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742条记录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与线粒体

西北植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是由于核基因组与细胞质基因组之间不协调互作导致的一种雄性器官异常而雌器官可以接受外来花粉正常结实的自然现象.在生产上,CMS是植物杂交制种的有力工具和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对CMS分子机制的解析是其有效利用的基础,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然而其机制研究却相对滞后.该文从线粒体嵌合基因(orfs)形成、特征及分类,基因转录后修饰(RNA编辑)的特点及与CMS的关系,基因翻译产物特征、分类及其与CMS的关系等3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植物胞质雄性不育的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深入解析其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胞质雄性不育 线粒体嵌合基因/开放阅读框 RNA编辑 能量赤字 毒性蛋白 程序性细胞死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畜禽毛发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量

分析试验室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一种测定畜禽毛发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检测方法.1%十二烷基硫酸钠或5%吐温80清洗毛发,3 m L乙腈溶液和3 m L水混合提取,经涡旋、水浴震荡和超声,采用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和十八烷基硅烷(C18)基质分散净化,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分离,负离子扫描,电喷雾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氟虫腈及其代谢物在毛发中线性关系良好(R2> 0.99),在0.5,1.0,5.0μg/kg 3个添加水平下毛发中氟虫腈、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亚砜的回收率分别为89.1%~107.4%、77.0%~78.9%、73.6%~85.8%和70.9%~80.0%,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6.8%,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2和0.5μg/kg.该方法适合于畜禽毛发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关键词: 氟虫腈 代谢物 毛发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杨树来源多酚和低聚木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与抗氧化功能、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杨树来源多酚和低聚木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及抗氧化功能、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72头40日龄体质量相近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公母各半).抗生素对照组饲喂含75 mg/kg的喹烯酮和10 mg/kg恩拉霉素的基础饲粮,多酚组饲喂含0.05%杨树多酚的基础饲粮,低聚木糖组饲喂含0.01%杨树来源低聚木糖的基础饲粮,试验期30 d.[结果]试验表明:1)多酚组末体质量、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肉比与抗生素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低聚木糖组平均日采食量与抗生素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末体质量和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抗生素对照组、料肉比显著高于抗生素对照组(P<0.05);2)与抗生素对照组相比,多酚组血清IgG和IgA含量分别提高了1.4%(P>0.05)和14.2%(P<0.05),低聚木糖组血清IgG和IgA含量分别提高了8.4%(P<0.05)和11.3%(P>0.05);3)除多酚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抗生素对照组外,多酚组和低聚木糖组其他血常规指标、血液生化和抗氧化性能各项指标与抗生素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0.05%杨树多酚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作用效果与抗生素效果相当,而添加0.01%低聚木糖效果比抗生素效果略低,但两者在提高断奶仔猪免疫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关键词: 杨树多酚 低聚木糖 生长性能 血液指标 断奶仔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冰温气调保鲜对鸡肉保鲜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冰温和气调结合的综合保鲜技术对鸡肉的保鲜效果,探索出适合于鸡肉保鲜的气体包装比例.[方法]以宁都黄鸡的鸡胸肉为原料,采用空气包装(A组)和20%CO2+80%N2(B组)、30%CO2+70%N2(C组)、40%CO2+60%N2(D组)、15%O2+30%CO2+55%N2(E组)气调包装,在冰温条件(-2℃)下,研究了鸡肉在保鲜期间微生物数量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色差、高铁肌红蛋白、pH值、持水率、肌苷酸(IMP)的变化.[结果]相对于空气包装组,气调保鲜组均显著抑制了冰鲜鸡中细菌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的变化(P<0.05);在15 d时,各气调保鲜组中E组的细菌总数、TVB-N值最低;空气包装组肌肉颜色a*值显著下降(P<0.05),而气调保鲜组a*值和初始的a*值相比无显著性变化(P>0.05);气调保鲜E组的高铁肌红蛋白含量显著性低于空气包装组;pH较低但无显著性差异;空气包装组和气调保鲜组在肌肉贮藏损失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气调保鲜E组的剪切力显著性高于空气包装组(P<0.05);气调保鲜组的肌苷酸含量显著性高于空气包装组(P<0.05),但不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冰温条件下采用15%O2+30%CO2+55%N2气调包装能有效延长鸡肉的保鲜期和保持其品质.

