显著>CK,表明这4个品种(系)均适合在江西红壤旱地种植,其中,BS0532-3和BS57综合表现较好,其次是赣芝6号和sp01-2。

关键词: 黑芝麻 红壤 适应性 抗逆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省主要早稻品种稻瘟病抗性评价

江西农业学报 2013

摘要:在井冈山自然病圃,以高感品种"丽江新团黑谷"作为诱发品种,对江西省50个早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对叶瘟表现为抗病、中抗、中感的品种数分别为36、10、4个,所占比例分别为72.0%、20.0%、8.0%;对穗颈瘟表现为抗病、中抗、感病的品种数分别为20、20、10个,所占比例分别为40.0%、40.0%、20.0%。对叶瘟和穗颈瘟都表现为中抗以上抗性的有株两优030等37个品种。

关键词: 江西 早稻 稻瘟病 抗性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方法鉴定辣椒疫病抗性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离体叶法和游动孢子灌根法对辣椒材料进行了疫病抗性鉴定,并对两种方法鉴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供试的材料中感病材料所占比例最大,其中V34-1、V7-3、B6等材料高度感病,而T3-1、富根、V48-2、T10-1等有极强的抗疫病能力,几乎达到免疫级别。研究发现,越感病的材料其发病速度越快。不同的菌株存在致病力分化,不同菌株的致病辣椒品种不同,同一个辣椒材料对不同的菌株表现不同的抗病性。也讦某一致病率大的菌株对一辣椒材料不致病,而致病率小的菌株却对其表现为致病。对两种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系数为0.597 6,相关性程度较为显著,18份材料中有14份表现一致,为77.78%,表明两种方法所得试验结果吻合程度高。

关键词: 辣椒疫病 抗病性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种质资源茎点枯病抗性鉴定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13

摘要:对52份芝麻种质资源的茎点枯病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1)52份供试种质感病严重,病株率39.05%~100%,平均87.04%,病情指数为0.30~1.00,平均0.82,没有发现免疫资源;(2)聚类分析表明,感病种质37份,占参试材料的71.15%,抗病种质15份,占28.85%;(3)参试材料中地方种质茎点枯病抗性要优于改良品种(系),且种质间的差异较大;(4)本研究鉴定出来的青麻、丰城白芝麻、赣芝9号等15份抗茎点枯病种质可以在芝麻育种及其抗性改良中加以利用。

关键词: 芝麻 茎点枯病 种质资源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省稻瘟病菌对春雷霉素和稻瘟灵的抗药性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潜在威胁最严重的病害,化学防治是目前防治稻瘟病的关键措施之一。采用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2012年从江西省不同稻区分离的40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对春雷霉素与稻瘟灵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春雷霉素对供试40个稻瘟病菌株的EC50值范围为6.28~333.01 mg/L,其中,敏感菌株有29个,低抗水平菌株有10个,中抗水平菌株有1个;稻瘟灵的EC50值范围为5.63~28.96 mg/L,敏感菌株有38个,低抗水平菌株有2个,表明江西省稻瘟病菌株对春雷霉素与稻瘟灵的抗性均表现为较低水平。抗性菌株对春雷霉素与稻瘟灵的抗性分析表明江西省稻瘟病菌对春雷霉素与稻瘟灵未产生交互抗药性或多抗性

关键词: 稻瘟病菌 抗药性 春雷霉素 稻瘟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地理来源芦笋茎枯病菌对杀菌剂抗药性的差异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省份芦笋茎枯病菌对内吸性和保护性杀菌剂抗药性的差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个省24个菌株对多菌灵和代森锰锌2种杀菌剂的抗药水平,并比较了其差异。结果表明:各省份菌株对2种杀菌剂的抗药性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山东省菌株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最强,平均EC50值为1.10 mg/L,江西省和福建省菌株次之,平均EC50值分别为0.58 mg/L和0.33 mg/L;福建省菌株对代森锰锌的抗药性最强,平均EC50值为34.53 mg/L,河北省和山东省菌株次之,平均EC50值分别为15.88 mg/L和14.19 mg/L。多菌灵相对代森锰锌更易产生抗药性,其抗药菌株为7个,平均抗性水平为3.66,抗性频率为29.17%;而代森锰锌抗性菌株为4个,平均抗性水平为1.90,抗性频率为16.67%。24个菌株中,SD4对多菌灵和代森锰锌的抗药性均较强,抗性水平分别为10.44和3.01,表现出多抗性

关键词: 芦笋茎枯病 天门冬拟茎点霉 地理来源 杀菌剂 抗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抗虫水稻对二化螟幼虫和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室内和网室以及田间调查评价了转Bt基因水稻材料对二化螟幼虫的抗性,分析了转基因抗虫水稻对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团优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转Bt基因水稻对二化螟幼虫致死率在9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品种;转Bt基因水稻田间二化螟幼虫发生和危害情况均低于对照稻田,转Bt基因水稻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物种数、优势集中度、香农指数和均匀性指数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转Bt基因水稻田间节肢动物5类功能团的优势度与对照稻田均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转Bt基因水稻对其靶标害虫具有高抗作用,且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团的优势度均无明显不利影响。

关键词: 转Bt基因水稻 二化螟幼虫 抗性 群落结构 功能团优势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连续回交对消除农杆菌介导转化引起水稻体细胞变异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引起许多体细胞变异,影响了转基因植物的农艺性状。因此,转基因作物的培育需要大量的T0代再生植株。在本研究中,我们将转基因水稻株系与原始品种连续回交,然后评价其回交后代的表现,消除体细胞变异,恢复转基因亲本的农艺性状。回交的供体亲本是3个转基因水稻株系,分别带有来自于苏云金芽胞杆菌(Bt)的抗虫基因。与原始品种连续回交至BC3F1代,每代BCnF1单株再自交两代,同时对各个世代进行抗虫性选择。通过发芽试验获得转基因纯合的BCnF3株系,在室内抗性试验中,所有的BCnF3纯合株系都能杀死100%的幼虫。在田间试验中,这些株系的单株产量明显高于供体亲本,大部分农艺性状与原品种没有显著的差异。这些结果说明连续回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恢复转基因水稻株系的农艺性状,从而减少转基因育种过程中所需的工作量。

关键词: 连续回交 体细胞变异 农杆菌介导转化 转基因水稻 抗虫性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东乡野生稻对褐飞虱的抗性鉴定初报

江西农业学报 2012

摘要:野生稻是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重要种质资源。采用标准苗期集团筛选法(SSST法)测定了江西东乡野生稻对褐飞虱的抗性水平,并观察了以SSST法筛选出的0~5级抗性材料采用苗期继续为害8 d所具的抗级保持期。结果表明,在所鉴定的110份东乡野生稻材料中,对褐飞虱抗性以上的单株所占比例为27.27%,其中6份单株表现出中等持抗期级。这些东乡野生稻抗性材料对培育抗褐飞虱水稻品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抗性 鉴定 褐飞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目标昆虫对Bt杀虫晶体蛋白抗性的研究概况

江西农业学报 2012

摘要:综述了多种目标昆虫对Bt杀虫晶体蛋白的抗性机制和遗传特性。

关键词: Bt蛋白 抗性 蛋白酶 钙粘蛋白 氨肽酶N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