关键词: 鸡肉 冰温 气调 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SRAP标记研究繁殖群体量对芝麻种质资源遗传完整性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繁殖群体量对芝麻种质资源遗传完整性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繁殖群体量,为种质资源更新繁殖提供理论参考。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育成品种和地方种质2种不同类型的芝麻种质资源的不同群体量的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育成品种:随机抽取了10、15、20、25、30、35和40株的7个群体量梯度,24对引物共扩增到DNA位点525个,平均每对引物扩增21.88个,多态性位点24个,占总位点数的4.57%。随着群体量的不断增加,扩增总位点数和遗传相似系数均表现为不断增加,多态性位点比率和遗传距离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当群体量达到35~40株时,遗传相似系数达到一定高值(0.998 73和1.000 00),遗传距离降低到一定程度(0.000 64和0.000 00)。聚类结果显示群体量为35和40株的群体被紧密聚在一起,因此可认为育成品种的繁殖群体量达到35~40株时可以保持其遗传完整性;(2)地方种质:随机抽取10、15、20、25、30、35、40、45、50、55和60株的11个群体量梯度,24对引物共扩增到DNA位点552个,平均每对引物扩增23.00个,多态性位点44个,占总位点数的7.97%。随着群体量的不断增加,扩增总位点数波动上升,多态性位点比率和遗传距离呈先升后降然后再轻度变化的趋势。遗传相似系数则随群体量的增大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然后轻度下降后再次回升的趋势,并于群体量为40和60株时达到最大值0.99758。聚类结果显示群体量为50、55和60株的群体被紧密聚在一起,因此可认为地方种质的繁殖群体量达到50~55株时可保持其遗传完整性;(3)在芝麻种质资源繁育中,不同类型的种质资源由于其遗传背景的纯度存在差异,应选择不同的繁殖群体量以保持其遗传完整性。

关键词: 芝麻 种质资源 繁殖群体量 遗传完整性 SRA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对常用稻田除草剂的耐性评价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降低稻田除草剂残留对油菜生产的风险,筛选不同除草剂耐性的油菜品种,以19个长江流域大面积应用的油菜品种为材料,选择吡嘧磺隆、丙草胺、灭草松、氰氟草酯等4种常用稻田除草剂,通过营养液纸培试验,考查发芽率及幼苗期株高、最大根长、鲜重、干重等性状,以各性状的耐除草剂系数作为衡量指标,对油菜品种进行除草剂的耐性综合评价.结果发现,在稻田除草剂胁迫下,油菜各生长指标反应因基因型而不同,差异显著.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与除草剂对应的耐性相对较强的油菜品种,并认为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更全面更稳定可靠.在稻-油生产模式中,建议根据水稻除草剂种类,选择对应的耐性油菜品种,降低生产风险.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除草剂耐性 综合评价 吡嘧磺隆 丙草胺 灭草松 氰氟草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良水稻直链淀粉含量与香味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直链淀粉含量是稻米品质的理化指标之一,理想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是13%~18%,有香味的稻米特别受消费者欢迎。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系统对Wx、Badh2(fgr) 2个基因进行定突变,分别在Wx的5'UTR内含子剪切点和编码区序列(CDS)的第13外显子处设计靶点,Badh2的编码区序列(CDS)的第3和第9外显子处设计靶点,构建2个双靶点CRISPR/Cas9载体,通过遗传转化导入受体‘中早35’中,2个独立的转化事件分别得到14株和13株T0代转化苗,对T0突变情况分析表明,突变频率分别为57.1%,46.2%;对Wx基因编辑后产生的4个无转基因标记的T2代稳定株系进行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12.2%、11.3%、7.4%、4.9%,比未编辑的对照‘中早35’(24.6%)大幅降低;同时对Badh2编辑后产生3个无转基因标记T2代稳定株系进行香气物质2-乙酰-1-吡咯啉(2-AP)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228.16μg/kg,198.31μg/kg,2 095.24μg/kg通过口嚼判断这3个株系确实有不同程度的香味,而没有香味的对照‘中早35’为0.000 001μg/kg,以上所有株系的农艺性状与对照‘中早35’一致。综合结果表明,利用CRISPR/Cas9系统成功编辑水稻Wx、Badh2基因,获得了稳定遗传、较低直链淀粉含量且带有香味的突变体,为优质稻育种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和创建方法。

关键词: 水稻 CRISPR/Cas9 直链淀粉 香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株型木薯品种干物质生产和氮素累积及利用特征比较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理想株型和氮素高效利用是作物育种和引种的重要指标.作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特征与产量形成和氮素积累密切相关.研究不同株型木薯品种的干物质生产与分配、氮素积累与利用、产量形成等方面的差异,以期筛选出高产、氮素高效利用的株型和品种,为木薯高产栽培和氮素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以紧凑型品种华南205(SC205)、华南8号(SC8)、桂热4号(GR4)、新选048(XX048)和伞型品种华南9号(SC9)、华南12号(SC12)为材料,于块根形成初期(种植后70天)、膨大初期(种植后110天)、膨大中期(种植后175天)和成熟期(种植后240天)取样,分析干物质和氮素吸收积累量.[结果]紧凑型品种的生物产量、鲜薯产量、单株薯重和收获指数较伞型品种分别提高16.42%、36.85%、43.93%和40.00%.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叶片的干物质和氮素分配比例随之下降,块根的干物质和氮素分配比例以及茎秆的氮素分配比例随之提高,而茎秆的干物质分配比例相对稳定.紧凑型品种地上部的干物质和氮素分配比例在块根形成初期高于伞型品种,而在块根膨大期低于伞型品种.紧凑型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收获指数较伞型品种分别提高了28.91%、35.67%和36.00%,而100 kg鲜薯需氮量较伞型品种降低了27.27%.通径分析表明,块根生长后期的干物质生产量和氮素积累量对总量的贡献最大,块根生长中期其次,块根生长前期第三,苗期最小.在块根成熟期,紧凑型品种地下部的干物质和氮素分配比例较伞型品种分别提高了10.85和9.13个百分点.相关分析表明,块根生长后期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生物产量、单株薯重和收获指数与鲜薯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紧凑型品种地上部的干物质和氮素分配比例在块根形成初期高于伞型品种,而在块根膨大期低于伞型品种.紧凑型品种的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较高,而伞型品种的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较低.在生产中,宜选择株型紧凑的木薯品种,以利于木薯高产和氮素高效利用.

关键词: 木薯 品种 株型 干物质生产 氮素积累及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虎纹蛙肠道微生物结构与功能分析

野生动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虎纹蛙前肠、中肠和后肠微生物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虎纹蛙(Rana rugulosa)肠道核心菌群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Romboutsia属、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叶杆菌属(Phyllobacterium)是绝对优势菌属。肠道中存在弧菌(Vibro)、邻单胞菌(Plesiomonas)、气单胞菌(Aeromonas)、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等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和芽孢杆菌(Bacillus)、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和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等潜在益生菌。比较发现,前肠和中肠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显著高于后肠,且在门和属水平菌群结构差异明显;前肠和中肠微生物功能相似,与能量代谢、维生素代谢、氨基酸代谢、脂代谢、外源物质降解和代谢关联微生物丰度较高,而后肠中与核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关联微生物丰度较高。前肠和中肠中与信号转导、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转运和分解等关联微生物丰度较高,后肠中与信号分子互作、细胞过程与信号、增殖与修复、免疫系统、翻译、转录、酶家族、环境适应、膜转运等关联微生物丰度较高。本研究解析了虎纹蛙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为虎纹蛙健康养殖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虎纹蛙 肠道 微生物 结构 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短光敏不育基因(rpms4)的遗传分析及初步定位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深入研究水稻短光敏不育基因,以D38S为母本,华占为父本构建了一个F2分离群体,对短光敏不育基因控制的遗传规律进行分析.利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BSA)筛选多态性SSR标记,并在多态性标记附近增加标记引物筛选,将获得所有多态性SSR标记对含有248个单株的D38S*华占杂交得到F2群体进行定位分析.D38S*华占的F1代植株在南昌早季镜检花粉育性表现正常,自然结实率也正常.对248个F2群体单株进行育性调查,统计短光可育株与短光不育株分离比,发现短光可育株与短光不育株数分离比符合3:1的分离比,因此可以推测D38S的短光敏不育性状遗传模式符合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模式.该研究利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SA)从均匀覆盖水稻染色体基因组的3 600对SSR中筛选到7对与该不育基因连锁的标记.利用D38S*华占的F2群体和7对SSR标记,将短光敏不育基因定位于水稻1号染色体,位于标记RM3442与RM6339之间,遗传图距均为1.2 cM,将该短光敏不育新基因命名为rpms4.本研究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和克隆rpms4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短光敏基因 rpms4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